浅谈目标激励的作用和实施方法
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目标激励就是企业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中笔者试图探讨和思考企业对员工进行目标激励的作用和实施方法,希望给企业加强人才资源管理,激发生机和活力以一定的启示。
一、什么是目标激励
所谓目标激励,就是指企业启发和引导员工在工作中对更高目标的追求,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使员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的目的。
二、目标激励的作用
目标是组织对个体的一种心理引力。
合适的目标能够诱发人的动机,规定行为的方向。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动是为了达到一定的行动目标,当人们有意识地明确自己的行动目标,并把自己的行动目标不断加以对照,不断缩小达到目标的距离时,他的行动的积极性就会高涨。
另外,根据期望机率理论,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动力的大小,取决于该项活动所产生的成果的吸引力和该项成果实现的机率的大小。
目标导向能够激发员工奋斗和创新的动力,计划的一步步完成使他们充满成就感。
因此在管理中,我们能通过设置有挑战性的目标来激发员工的动机,指导行为,使其个人需要与组织的目标结合起来,以激励他们的积极性。
三、实施目标激励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置适当的目标
个体对目标看得越重要,实现的概率就越大。
因此,设置的目标要合理、可行,与个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具体而言:
(1)设置的目标方向应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目标的社会效益越主,目标的吸引力就越大,也就越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性。
(2)目标的难度上要适当,要做到树上的果子悬到“跳一跳够得着”的程度,宜于激发进取性。
过高了力所不及,过低了不需努力,轻易得到,都不能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3)目标的内容要具体明确,能够有定量要求的目标当更好,切忌笼统抽象。
(4)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
只有远期目标,易使人产生渺茫感,只有近期目标,则使人目光短浅,其激励作用也会减少或不能维持长久。
(5)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
如果两者出现偏向,就不利于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只有当两者一致时,才能使个人的行为朝向组织的目标,共同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奋斗。
2.让员工参与
一提到目标,人们就容易想到企业为员工定计划,但应当注意的是,各个部门在制定发展目标时,一定要让员工参与,虚心听取员工的意见,让员工看到前景、目标,看到光明。
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大多希望企业领导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以圆自我价值的实现之梦,这是企业员工精神方面的一种高层次追求。
员工在明白并参与制定企业的目标后,会在内心形成一种无形的动力,从而为自己的行动制定自我奋斗目标。
3.宣传企业目标
实施目标激励,还要求企业将自己的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进行宣传,使员工更加了解企业,了解自己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应起到的作用。
企业还应注意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宣传两者的一致性,使大家了解到只有在完成企业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个人的目标,个人事业的发展、待遇的改善与企业事业的发展、效益的提高悉悉相关。
这样,员工就会对企业产生强烈的感情和责任心,平时能自觉地把工作搞好,自觉地关心企业的利益和发展前途。
4.目标和人事考评相结合
在目标考核和评价上,要按照德、能、勤、绩标准对人才进行全面综合考察,定性、定量、定级,做到“刚性”规范,奖罚分明。
还要将评定的结果反映到人事考核上,作为晋升的依据。
这种做法必然会激励员工积极性。
5.领导者应给予指导和协助
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其直接主管不仅要负责考察员工的业绩完成情况、执行力度及团队精神,还要予以必要的指导、协助和鼓励。
四、目标激励的缺陷
尽管目标激励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十分有效,但是它也有缺陷的一面。
由沃顿商学院主持的一项研究显示,除了促进建设性行为的产生,目标激励,尤其是那些包含有物质奖励的目标激励,在人们经过努力仍未能达标的情况下,常
常成为不道德行为的诱因,无论目标是由当事人设定的还是由他人设定的都是如此。
例如:
为满足华尔街季度盈利目标的要求,经理们在账簿上作假;
销售人员提供虚假报告,对业绩夸大其辞;
售后服务人员进行毫无必要的检修……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
同时,当人们在冲刺的跑道上距离目标越近时,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
该项研究结果还表明,在透明度高的场合或当事人需对特定结果承担责任的场合,目标激励与道德风险的联系相对较弱,例如在律师接案和事务咨询中就是如此;而在透明度较弱和存在明显信息不对称的场合,如谈判和销售中,道德风险的表现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