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系统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系统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系统维护》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维护和维修,并能够掌握计算机系统维护中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

二、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从计算机应用的视角出发,以满足本专业就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系统组建、管理、维护的基本技能为基础,教学容的设计从岗位工作目标与任务解析,分解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采用并列和流程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构建教学容的任务和达到工作任务要求而组建的各项目,以及教学要求和参考教学课时数。

通过实体操作,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故障排除,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基本达到微型计算机调试维修员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三、课程目标
(一)专业能力:
计算机系统维护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

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

计算机系统的维护。

计算机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计算机系统故障排除的一般方法。

计算机维护过程中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

(二)方法能力: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素质:细致、耐心与吃苦耐劳的意识、较强的自我知识、技术更新能力、快速跟踪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及市场动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计算机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计算机系统故障排除的一般方法、计算机维护过程中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三)社会能力:
计算机系统维护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素质:细致、耐心与吃苦耐劳的意识(工作中要细致、耐心,要有较好的观察与判断能力并且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较强的自我知识、技术更新能力,快速跟踪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及市场动态。

四、学习情境设计
(一)学习情境设计与时间安排
(二)学习情境描述
五、教学基本条件
(一)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

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

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
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二)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1、多媒体机房:能够满足学生上课及课实训的要求。

2、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能够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设备、设施利用率高。

(三)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课程、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校企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六、教学评价
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和期末考试相结合考试共同得
到总评成绩。

七、其它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