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此门课程具有边缘性、综合性以及运行操作的协调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科学与艺术的手段协调自然、人工和社会三大类环境之间的关系。
其难点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是:主要围绕着建筑外环境和室内空间而进行的综合时空系统而非单一独立的物品,因此其设计是一个协调各类关系的综合设计的过程。
二、现代设计的三大类型视觉传达设计体系工业产品设计体系环境艺术设计体系三、基本概念一、环境设计专业产生的历史背景1、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渔猎采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2、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艺术设计创作的指导思想,不再是商业的产品的意识,而转化为生态的环境的意识。
3、环境艺术设计的立脚点协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4、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标建立一个符合人类未来生态状态的绿色设计。
一)自然环境价值:(P4)(二)人工环境:1、渔猎采集时期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用禽兽蛇有圣人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和谐共处2、农耕时代的人工环境它在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基本能够做到与自然环境共融共生。
3、工业时代人工环境的主体是建筑建筑充分考虑使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如组织穿堂风、内部通风井,朝阳面扩大日照面积、北面保暖、采用亮走廊、明厅等,避免机械通风和长年人工采光。
钢与木的结合,支撑点与围护的巧妙组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重视在设计中运用当代科学技术新成果、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信息等,充分反映出科学性和艺术性、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综合与平衡。
既能避风、保温又能抗震的木结构民居钢结构的空间网架呼应了日本传统的木结构建筑,玻璃天窗的轮廓是周围山脉的抽象化版本。
建筑体现了传统形式和新技术之间的平衡。
(三)社会环境(P6)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生产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民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中的人只有社会性,而没有政治性。
因此其人文环境异常简单。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人工环境,仅仅是以栖身之所为主组成的简陋建筑群落。
2、奴隶社会基本处于整个农耕文明的前期。
高度的政治极权与无偿的劳动力占有,使奴隶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人工环境,呈现出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并存,包括规模宏大的城郭形态。
3、封建社会以宫廷建筑和宗教建筑为中心的城镇建筑群落,成为其主导形态。
4、资本主义社会人的需要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使用功能被摆放到第一的位置。
人工环境由此演变为居住、公共建筑与生产性建筑并存的密集超大城市群落。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好的环境景观设计提高了人的参与性,使环境的设计、营造更趋于理想化8概念: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含义(P8)环境艺术设计是依托建筑载体核的周围,从而协调人与环境的互助作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生活品质、强调生存价值,创造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规律的设计系统。
壹特征:在了解建筑设计意图的基础上,运用艺术设计手段对其加以丰富和发展,创造出理想的空间艺术环境。
技术与艺术的“实”的手段,而营造理想的“虚拟“的时空环境才是目的。
虽然处处都着眼于各种技术和艺术的“实体”构成。
然而,我们所真正追求的应当是完美的“虚体”空间环境。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环境围绕建筑分为:室外环境、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居住小区、公园景观、街道与步行街等。
室内环境室内空间的组织与设计、空间界面的形态与色质、照明与采光、家具与灯具设计、室内织物与选择、艺术陈设品、室内绿化等。
环艺综合设计的范围环境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
它集建筑功能、空间环境、艺术创造、技术手段等于一体,它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综合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对象(P11)实体1)建筑实体2)构筑物3)标识物4)附属设施2、空间空间的本质P14:A、容纳性B、内向或外向C、运动的D、自我的E、排斥力F、激发感情G、局部与整体3、行为:是环境艺术中非物质形态的研究内容。
自然地形、水土、气候、植被(P17)第三节环艺设计的属性与特征 1、生态的属性 2、文化的属性 3、时间的属性 4、地域的属性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科特征(P21)1、系统性与广延性的统一第二章环境艺术设计的历史与发展(P27)一历史的眼光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环境艺术设计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环境艺术设计二、起源时期 1、历史分段 2、主要形态表现及特征: 28第二节传统时期(P30)古埃及建筑一. 自然状况和社会背景:(2)宗教特点:灵魂不灭,认为人生不如死,期望“来世”。
(3)社会状况:绝对的君主专制制度,最残暴,拥有最强大的国家机器。
(4)自然资源:棕榈木、芦苇、纸草、粘土、土坯、石材发展了几何学、测量学(尼罗河水利建设)(5)历史分期:①古王国时期(BC3200-BC2130)②中王国时期(BC2130-BC1580)③新王国时期(BC1580-BC332)④晚期(BC332-BC30)建筑特点:1.居住建筑—住宅:木材、泥土、卵石墙基、平屋顶(微呈拱形)、窗向北方、侧高窗。
贫民建筑简陋。
2.陵墓:早期较简单的地下墓室砖砌的台基逐渐用石头建造金字塔(纪念性增强)昭塞尔金字塔麦登金字塔达舒尔金字塔吉萨金字塔四、古埃及园林类型宫苑园林圣苑园林陵寝园林贵族花园强调种植果蔬,增加经济效益的实用目前的实用园林+改善小气候园林空间:水体、几何形园地、对称、空间分割宗教信仰促进了圣苑与墓园的发展主要成就开创了人类从无到有的建筑史产生了最早的住宅、府邸(阿玛纳)、宫殿(阿玛纳)、城市(卡宏城)陵墓、庙宇等类型的建筑。
建成了大批有代表性的陵墓建筑,创造了高艺术水平的庙宇建筑群提高巨石建筑的水平2、古希腊雅典娜神庙采用的是爱奥尼柱式,前后柱廊上的雕饰十分精美。
贰帕提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大的建筑,是古希腊最经典的围廊式建筑厄瑞克提翁神庙西面小柱廊运用六个少女塑像柱子,“人像柱”,充分体现了古希腊对神、人、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3、古罗马4、拜占庭与中世纪西欧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为一体,吸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和亚美尼亚等地的文化成就,并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
西欧中世纪的建筑:罗马风建筑:于古罗马废墟上形成的建筑风格,模仿古罗马建筑的部分做法,风格简朴浑厚,也称仿罗马或伪罗马建筑。
哥特式建筑:由罗马风建筑发展而成的、具有城市平民色彩的建筑风格。
暗色露明的木构架,墙面填砖后抹白灰,开窗较大、楼层外挑、屋顶高耸,平面自由、对比明朗、形体活泼。
哥特式的教堂特征:扶壁、飞扶壁、飞券、骨架券、尖十字拱、玫瑰窗被广泛应用。
用砖、石建造的框袈结构,彩色玻璃镶嵌于框架之间,立面及空间具有强烈的向上冲势西立面的构图定型化。
意大利中世纪的建筑成就:许多城市是当时欧洲经济最先进的城市,建立了最早的城市共和国。
即吸收外来文化,又发扬传统独立发展,因而特色鲜明,水平很高。
(P33)、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主要武器是唯物主义哲学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思想文化。
主要内容是反封建、反宗教。
主要时期:15—16世纪:掀起文艺复兴运动高潮,意大利建筑成就最高,欧洲各国跟从。
16世纪末—17世纪:天主教反改革运动,产生了“巴洛克”和“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开辟了建筑的新时期,并影响整个欧洲。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建筑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代表作—佛罗伦萨主教堂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代表作—圣马可广场、圣彼德大教堂17世纪—巴洛克时期代表作—耶稣会教堂、圣彼德大教堂广场、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巴洛克建筑。
社会背景:16世纪——封建宗教势力反扑和镇压后,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削弱,人文主义岌岌可危。
17世纪——教皇推行反改革运动,教廷人财物兴旺,巴洛克艺术和建筑应运而生。
主要特色:富贵华丽、充满装饰、色彩鲜艳强调曲线、追求动感、形态夸张建筑与雕塑、色彩与光线相互渗透城市与广场、建筑与园林趋向自然巴洛克教堂的兴建社会背景:宗教与现实有了密切联系在中小型为主的教堂中投入了感情因素建筑和艺术处理多样化,追求自由表现三大特征:炫耀财富、装饰豪华、色彩艳丽追求新奇、运用曲线、寻求动感、装饰自由作为小品建筑在设计中独具匠心壁画和雕塑:延伸扩大空间、色彩对比明亮、构图拥挤、动态剧烈、突破建筑面体界限、石雕模仿实物质感代表作品:耶稣会教堂、圣卡罗教堂6、十七八世纪的欧洲(P35)16—18世纪,欧洲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先后萌芽,政治、经济发生重大转折,各国建筑发展不同、建筑的特点各异,但均因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变化。
叁不同程度地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影响。
其中尼德兰、西班牙、德意志、英国和俄罗斯取得了较大的建筑成就,但与意大利和法国相比则小的多。
德意志的建筑宗教改革失败,经济衰落,文化保守,保留中世纪的遗风,建筑地方性强。
居住建筑:平面整齐、屋顶陡高、楼梯外凸、上设尖顶市政厅:型制同住宅、屋顶特别陡尖宫廷建筑:受巴洛克和洛可可影响、利用楼梯的形体变化作空间穿插、结合雕塑、绘画和栏杆,生动活泼、富丽堂皇俄罗斯建筑 17世纪前文化封闭,建筑风格独特。
17世纪后在发展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
风格独特的民间木建筑:水平叠木、屋面坡陡、空间狭小、室外楼梯教堂建筑特色鲜明代表作: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红砖建造、白石细部、九个洋葱形穹顶、鼓座装饰花瓣雕刻,形象欢乐、色彩强烈、装饰华丽、民族特色鲜明。
宫殿建筑采用巴洛克风格代表作:克里姆林宫、叶凯撒玲宫、冬宫、夏宫城市建设:成立城市建委、制定住宅标准、确定市区中心、开辟主要干道二、朝鲜和日本的建筑朝鲜和日本的封建社会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但与中国文化交流密切。
无论在建筑的平面布局、结构形式、形体造形、装饰细节等方面受中国建筑的影响,保存着中国唐代建筑的遗风。
三、古代美洲的环境艺术公元15世纪末,中美和南美西岸的土著人正从原始公社向奴隶社会过渡。
主要民族:玛雅人、多尔台克人、阿兹台克人、印加人(统称印第安人)。
他们之间文化交流密切,称为玛雅文化。
但未与其他文明进行沟通交流。
16世纪后,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走向衰亡。
建筑以多层金字塔组成的庙宇为主,土石结构、布局严谨、空间闭塞。
44四、古代西部亚洲的建筑(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两河流域与古埃及的发展步律基本相同、伊朗高原的掘起稍微迟后宗教基本上是信奉原始的拜物教、世俗建筑占主导地位发展了多种建筑形制和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两河下游的高台建筑、叙利亚河波斯的宫殿特别是壮丽的新巴比伦城是代表性成就西部亚洲的地理特点盛产石油常年多下暴雨木材和石材较少西部亚洲的文化特色宗教为原始拜物教与周围地区交流频繁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P45)印度封建社会的建筑古代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该地区在公元前3000多年就创造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以风格独特的建筑著称于世,在世界建筑史中占有光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