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家争鸣》优质表格设计

《百家争鸣》优质表格设计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色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学生依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主动探究问题答案。

学生要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局面的介绍,使学生对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对诸子思想的了解,认识人文精神的光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难点】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诸子百家争论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史料教学法
问题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思想文化
活跃的局面?
材料一
材料二《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
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左丘明《左传》
材料四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
治而议论。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五
【总结】
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物质基础(大发展)
2.政治:分封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大
动荡、大分裂、大变革)
3.思想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4.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5.社会环境:学术环境宽松
二诸子回应篇——“鸣”
百家争鸣社会状况——转型
(背景:大动荡、大变革、大分裂、大发展)
诸子回应
“争”:人性论
人与自然的关系
治国思想
“仁爱”
人生态度
“鸣”:儒、道、法、墨
惠泽中外(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