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摘要:罗森塔尔效应是多种教育和教学中的重要理论依据,其理论来源于美国以外注明心理学家的实验。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也能够对这一理论进行创造性的应用,来优化我们的日常德育工作,来定位我们工作的主题,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学习环境。
从德育工作中语言的应用及教育学生心态两个方面来诠释罗森塔尔校园在我们德育工作者中的使用。
关键词:罗森塔尔效应 德育 启示诗人席慕容在《际遇》中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因暮气,因灯光,因众人鼓掌,才发现,我的歌竟是这一幕的辉煌。
今天,对于已为人师表的我们,不知有多少人曾经这样描述我们教师,说教师说春蚕,是烛光,诚然这些都不错,但是,读过这样一句诗后,似乎让我觉得教师不仅要做春蚕,做烛光,还要做那暮气,做那灯光,做那鼓掌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发现自己是这一幕的辉煌。
驻足于此,回首自己做过的教师生涯,在这点滴中,却渐渐的发现,在日常的实际德育工作中,如果班主任能够让学生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学生就会在各方面取得异乎寻常的进步,而且,这样的进步要远远强于教师说教或叮嘱的效果。
所以,我们班主任就要努力使学生变得自,自 ,并且把这样的 四自 动力充分地运用到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中来,以此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
作为班主任,我们就有必要学会运用 罗森塔尔效应 为我们的德育工作来导航,从而知道我们再实际的工作中正确选择一种语言,选择一种心态。
一、罗森塔尔效应的内容二、德育工作中 罗森塔尔效应 的分析及应用、在德育工作中,要选择一种激励的语言论罗森塔尔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96 更新时间:2010-5-8论罗森塔尔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张殿有(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内蒙古集宁012000)内容摘要: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暗含期待效应,只要教育者尊重、热爱和关心学生,就能唤起学生自尊、自信和自强的心理效应,从而促使学生朝着教育者期望的目标发展,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本文着重从爱生、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教师以身作则、耐心转化后进生方面,论述了这一理论运用在班主任工作中所给予的启示。
在中小学教育中,班主任和学生是一个班级的主体因素。
做好班级工作,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学理论,它强调尊重人,关爱人,重视人的因素。
班主任在培养班集体的过程中,学生是教育与管理的主体,教育的绩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主体。
因此,探讨、借鉴罗森塔尔效应,对于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罗森塔尔效应述评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它是一种期待的效应,爱的效应。
相传古代的塞浦路斯岛有位年青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精心雕刻了一具象牙少女像,每天都倾心迷恋“她”的美,并希望“她”能成为现实中的姑娘,后来,他的热望果然使少女活起来了。
这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受到了这一神话传说的启发,于1968年,他和雅各布森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做了一次心理学实验: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级,对十八个班的学生“煞有介事”地作发展预测,然后以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交给各位任课老师,并强调保密。
实际上,研究者既不了解学生情况,也没搞什么预测,所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机的。
八个月后,他俩又来到这所小学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凡是名单上的学生,无论原来基础如何,成绩较其他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并表现为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品行优良,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研究者通过自己“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即教师真的以为这些儿童是特殊儿童,于是不知不觉地给予特别的注意,以更为友善的态度亲近他们,以更多时间关注他们的学习,这样就使得名单上的儿童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产生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罗森塔尔效应实质上就是一种暗含期待的教育效应。
一旦好意地知觉对方,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予以期望,对方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与反应的效应。
教师对学生未来造就的可能性怀着暗含期待的深沉的情感体验,其中也包藏着热爱、理解、尊重、信赖、坚信、鼓励、严格要求、期望等内在的复杂心理体验。
在这种情形下,教师的情感反映为一种独特的深情。
它通过教师的眼神、笑貌、嗓音、手势等各种暗示方式,含蓄地、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的影响作用,从而来振作学生的精神。
按照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观点来分析,罗森塔尔效应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作为“正效应”的激励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具有科学性的一面;另一方面,由于某些时候教育者嫌恶学生而导致他们情感的痛苦、精神压力和智力衰退,产生了“负效应”。
再则,教师寄托了期望的儿童,往往是个别的或部分的,而忽视了另一部分儿童,这就不利于全体儿童的发展。
二、罗森塔尔效应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尽管罗森塔尔效应理论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它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一面是有价值的、主要的,正确应用这一理论,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有着很大的启迪。
(一)爱生是班主任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对学生由衷地寄予期望,进而热爱、关怀学生,就会诱发学生向上的进取心和成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
班主任以培养人才为职业,其特殊性在于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否则这种教育无法进行。
正像有人所说———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动力。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做到“诲人不倦”。
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1]师爱,是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表现,它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自觉形成的。
班主任只有具有爱生的情感,才会任劳任怨、辛勤地培育学生,才会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很多优秀的班主任以其高尚而真诚的爱,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又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来涤荡精神的污染,从而把乱班转变为团结友爱的先进集体。
师爱高于母爱。
母爱更多是本能的感情,而班主任的爱,是一种教育的爱,是理智的感情,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而去爱的,而且严慈相济。
心理学研究认为,每个儿童都有爱的需要,希望得到爱和爱他人,希望交友,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生往往把班主任对自己的关爱、信任与对自己的评价联系起来,同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起来,于是,班主任的这种情感实际上就转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班主任的威信越高,越是受到学生的崇敬,因而他的态度越是引人关注,甚至他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一个眼神和表情的微秒变化,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学生能得到班主任的爱,就是得到了赞许和表扬,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激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此时,学生就愿意听从班主任的教导,努力上进,克服缺点,甚至激发出同各种困难作斗争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班主任热爱学生,不能仅爱班里的几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而是要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爱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无微不至,像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
班主任应有宽厚容忍的风度,不计较个人恩怨,不纠缠陈年老帐,善于团结、爱护和教育顶撞过自己的学生,敢于使用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坚持对学生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只有这样,师爱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阳光雨露,开出教育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二)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儿童都有尊重的需要,当这种需要被满足,就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观念,并产生激励力量,反之则会产生自卑心理。
人都有自觉能动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
只有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和信赖,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所以,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全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决不能伤害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
如果班主任不尊重、不信任学生、歧视他们,用粗暴的态度对待他们,就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之产生两种反常的心理:一种是自卑,丧失了进步的信心和勇气;另一种是抵触、抗拒,或从相反的方向顽强地表现自己。
有些学生还会形成多疑、孤僻等不良性格。
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2]“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2]这些宝贵经验是值得我们吸取的。
尊重学生并不意味着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相反,不断严格要求学生,包含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信赖,真正体现了对学生高度的尊重。
尊重学生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
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我的基本原则(我认为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基本原则,也是所有苏维埃教师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3]班主任向学生提出要求就是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养。
所提出的要求,应切合实际,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原有的道德水平,易被学生理解和实行;对学生的要求一次不能提得过多,也不能天天提出,应当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进行。
要求必须严格,但严格不等于严厉,要严而有度,严而有方。
具体讲,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决不能因年龄小或事小而坐视不管,姑息迁就,该批评则批评,当然,批评教育要讲究方式和艺术,只要班主任保持公正,严格要求是能够被学生理解的。
对学生的要求一旦提出,就要坚持不渝地引导与督促学生做到,丝毫不能放松,否则,各种要求会失去教育作用,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品行。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赖学生恰当地结合起来,这是班主任成功地教育学生的有益经验。
(三)以身作则,树立高尚的师德根据罗森塔尔效应理论,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若要有很强的影响力,就得有威信,就要做到为人师表、师德高尚,成为学生的楷模。
一个有较高威信的班主任,工作起来往往是非常顺利的。
那么,什么是班主任的威信呢?就是班主任所拥有的为人们所共仰的声威和信誉。
是一种可以使班主任的教育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教育力量。
威信不是威风,也不是权威,它与班主任高尚的师德、敬佩的榜样、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等有关。
班主任的一切行为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
学生常常是“度德而师之”,班主任只有以身立教、为人模范,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说班主任必须处处以身作则,如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自己就必须严格执行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要求学生有文明的行为习惯,自己就应该对人有礼貌,谈吐文雅,衣冠整洁;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自己首先严谨治学,认真备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