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字文化研究

汉字文化研究


又例如:“成周”,是西周的东 部洛邑。《尚书洛诰》:“召公既 相宅,周公往营成周。”成周故址 传说在今河南洛阳市东郊白马寺之 东。
因为以前在今河南洛阳市东郊白 马寺之东一直未有地下出土文物加以 证实,所以人们怀疑周公(姬旦)为 成王所营建的东都“成周”不一定在 洛阳白马寺之东。
江林昌《夏商周断代工程与先秦史学、 文学、民俗学》一文2001年8月在《文史知 识》发表,介绍夏商周断代工程组1996年 秋在洛阳白马寺之东进行考古发掘时,在 灰坑H108第一层和第三层中发现有数块龟 甲腹片,均有凿、灼,其中一片刻有“成 周”二字。
三、从古到今,人们都说中国具 有悠久的历史。司马迁的《史记》开 篇的《五帝纪》从原始社会晚期的黄 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说起。
史学界多认为这五帝是传说中的五帝, 但也普遍认为中国的历史应该比夏朝更早, 季羡林教授2002年2月7日在《光明日报》 上撰文指出:“中华古代史不能封顶”。 比夏朝更早的中国上古历史究竟应该早到 什么年代,众说纷纭,至今仍无定说。
主讲:梁光华教授
汉字与中国历史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考鉴研 究历史有考古和依据文献记载等 多种方法。今天,我们试图从汉 字起源所蕴涵的文化意义这个角 度来研究中国历史。
一、19世纪末,1899年在河南 省安阳小屯村发现的距今3300多年 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考 证、研究我国商代历史的最重要的 文献文物。
学术研究,贵在创新。现在我们以汉 字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的上古史, 根据汉字的起源发展,根据地下出土文物 及文物上的汉字来研究中国的上古历史, 足可弥补传世文献不足征的缺憾,足可拓 展历史研究的新领域,足可得到历史研究 的一种新方法。
20世纪我国考古界发现了大批珍贵的出 土文物。例如1954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 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很多陶器,陶 器外口沿上有规律地刻有几十种符号:
稽考历史,最重要的是必须占有传 世历史文献实物和地下出土文物。在 我国的上古史研究中,由于缺乏文献 文物,所以历史学家曾为“上古茫然 昧无稽考”的浩叹。
康有为曾在其《孔子改制考》(中 华书局1958年版第一页)中说:“吾中 国号称古名国,文明最先矣。然‘六经’ 以前,无复书记。”康氏这里所说的 “六经以前,无复书记”,主要是指传 世的商周以降的文献史料。
这片甲骨上的“成周”二字具有 重大的价值:第一,证明史籍所载西 周初年周公为成王营建东都“成周” 是历史事实;第二,“成周”所在地 确实是在洛阳白马寺之东。
史籍所记载的史实、地址,得到 地下出土文物和甲骨汉字的证实, 这是确凿可信的。史学界、考古界 以前的一切怀疑均可涣然冰释。
二、商代以前的历史,由于传世文献 实物缺乏力证,地下出土文献文物又不足 征,所以史学界众说纷纭,加之20世纪上 半叶疑古思潮盛行,以致很多学者怀疑商 代以前的历史多为传说之史,怀疑夏代的 存在,无法确知夏代、商代的起始分期。
经过众多科学家、文史学家共同攻关, 首次准确地考证了公元前2070年为夏代的 起始年,公元前1600年为夏代终结、商代 起始之年;考证并公布了“三代年表” (夏、商、周),填补了我国年代学史上 的空白。(参见商务印书馆《文史知识》 2001年第8期第5页)
距今4072年的夏代,成为我们中国有 传世文献记载、有出土文献文物证实,而 且得到中国政府和海内外学术界公认的最 早历史朝代。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 为这一重大科研成果的取得和公布,为祖 国悠久的历史而感到自豪。
20世纪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根据1899年 以后出土的商代甲骨文,考释、研究了甲 骨文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1917年2月写下 了著名的两篇论文:《殷卜辞中所见先公 先王考》和《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 (见《观堂集林》卷九)。
王国维先生在这两篇论文中,依据甲骨 文的记载论证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关 于殷商世系的记载是基本可靠的,当然也 据甲骨文订正了《史记》的一些错误。如 “报丁、报乙、报丙”应校正为“报乙、 报丙、报丁”等等。王国维先生的研究结 论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八、九十 年代。例如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叙 论》说:
按照传统的说法,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 朝代,它统治了四百多年,活动的中心是 在今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的地区。
一般认为,这个朝代约当于公元前二 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十八世纪,是中国奴隶 社会的开始。考古工作者为了探索夏的真 相,正在进行工作。迄今为止,我们所知 道的,还只是传说中的夏。
从地下材料和经地下材料检证的文献 材料来看,三千六百年前的商,是第一个 可考的朝代。三千六百年,是现在所知有 文献的历史逐步展开的年代。(上海人民 出版社1986年3月第9次印本)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学家 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考古发现了比商 代甲骨文更早的距今四、五千年的数十座 城址和大型祭祀遗址、出土文物以及文物 上的文字。
吴春明先生1999年8月27日在《光 明日报》上发表《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 考古考察》一文,指出:
“距今4700—4000余年间,即广 义的龙山时代,这是中国早期城池的繁 盛时代。”时代的城或相当于城的遗迹。 这是中国早期城池的繁盛时代。”
《光明日报》2002年2月24日报道:内蒙古 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考古发现了距今8000 年的“华夏第一村。”党中央、国务院高 度重视中国历史的研究,任命李学勤等三 位首席科学家在“九五”期间领衔实施了 “九五”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 程”。
甲骨文比较全国地记录了商代 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文 化、社会习俗、商王世系及其继承 次序等多方面的历史。甲骨文是中 国古代成系统的最早汉字。
商代百科全书式的历史,仰仗甲骨 文得以全面的记录。这是汉字直接记录、 反映中国历史的铁证。例如《史记·殷本 纪》详细记载了殷商从始祖契到最后一 个商王帝辛(纣王)的世系。但是史学 界普遍怀疑司马迁的记载不一定可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