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皇岛北戴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秦皇岛北戴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调整完善方案北戴河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七月目录前言 (1)一、自然与经济社会情况 (3)(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3)(二)自然条件 (3)(三)经济社会条件 (4)(四)土地利用现状 (5)(五)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资源潜力情况 (10)二、规划实施评估情况 (11)(一)历年规划修改调整情况 (11)(二)规划实施评估情况 (14)三、规划调整完善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7)(一)指导思想 (17)(二)指导原则 (17)(三)主要任务 (18)(四)相关依据 (19)四、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调整优化情况 (23)(一)市级下达规划主要控制指标情况 (23)(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 (24)(三)农用地规模结构与布局调整优化情况 (27)(四)建设用地规模结构与布局优化情况 (30)(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调整情况 (33)五、“三线”划定情况 (35)(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35)(二)城市开发边界 (36)(三)生态保护红线 (37)六、土地利用管制分区调整优化情况 (39)(一)允许建设区调整 (39)(二)有条件建设区调整 (39)(三)限制建设区调整 (40)(四)禁止建设区调整 (40)八、规划调整完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42)(一)对规划目标影响分析 (42)(二)对土地利用布局变化影响分析 (42)(三)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3)(四)对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44)(五)结论 (45)九、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7)(一)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 (47)(二)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47)(三)严格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管理 (47)(四)完善规划实施的信息化管理 (48)(五)加大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力度 (48)附表 (49)附件 (72)前言《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自2011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以来,在统筹保障全区发展和保护耕地,促进经济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秦皇岛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机遇下,北戴河区致力做好北部新城、开发区、南部旅游区、西部商务休闲区的建设及村庄改造提升发展。

为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北戴河区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从全区实际情况出发,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十分必要。

根据《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指导意见》(冀国土资办字〔2015〕46号)和《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有关问题的通知》(冀国土资办字〔2016〕84号)等文件要求,北戴河区组织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编制了《北戴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从北戴河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生态优先,严格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的原则,落实上级下达的主要规划指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方案》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基期年为2009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现状数据为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规划范围为行政区划调整后北戴河区行政辖区全部土地。

《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调整秦皇岛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5〕121号)将原抚宁县牛头崖镇划归北戴河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北戴河区辖海滨镇、戴河镇、牛头崖镇和海滨林场,总面积162.89平方公里。

一、自然与经济社会情况(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北戴河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渤海湾北岸中部,东经119°18′48″-119°31′58″,北纬39°45′35″-39°54′41″。

地处秦皇岛市西南部,东南两面临海,北倚燕山,西、西北部与抚宁区接壤,东北与海港区毗邻。

区内交通便利,京沈铁路、205国道横贯境内,高速公路引线与京沈、沿海高速公路相连,是华北连接东北的咽喉。

2015年8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调整秦皇岛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5〕121号),将原抚宁县牛头崖镇划归北戴河区管辖。

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区辖海滨镇、戴河镇、牛头崖镇3个镇,东山街道、西山街道2个办事处及海滨林场,共66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二)自然条件北戴河区属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

年均日照时间在2700-2850小时之间,年均气温12℃,年均降水量650-750毫米,无霜期181天,年均湿度65%左右。

水资源丰富,以地表水为主,境内主要河流包括戴河、新河、洋河和浦河。

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北部为剥蚀平原,南部为低山区,山南为狭窄的剥蚀平原;东北部为冲积平原,局部有沿海沼泽地,西部为冲积平原,海拔大多在10米以下,土壤以棕壤和潮土为主,植被种类繁多。

北戴河区是国家级园林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57.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3.33平方米,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最高可达15000个,是一般城市的20倍,被誉为“天然氧吧”。

优越的环境和地理位置,使北戴河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休养疗养基地和会议培训中心,现有各级各类驻区休疗养院、培训中心159家。

同时,北戴河是驰名中外的旅游度假胜地,有联峰山、鸽子窝、中海滩三大风景群组等40余处景观,是世界著名的观鸟胜地之一,被誉为“观鸟的麦加”。

荣获“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三)经济社会条件2014年,全区常住人口12.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89万人,城镇化率80%。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26亿元,同比增长5.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2亿元,同比增长4.52%,第二产业增加值23.51亿元,同比增长6.93%,第三产业增加值42.23亿元,同比增长5.01%。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47:31.66:56.8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42.35亿元。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145元,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146元。

2014年,全区旅游业呈健康稳步发展势头。

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742.49万人次,辖区景点门票收入12043万元。

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带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四)土地利用现状行政区划调整前,根据原北戴河区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区土地总面积7289.89公顷。

行政区划调整后,根据原北戴河区和原抚宁县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区土地总面积16288.71公顷,土地利用具体情况如下:1、农用地行政区划调整前,全区农用地面积为3321.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56%。

其中,耕地737.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12%;园地586.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4%;林地1546.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21%;其他农用地451.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19%。

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区农用地面积9243.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6.74%。

其中,耕地5467.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56%,主要分布在牛头崖镇、戴河镇北部;园地880.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41%,主要分布在戴河镇南部;林地1939.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91%,主要分布在联峰山山林和海滨林场;其他农用地955.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6%,以设施农用地和坑塘水面为主,零散分布在各乡镇。

2、建设用地行政区划调整前,全区建设用地面积为3433.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10%。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2972.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78%,包括城镇用地2482.90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489.75公顷;交通水利用地415.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0%,包括铁路用地86.15公顷、公路用地323.39公顷、水工建筑用地6.26公顷;其他建设用地44.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62%。

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区建设用地面积5833.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81%。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4903.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11%,包括城镇用地3138.03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1712.70公顷、采矿用地53.05公顷,城镇用地主要集中于主城区和各建制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零星分布在各行政村内,采矿用地主要分布在牛头崖镇北部;交通水利用地811.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97%,包括铁路用地179.98公顷、公路用地607.84公顷、港口码头用地16.17公顷、水工建筑用地7.18公顷;其他建设用地118.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6%,主要为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

3、其他土地行政区划调整前,全区其他土地面积534.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4%,其中,水域494.29公顷,自然保留地40.65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6.78%和0.56%。

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区其他土地面积1211.7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45%。

其中,水域994.1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11%,主要是戴河、新河、浦河等河流水系及沿海滩涂;自然保留地217.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4%,以荒草地为主,主要分布在牛头崖镇。

北戴河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公顷,%(五)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资源潜力情况行政区划调整前,根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由于土壤质地、生态条件及地形因素限制,全区没有耕地后备资源。

根据土地整治规划成果,全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主要为宅基地腾退,因生态及土壤质地和厚度等因素限制并不适合耕种。

因此,北戴河区没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潜力。

行政区划调整后,根据最新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区内耕地后备资源为80.96公顷,集中分布在牛头崖镇,其中其他草地79.90公顷,内陆滩涂1.06公顷,未来补充耕地空间较小。

二、规划实施评估情况(一)历年规划修改调整情况《规划》实施以来,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原北戴河区在2015年进行了规划修改,落实追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50.00公顷。

原抚宁县在2014年和2015年进行了两次规划修改,其中牛头崖镇落实追加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19.86公顷和8.56公顷。

历次调整主要规划控制指标变化情况如下表:北戴河区历次规划指标调整情况表单位:公顷1213(二)规划实施评估情况1、耕地保有量及补充耕地情况2014年,全区耕地面积5467.44公顷,比2009年的5876.55公顷减少了409.11公顷,比2020年耕地保有量5403.25公顷多64.19公顷,完成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