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图说《包公》
《包公》邮戳—河南开封“包公祠”
《包河碧莲》邮资片—合肥包河
1 、合肥包河。传说包拯为 宋仁宗找到亲生母李太后之 后,仁宗执意要把半个庐州 赐给包拯,以示答谢,包拯 不接受,可是皇命难违,包 拯最后只好答应接受庐州城 南的一段护城河,这便是 “包河”的来历。包拯当时 对子孙说:“河,不好分, 不好卖,只准种藕养鱼,绝 不允许派别的用处。”
《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 —创作包公戏《蝴蝶梦》等
4 、影视作品。六十 年来,包公题材电影、 电视剧近百部,如 1967年的《七侠五义》 和《包青天》、《铁 面包公》、《侠义包 公》、《包公奇案》、 《少年包青天》、 《神探包青天》、 《开封府传奇》等。
《包公出巡之 明镜高悬》— 包公电视剧
《包青天》《少年包青天》电视剧— 包公影视
《玉德金声》邮册—包公
《铁面无私包龙图》小版张—包公
《开封府》邮资片—包公
《断案达人》 邮册
—包公
《包公》邮戳—
公正执法
一身正气 廉洁肃贪
两袖清风
《包公》邮戳“包拯” 《包公》邮册“包公” 反腐倡廉 铁面无私
二、故事传说
1 、包拯出世。出自《三侠五义》第二 回“奎星兆梦,忠良降生”。包员外梦 见一个头生双角、青面红发的怪人奔落 而来。惊醒后,夫人生下公子。员外不 知是奎星下界,以为怪物,把他扔了。 他大哥把他捡回,交他大嫂抚养,起名 黑子。包公呼兄嫂为父母,七岁给母亲 老夫人拜寿时才认过父母,改称包山夫 妻仍为兄嫂。
—
《包青天》小版张—三口铜铡
三、后世纪念
包拯是中国老百姓心中 的神。全国许多地方都 设有纪念包公的祠庙, 到处都有人在跪拜他。 包公一生清正廉洁,刚 正不阿,是老百姓心目 中崇高的清官形象。政 治清明时,人们怀念他; 世道衰败时,老百姓更 加怀念他。纪念地有开 封包公祠、肇庆包公祠、 砚洲包公楼、澳门包公剧 《包待制智赚灰阑记》。富翁马均卿 娶妾张海棠生一子,马妻与奸夫赵令 使合谋,毒杀亲夫,嫁祸海棠,欲夺 其子,海棠被判死罪。包公审案时, 在小孩周边画一圈,让两妇人对拉, 称将小孩拉出圈外者是生母。海棠恐 伤儿子,不忍用力。马妻悍然不顾, 将儿强行拉出。包公据此判明海棠为 孩子生母,审清案情,惩治真凶。
《包公》小型张极限片—包公
《包公》原地公事封— 包公故里
《合肥包公祠•包拯塑像》普通邮资封图案— 包公故里
《包公》小型张— “包公像”、夜读状纸、鸣冤鼓
《包公》小型张— “包公像”、夜读状纸、鸣冤鼓
《包公》首日封图案— 包公上朝
《包公》小型张极限片— 包公夜读状纸
《 包 公 》 邮 册 重 实 干
《包公》小版张 边纸图案—包公
《包公》四连体小版张— 包公
《包公》邮册— 包公
《包公》丝织首日封— 掷端砚、铡美案
《合肥包公祠•包拯塑像》邮资封图案、邮票图案—包公像
《包公》首日封手绘图案— 包青天
《包公》首日封手绘图案— 包公铁面藕无丝
《包公》极限片 《包公》邮戳 —包公夜读
《铁骨铮铮包公》邮册 《 包公》邮戳—包公
《京剧净角》“包拯” 极限片图案—《打龙袍》
《 京 剧 净 角 》 极 限 片 图 案 《 打 銮 驾 》
11、《打銮驾》。京剧,宋仁宗因陈州旱荒三载进行赈济。外戚马龙克扣皇粮, 被灾民告发。包拯为放赈钦使并查前任。马妃向皇后诳借銮驾半副僭乘而出, 迎堵包公寻隙治罪,阻止查赈。包拯识破銮驾系马妃假扮,乃将銮驾打退。
《包公故事》邮资片—“灰阑拽子”
14、《乌盆记》。选自《三侠五义》 “乌盆诉苦别古鸣冤”的片段,讲述 包公破获的贪财行凶命案,被后人演 绎成京剧《乌盆记》,一名《奇冤 报》。南阳缎商刘世昌结帐回家,行 至定远县遇雨,借宿窑户赵大家。赵 见财起意,将其用酒毒死,后将尸烧 制乌盆,被鞋工张别古要帐索去。刘 鬼魂哭诉,张代鸣冤,包拯杖毙赵大。
《包公》邮册内页 —阴阳镜
《 中 国 开 封 包 公 祠 》 邮 资 片 铜 铡
17、三口铜铡。出自《三侠五义》“断奇冤奏参封学士,造御刑查赈赴陈州”。 宋仁宗封包公龙图阁大学士兼开封府事务,前往陈州稽查放赈时赏“御札三 道”。师爷公孙策故意以“札”当“铡”,设计出龙、虎、狗三把铡刀,呈宋 仁宗御览启用。龙头铡斩皇亲国戚,虎头铡斩贪官污吏,狗头铡斩市井刁民。
《包公》
极限片
—“掷端砚”
《包公》极限片—“掷端砚”
7 、《铡美案》。经典京剧, 又名《秦香莲》。陈世美进 京考中状元被招为驸马后, 抛弃糟糠之妻秦香莲和儿女 并欲置之于死地,秦香莲死 里逃生后告到包公处,包公 秉公执法,刀铡陈世美。邮 票前景是龙头铡和陈世美, 中景是包公,背景是又哭又 闹的公主和赶来阻拦包公执 法的太后。
《包公故事》邮资片 —“陈州放粮”
《包公陈州放粮》连环画
9 、《赤桑镇》。京剧名,原 本为秦腔剧目,改编自清代 《三侠五义》,与原著内容 不同。包拯年幼失去父母, 由嫂子吴妙贞抚养成人。吴 子包勉任萧山县令,贪赃枉 法,包拯秉公执法将其铡死。 吴妙贞赶到赤桑镇,责包拯 忘恩负义,包拯婉言相劝, 晓以大义,吴妙贞感悟,叔 嫂和睦如初。
《铁面包公》小版张 —包公敬父母
《包公》邮册—包拯敬父母
3 、耕牛割舌。包拯任天 长县令时,有个农民到县 衙告状说他的耕牛舌头被 人割掉了。包拯将计就计, 让农民回去偷偷把牛杀了 并把肉卖出去。隔了几天, 有个人跑到县衙告状说有 个农民私宰耕牛,从而抓 到割牛舌的凶手并依法治 罪。原来,凶手割了牛舌 头使牛头不能吃草,牛主 人只能杀死耕牛,就要触 犯私宰耕牛的法令,想借 此陷害牛主人。
《包公》“掷端砚”极限片图案 《包公》邮戳— 包公
一、人物生平
1 、生平简介。包拯,字希仁,庐州 人(今安徽合肥),生于公元 999 年, 卒于 1062 年。包拯少年家贫, 28 岁 取进士,历任知县、知府、监察御 史、转运使、天章阁待制、龙图阁 直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 使、枢密副使等职,后人称“包龙 图”,死后赠礼部尚书,谥号“孝 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
《 包 公 》 邮 册 性 峭 直
—
2、包拯家训。说:“后世子孙 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 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 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意思是说:谁要是做官犯了贪 赃,不许回老家,死后不得葬 进包家坟墓。不听者,不是我 的子孙。
《包公故事》邮资片 图案—包公家训
3 、戏剧作品。南宋开始,已 经有以包公为主人翁的故事、 小说和戏曲。元杂剧中有大量 的包公戏,著名的有无名氏的 《陈州粜米》、《合同文字》 《神奴儿》、《盆儿鬼》,关 汉卿的《蝴蝶梦》、《鲁斋 郎》,郑廷玉的《包待制智勘 后庭花》,李行道的《灰阑 记》,曾瑞卿的《留鞋记》, 武汉臣的《生金阁》等。
6 、包公掷砚。相传,包拯离开 端州,他的船在羚羊峡口遇到 一阵奇怪的大风雨,他亲自下 舱检查,发现船舱里私藏了一 块端砚,这是当地百姓悄悄送 给他的。包拯一言不发,将那 块名贵端砚丢入江心。民间传 说,“砚洲岛”就是当年包公 掷端砚的遗迹,下游的“黄布 沙”就是包住端砚的黄布。
《包公》极限片—“掷端砚”
《包公》邮票—“铡美案”
《包公》 “铡美案”极限片—弃官铡美
《包公》 “包公像”极限片图案—铡美案
《包公》 极限片—“铡美案”
《 包 公 》 极 限 片 铡 美 案 ”
—“
《京剧净角》“包拯”极限片—铡美案
《京剧净角》《香港艺术节》“包拯”极限片—铡美案
8 、陈州放粮。转运使王逵向 皇帝告状,说陈州地方官任 中师苛剥农民、多收钱粮。 包拯为弄清真相,毅然来到 陈州,经过调查,掌握了证 据,向皇帝报告了王逵搜括 农民的真实情况,要求将王 逵撤职,将多收钱粮还给农 民。
《包公》邮册— 包公审“牛舌疑案”
《 包 公 》 邮 册 包 公 审 案 “ 耕 牛 抵 角 ”
4 、耕牛抵角。农民王某和张某在田同耕,休息时两牛抵角,王某的牛把张某 的牛抵死了,张某要王某赔牛。包公上任,提审劝和,写字四行:二牛抵角, 不死即活;活牛同耕,死牛同剥。两农民认为公平合理,携手走出公堂
《七侠五义人间道》电影海报— 包公影视
5 、小说形象。《三侠五义》中 的包拯形象,集民间包公形象 之大成,包拯不畏强暴、刚正 嫉恶、处事干练。小说中叙述 了包拯的身世和三口铜铡,开 封三宝(古今盆、阴阳镜、游 仙枕),开封四勇士(王朝、 马汉、张龙、赵虎)的来历及 包公断案故事,把包拯形象推 向顶峰。
—
5 、拒收端砚。端州出产一种 名砚,是朝廷钦定的贡品。 以往在端州任职的知州,总 要在上贡朝廷的端砚数目之 外,再多加几倍,作为贿赂 京官的本钱。包拯任端州 (今广东省肇庆市)知州之 后,一改陋习,决不多收一 块。离任时,就连他平时在 公堂上用过的端砚,也造册 上交了。
《包公》邮票—“掷端砚”
《包公》极限片—“掷端砚”
《京剧净角》“包拯” 极限片图案—《赤桑镇》
10、《打龙袍》。京剧,出自《三 侠五义》。包拯陈州放粮时遇到盲 丐妇告状,历数当年宫闱秘事。此 妇为真宗之妃、仁宗之母,有黄绫 诗帕为证。包拯回京,借元宵观灯 之际,设雷强张继保灯戏,指出皇 帝不孝。仁宗要斩包拯,老太监陈 琳说破当年狸猫换太子事后赦免包 拯,迎接李后还朝。李后要责仁宗, 命包拯代打皇帝。包拯脱下仁宗龙 袍,用打龙袍象征打皇帝。
清代石玉昆《三侠五义》 —小说中的“包青天”
6 、戏剧形象。包拯在戏中被 尊称“包公”、“包龙图”, 属净行中的大花脸。他的脸谱 为“阴阳形无双脸”,用黑棕 色涂面,用黑色勾出“泰山 眉”、“丹凤眼”,眉眼印堂 上用白色勾绘出笔架的山字。 黑白对比,象征包拯明是非, 正直公正,铁面无私,执法如 山。额上勾一白色“月牙”, 象征廉明若皓月。
《包公故事》邮资片—“包公出世”
《七侠五义》连环画—“包拯出世”
2、孝敬双亲。包拯28岁时考中了 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建昌 知县等职。由于父母年事已高, 不愿意随他一起到江西赴任,包 拯只好放弃官职,留在家里,侍 候父母。后又任职和州,因为放 心不下留在家中的父母,辞官回 家了。父母亡故后, 36 岁的包拯 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 丧期满,才去担任天长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