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地球运动》课件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四、五带的划分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北寒带
66°34′N
北极圈
无太阳直射 无极 昼极夜现象
北温带
23°26′N
北回归线
有太阳直射 现象
热带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炎热
23°26′S
无太阳直射 无极 昼极夜现象
分
时38分
③ 13小时8分 2小时16 1小时
分
8分
(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四季变化的原因
地球 自转
地球 公转
太
阳
黄
直
赤
射
交
点
角
南
北
移
动
昼夜长短 变化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四季更替
2.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
(2)气候四季
北半球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 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 成下题。
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
的比值为P,则( )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P<1
1. 确定房屋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看太阳的位置
2. 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高度越高,日影越短,反之越长,
3. 计算楼距: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楼距越短;纬度越高,楼距越大, tanH=楼高/楼间距。 (H即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2011年5—6题;2012年6题。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此时当地的地方时
为12时。
2.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H=90°-两地纬度差 (该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的差)
计算:北京夏至日、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3.正午太阳高度时空变化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18∶41
7∶20
18∶40
③
5∶40
18∶48
5∶39
18∶49
(1) 根据①地当日状况,判断该地的经度为(
A.120°E B.80°E
C.180°E
(2) 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3)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D.冬至日P>1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对称规律
比较图中昼弧、夜弧 夜弧A=昼弧B 昼弧A=夜弧B
2、递变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活动(一)
地处深山峡谷的尤坎镇(北纬59°53′)每年9月起都会
出现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于是当地人在山上架设三面
巨镜(如上图)把阳光反射到小镇的广场上,据此完下题。
1、当地一年中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持续时间约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球
公 转 2、昼夜长短的变化
的
地 3、四季的更替
理
意 义
4、五带的划分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频考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考纲展示
地球的公转 及地理意义
热点透视
多以选择题组形式出现。以各种类型的光照图、 经纬网图、太阳高度图、区域图为载体,侧重于 考查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变化、日出、日落,四 季变化等主干知识,如山东卷: 2010年4题;
66°34′S
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南寒极 带圈
四季分明 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
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
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
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 D.60°E
D.③①②
昼长 当日昼长
次日昼长
① 14小时
14小时4分
② 11小时22分 11小时20分
③ 13小时8分 13小时10分
昼长 当日昼长
① 14小时
昼夜长短 变幅
4小时
与赤道 昼长12 时的差 值
2小时
昼夜长短 对称规律
② 11小时22分 1小时16 38分 夜长12小
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2)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
)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2、该地长期整日见不到太阳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极夜区 B.地形的阻挡
C.海拔高度低
D.多阴雨天气
(2011·江苏高考)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表。
时间 地点
当日
日出
日落
次日
日出
日落
①
9∶00
23∶00
8∶58
23∶02
②
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