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第一联钢桁梁多点顶推施工作业指导书一、编制依据(一)《第一联钢桁梁拼装工艺》(二)《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施工图》(主桥第二册)(三)《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TB10401.2-2003)二、工程概况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桥第一联为120+5×168+120m的六塔斜拉连续钢桁结合梁斜拉桥。
上层为六车道公路,下层为双线客运专线。
主桁为三角形桁式,横向三片桁布置,中桁垂直,边桁倾斜。
钢桁梁上弦杆与混凝土桥面板结合形成公路结合桥面,下层铁路桥面为正交异性整体钢桥面板。
主桁上下弦杆均为箱型截面,其中边桁弦杆适应斜桁的形式,采用平行四边形截面,中桁采用矩形截面。
腹杆采用箱型截面及H型截面。
除中桁中间支点及附近箱型腹杆与节点板四面对接拼装外,其余H型杆件及箱型杆件均插入节点板内拼接。
主桁采用整体节点形式,上、下弦杆四面等强对接拼装。
主桁拼装采用M30的螺栓。
铁路桥面为正交异性整体钢桥面板。
节点处设节点横梁,两片横梁中间设节间横梁,横梁为倒T型结构。
铁路桥面板标准节段横向宽6.1m,纵向长12m。
桥面板与主桁的连接在工地现场完成。
桥面板顶板连接采用焊接,横梁腹板、底板和板式加劲肋连接均采用M24螺栓连接,U型加劲肋纵向采用M22螺栓连接。
上弦平面在节点处设置横撑杆连接三片桁,横撑采用工字型截面,桥面板与横撑不结合。
普通节点处不设横向联结系,只在支点处设桥门架,端支点设置在竖杆上,中支点设置在斜腹杆上。
上弦平面考虑施工时的安全,设置临时平面联结系。
为交叉形式的平面联结系。
平联杆件为H型,插入上弦杆平联节点板内拼接。
三、总体施工方案第一联钢桁梁采用多点同步顶推法架设。
同步顶推控制系统采用“主控单元-总线通讯-现场控制单元”的多级计算机结构。
(一)在7~8#墩之间设置钢桁梁拼装支架,利用跨墩65t门吊散拼导梁和钢桁梁杆件成整体节间。
(二)在支架上同时拼装导梁和钢桁梁,首先拼装D5~D6支墩上的一个节间钢桁梁,然后从北往南拼装两个节间钢桁梁;从南往北拼装两个节间钢桁梁和四个节间导梁。
(三)利用7#墩顶主控单元控制2-350t连续千斤顶同步顶推钢梁前行48米(四个节间),在钢梁后面接拼四个节间钢桁梁,对称拼装导梁剩余节间,使其前点到达6#墩滑道上。
(四)连续顶推钢桁梁向0#墩方向前移84米(七个节间)。
(五)在拼装支架上继续拼装七个节间钢桁梁,再整体同步连续顶推84m,依次循环进行顶推施工。
(六)当导梁过了1#墩后,分段拆除导梁,继续顶推钢梁至0#墩旁临时支墩上,再用履带吊机拼装完成最后半个节间钢梁,从而完成第一联钢桁梁的架设。
四、施工方法及步骤(一)施工准备1、安装顶推设备(1)在7#墩两边桁滑道梁H1端部各安装4台YSD500A千斤顶,在中桁滑道梁H4端部安装4台600t千斤顶。
(2)在7#墩边桁滑道梁H1、H3与支承垫石顶滑道梁H2连接处的外侧平台上各设置1个限位装置,共安装4个,呈对称布置。
(3)将钢桁梁顶推用C型反力座安装在将要顶推的钢桁梁最后一节间两边桁下弦杆位置处,通过现场抄垫、2-25t千斤顶顶紧及螺栓拧紧,将C 型反力座固定在钢桁梁边桁杆件上。
(4)在D8支墩顶三桁滑道梁上各布置2台300t千斤顶。
(5)在7#墩两边桁滑道梁端部(前进方向)的千斤顶反力座上各安装1台350t连续千斤顶。
(6)在两侧C型反力座和千斤顶反力座间各穿入19根φ15.24的钢绞线,在C型反力座处用P锚固定,钢绞线穿出千斤顶反力座后逐根进入千斤顶用夹片锁定。
C型反力座与千斤顶之间的钢绞线现场用悬挂装置吊挂在钢桁梁下弦上。
(7)安装液压站与350t连续千斤顶之间的液压管线、主控单元与控制柜之间的线路、控制柜与液压站之间的连线。
安装钢桁梁左右两侧的测长绳。
2、机具设备拼装前需将顶推用的机具准备齐全。
主要施工机具如下:(1)350t连续千斤顶14台,300t千斤顶6台,YSD500A千斤顶48台,600t(φ430mm×350mm)千斤顶24台,800t(φ500mm×550mm)千斤顶12台,200t长行程千斤顶2台,2台25t千斤顶(2)350t连续千斤顶液压泵站14台,控制柜14台,主控机1套,现场控制单元7套,钢梁起顶千斤顶液压站21台(2)5t导链4台、2t导链5台,10t导链14台(3)顶推反力座14套(4)266根107米长的φ15.24钢绞线(每个墩2组,每组19根)(5)抄垫板足量(二)施工步骤1、在拼装支架上安装好五个节间钢桁梁后,起顶7#墩顶和D8支墩滑道梁上布置的千斤顶,用5t导链(其反力点设置在下游边桁下弦杆上)抽出中桁下弦节点处的拼装垫块,中桁拼装垫块统一向下游侧滑移;用2t导链(其反力点设置在中桁下弦杆上)抽出边桁下弦节点处的拼装垫块,边桁拼装垫块统一向内侧滑移。
利用D8支墩处布置的300t千斤顶在滑动垫块两侧起顶钢桁梁,将每片桁下弦节点处滑动垫块顶抄垫的150mm钢垫块移出,然后落梁(落150mm)于滑动垫块上。
2、利用7#墩处主控单元控制系统控制2台350t连续千斤顶同步向0#墩方向前移,在顶推过程中,边桁主动顶推,中桁被动滑移,墩顶滑块同钢桁梁三片桁的下弦杆一起滑移。
钢梁两侧保持同步,两侧位移偏差控制在2mm范围以内,钢桁梁运行速度为10m/h。
为防止后滑块与钢桁梁发生相互错动,在后滑块上设置止推座,止推座与滑块采用撑杆连接,与钢桁梁下底板的螺栓孔用螺栓临时连接,达到滑块与钢桁梁同步滑移的效果。
3、从7#墩顶滑道梁向前滑移一个节间后,利用中桁的4台600t千斤顶、两边桁各4台YSD500A千斤顶起顶,将墩顶滑块托空后向钢桁梁顶推反方向滑移350mm,拆除滑块间的连接销轴,滑块分别向外侧的滑道梁附加滑道上滑移,从附加滑道避开钢桁梁杆件连接处的下弦节点螺栓群后,再向内滑移至滑道梁,安装滑块间连接销轴,继续向后端滑移至预定位置,将前点侧长绳及传感器后移至下一节段,准备下一节间钢桁梁顶推。
4、循环进行步骤2~3,完成四个节间钢桁梁的顶推施工。
5、对称拼装钢桁梁及导梁节段,导梁节点直接上6#墩滑道上,通过设置在导梁U0节点处的200t长行程液压千斤顶,反顶活塞,活塞向下移动,将导梁起顶至设计位置后,把导梁前端活塞固定。
按7#墩方法,在6#墩放连续千斤顶,当钢梁第一节段滑移出7#墩滑道后,在钢梁第一节段后节点处安装C型反力座,穿钢绞线至6#墩连续顶上,使6#墩具备连续顶推功能。
6、准备整体顶推七个节间钢桁梁。
利用10t导链安装和调整C型反力座位置。
理顺钢绞线后,启动7#墩千斤顶顶推钢梁前移。
使用6#墩及7#墩处的350t连续千斤顶按步骤1~4向0#墩方向滑移七个节间(84m),导梁前端支撑到滑道梁上后,即可将导梁前端千斤顶活塞收起,进入正常顶推滑移状态,将钢桁梁顶推到位。
7、继续拼装七个节间钢桁梁,使用6#墩及7#墩处的350t连续千斤顶向0#墩方向滑移七个节间钢桁梁(84m),当导梁前端上5#墩滑道梁时,同步骤6使5#墩位置连续千斤顶参与顶推工作,直至钢桁梁顶推到位。
8、重复步骤6、7,逐步使4#、3#、2#、1#墩连续千斤顶参与顶推工作。
9、继续拼装钢桁梁顶推,利用1#墩、2#墩、3#墩、4#墩、5#墩、6#墩及7#墩位置水平连续千斤顶同步顶推钢桁梁,当钢桁梁到达1#墩后,即可分段拆除导梁,继续顶推钢桁梁到达0#墩旁临时支墩处,最后半个节间钢梁由履带吊机来完成安装。
五、钢梁顶推控制措施和注意事项(一)顶推前的准备工作1、钢梁结构设计图、设计说明书、杆件应力、重量表。
2、桥址处水文、地质情况。
3、桥墩结构图及竣工里程,标高,中线测量资料。
4、拼装平台及墩顶布置检查等资料。
5、清理滑道梁不锈钢板上的焊渣及飞溅物等,减小污垢对摩擦的影响。
6、墩顶滑块摆放位置要居中,不能偏向一边或与钢梁顶推方向有较大夹角,以防对顶推产生不利影响。
7、对钢绞线进行预紧,最大限度减少每组19根钢绞线的受力不均匀程度。
8、检查滑道梁上的限位装置,以防角钢变形,影响滑块正常移动。
9、每次顶推之前,检查滑块底的MGE板是否被挤压变薄,以便及时更换。
10、利用吊机将支座吊放在墩顶支座安装位置的附近。
11、在滑道梁顶面不锈钢板上涂黄油,保持滑道面无灰尘及其他杂物,防止将MGE板刮伤,影响使用效果。
12、检查顶推各设备是否正常及各线路连接是否正确。
(二)起落梁作业1、起落梁使用的油压千斤顶应带顶部球形支承垫、保险圈、升程限位孔。
每桁下共同作用的4台千斤顶应选用同一型号,且用1台油泵并联。
当需要测定支点反力时,应由计量单位对千斤顶、压力表一并配套校正。
2、千斤顶位置应安放准确、稳妥,上下支承面要垫平。
千斤顶中心轴应与支承结构中心线重合。
3、为避免引起拉缸现象,规定千斤顶行程不得大于有效工作行程。
4、顶落梁时要求设置保险支座,以防意外发生时能及时支承。
5、经检查合格后,方能按照规定的反力大小及顶落梁程序施顶。
6、千斤顶安放在梁底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7、起落时采用类型和台数相同的千斤顶,施顶过程中三桁应力应在同一平面,最大高差≯20毫米,否则应予调整。
(三)纵向牵引顶推作业1、整体滑道要按照设计拼装线型布置,要满足设计的平整度、轴线、高程要求,拼接处要圆顺过渡。
其质量要求如下:单片滑道梁前后高程相差在±5mm以内;三片滑道梁之间标高相差在±2mm以内;滑道纵向不得有死弯。
2、要保证千斤顶设备正常、牵引钢绞线质量、下弦杆与钢绞线连接节点质量、千斤顶反力座的焊接质量和钢绞线挤压头连接质量。
3、每套连续千斤顶各设置两套外置式的绝对值编码器,用于分别检测各千斤顶前后顶的绝对行程及千斤顶的控制反馈。
4、钢桁梁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条测长绳,每条测长绳带动一套绝对值编码器,用于测量钢桁梁两侧位移。
5、各液压泵站均设置液压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各点载荷,并用于完成超载保护功能。
6、整体三片主桁应在下弦杆和铁路横梁、上弦杆和横撑、上平纵联(桥门架)等结构安装、施拧后纵移,此时已经形成整体结构。
顶推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测,保证两边桁侧千斤顶并联牵引,牵引速度和牵引量保持同步,及时进行故障诊断与检测,发生较大偏差时停止顶推作业,以便进行故障排除。
油泵应并联确保千斤顶同步,并在纵移滑道上按5cm间隔做好刻度标记,严格控制同步。
(四)顶推过程中的纠偏钢桁梁多点同步连续水平顶推系统由液压泵站、连续千斤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具有两侧同步、单侧单动、单点单动及点动限位功能。
通过调整液压油缸两组千斤顶不同的行程,一组千斤顶多走一段行程,另一组暂停,来达到纠偏目的。
调整同步后再同时顶推。
六、千斤顶使用与安全注意事项(1)根据顶推计算和施工安全要求选用千斤顶,使用前应了解其性能和操作方法,经试顶确认良好,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