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作文爱国类素材集锦

高考作文爱国类素材集锦

高考作文爱国类素材集锦爱国,是指对祖国忠诚热爱,关心祖国前途命运,为祖国独立、繁荣、昌盛而奋斗。

使祖国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祖国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土地,爱国是历史永恒的话题。

【写作角度导引】:1、爱国首先要时刻维护祖国的尊严。

2、青少年要为建设祖国,为中华崛起而努力。

3、爱国不是空口号,而是要从自己的一点一滴做起。

4、爱国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文化。

5、爱国不是排外,而是要睁眼观世界。

6、爱国是每个国民的神圣职责。

【爱国类名言名句】祖国的荣誉和利益高于一切。

在获奖或成功时,人们唱着国歌把荣誉归功于祖国;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爱国者以财产、鲜血,甚至生命.迸发出爱国主义的最强音……●爱祖国高于一切。

(肖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方志敏)●世上最伟大的美德就是热爱祖国。

(周恩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祖国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林则徐)●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

(海涅)●别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问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肯尼迪)【名人事迹】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西汉时,匈奴贵族常出兵袭扰边疆地区,边疆人民生活不得安宁。

公元前123年,年仅18岁的将军霍去病率800精骑,直冲敌营,杀得匈奴人仰马翻。

公元前121年,他优良次率军西征,阵斩敌酋数名。

公元前119年,他又率兵北征,长驱直入2000里,对匈奴进行了大清剿。

霍去病在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边疆战场上,马不卸鞍、睡不解甲地度过了戎马一生。

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绩,曾亲自下令为他建造一座豪华的府第,但是直到建造完工,霍去病连看也没去看一眼,他曾气概豪迈地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

为纪念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汉武帝在他墓前树起一尊“马踏匈奴”的石刻,纪念他为抗击匈奴、保卫国家做出的贡献。

〖材料分析〗是什么激励着霍去病马不卸鞍、衣不解甲地度过了戎马一生?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迈气概,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精忠报国,光照日月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下了“精忠岳飞”4个字,制成锦旗赐给他。

后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錡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来,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材料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位卑未敢忘忧国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3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怨恨的状况和原因,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7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辛弃疾提出的建议是颇有建设性的,然而朝廷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材料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无论你身居何处,位居何职,都应记住为国分忧,这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民族的希望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他看到我国的军舰一出海就被敌军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

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

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

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材料分析〗只有祖国富强,才有个人尊严。

为此,张伯苓不遗余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通过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于右任的临终诗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材料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

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正因为他表达的这种愿望,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李宗仁的民族情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次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

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依然返回祖国,他声明:“企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的事业有所贡献.。

”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遵(严格遵守)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统一作出贡献。

〖材料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富贵不淫男儿志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早年在美国学术界很受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留他在美国,承诺给予他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

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腔热情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该回去!”〖材料分析〗“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该回去!”荣华富贵岂能牵绊华罗庚归国的脚步?祖国的召唤胜过千万座金山银山!钱伟长的两次“NO”1939年7月,钱伟长在昆明考取公费留英资格,由于当时英德宣战,他改去加拿大。

1940年1月钱伟长办齐手续后登上英国船舰,发现护照上竟有日本领事馆的签字,因当时日本正发动侵华战争,而船经神户港,没有日本领事馆的签字会有麻烦。

“NO,我们不去了!”钱伟长等留学生一起把二十几本护照扔给了那个英国人。

半年后,他们重办护照再次登程前往英国。

1943年钱伟长获多伦多大学博士,不久去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喷气推进研究所任工程师,后又当上了领导600多人的“洋官”。

抗战胜利后,他甘愿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国,他拖家带口在北平的几所大学兼课勉强糊口。

1947年美国的那个研究所又邀请他去,表格上有一句话:“一旦美中宣战,本人绝对效忠美国。

”他当即写下了大大的“NO”〖材料分析〗留学生们宁肯放弃出国的机会也不用由日本领事馆签字的护照,钱伟长宁愿放弃优厚的待遇,也绝不出卖自己的祖国。

钱先生的爱国之心,实在令人钦佩。

旅美画家杨令弗的遗嘱1973年,侨居美国近半个世纪的中国旅美画家杨令弗已是87岁高龄了,她深深地思念着祖国,一连写了两封信,托章行严先生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转交给我国领导人,流露出对故土古国的无限深情。

他立下遗嘱,希望骨灰埋葬在故乡——无锡太湖之滨;并把她历经艰辛带到美国的一批文物——书画和玉器,悉数送回祖国交给人民政府,以报答祖国大地的哺育之恩。

〖材料分析〗悠悠赤子情,拳拳报国心。

浮萍千里,叶落归根!肖邦的遗愿1830年11月,费列徳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出国深造,为祖国争光。

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别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不仅为国家赢得了声誉,还增强了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

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的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葬在了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上。

〖材料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对祖国的眷恋,是每一个爱国者共有的情感。

巴斯德拍案而起巴斯德(1822~1895)是法国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爱国者。

他又一句名言:科学没有国界,但学者却是有自己的祖国的。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德军侵占了法国大片土地,巴斯德闻讯后拍案而起,毅然决定参军抗敌卫国,结果因体残未能入伍。

出于对祖国的深情,对敌人的愤恨,他决定将德国波恩大学授予他的名誉医学博士证书退回。

〖材料分析〗没有国,哪有家?巴斯德的拍案而起表现了忠贞不渝的赤子情怀。

钱学森的爱国事迹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

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成员之一。

然而,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

钱学森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0多年,又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

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

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

他们认为:钱学森的专业技术如果带回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度前进。

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值5个师的兵力”。

1955年8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中国同美国的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清晨,钱学森就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天安门广场。

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

现在,我终于回来了!”冲破重重阻拦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

他倾其所学,又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材料分析〗在美国定居,且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幻想。

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弃了这一切。

在经济大潮如洪水猛兽般地冲击社会的今天,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地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显示了爱国对志士仁人的撼动力姚明的爱国情姚明是中国体育运动历史上国际影响力最大的运动员之一,但他不是从天而降的英雄,他依靠自己的努力、智慧、坚韧的职业体育精神,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深受广大球迷的喜爱。

球场上的姚明,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提高球技;球场外,他更是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谈举止,做到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