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九、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九、染色体组型分析


三、实验内容:
大麦( 2n=14)染色体组型分析(自己留的片子照片)
染色体辨认、分组、配对
测量、计算、填表(书上P10) 剪贴 (用图像处理技术完成或手工均可)
总结讨论:
与遗传学应用和染色体畸变相联系
示范:大葱根尖细胞核型分析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图像 )
排序原则: 从长到短 短臂在上 有随体染色体排在后 着丝粒在一条水平线
实验九、 染色体组型分析
(教材上实验2,p7-10)
一、实验目的
课余时间做
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染色体组型(Karyotype,核型)概念
2. 3. 4.
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意义 染色体组型分析方法 相对长度=(某一条染色体长度/单倍染色体总 长)×100%(精确0.01)
5.
臂比值=长臂/(短臂+随体)
染色体组型和染色体组型分析
染色体组型(Karyotype,核型)主要是指有 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及其各种特征的总和。 对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组型的各种特征进行 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研究称之为染色体组型分析。 核型分析之所以选用中期染色体,是由于 中期染色体充分缩短、比较稳定。
染色体的分类 (1) telocentric chromosome (t) (2)sub-telocentric chr.(st) (3)sub-midcentric chr.(sm) (4) midcentric chr. (m)
t, r>7
st,r=3~7
sm, r=1.7~3
m,r=1~1.7
大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图像 (具随体染色体排在最后) 2n Nhomakorabea2×8=16
附:人类的染色体组
A组: 1号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最大 2号 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稍小 3号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A组最小 B组: 4-5号 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较大 C组: 6-12号和X染色体 大都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D组: 13-15号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近端中最大的一组 E组: 16号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17-18号 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F组: 19-20号 核型中最小的一组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G组: 21-22号 最小的一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Y染色体 着色较深,长臂端常合拢
实验报告:展示核型分析结果
实验报告纸 题头
后 天 交 老 师 信 箱
图注
染色体片照片 (标染色体号)
次级图注 核型图
• • • •
思考题 1.核型分析的意义是什么? 2.核型分析包括哪些指标? 3.以形态为依据的核型分析有什么缺陷? 用什么方法可以补救?
现在,先做Feulgen染色前的60℃酸解 一步,等待间开始做性染色质实验,然 后有机安排时间。 做完性染色质实验并尽快做好染色体 畸变制片染色后,到4楼显微互动实验室 观察、摄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