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学第二章

旅游学第二章

一.填空题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媒介是旅游业。

2.关于旅游的艾斯特定义所针对的只是消遣性旅游,而没有把商务旅游纳入进去。

这是该定义的不足之处。

3.旅游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通过个人行为表现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

4.旅游作为一种人类在基本生存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的活动,具有消费属性、休闲属性、社交属性、审美属性。

5.从时间维度上说,旅游消费是一种“间歇性消费”;从行为方式上说,旅游消费是一种“井喷式消费”,在短短的旅游期间集中消费额度大,无理性消费成分较多。

6.在对本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人(次)数统计方面,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是由本国在这些出境旅游者回国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

7.旅游活动的六要素是食、住、行、游、娱、购。

8.按组织形式,旅游活动分为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9.按游客的流向,国际旅游可分为出境游和入境游两类。

10.根据旅程的长短,国际旅游可分为跨国旅游、和三种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1.“旅游”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南朝梁诗人沈约的以下哪首诗C。

A.《六艺诗》B.《鸳鸯赋》C.《悲哉行》D.《衍波词》2.国际上普遍引用和广泛传播的旅游定义是B。

A.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B.艾斯特定义C.英国学者对旅游的定义D.美国学者对的定义3. C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目的地的定居和就业。

A.旅游者B.短程游览者C.旅游D.游客4.下列活动中哪一项是旅游活动D。

A. 三峡大移民B. 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C. 学生异地读书D. 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5.国内与国际旅游的根本区别在于D。

A.消费程度B.逗留时间C.经济作用D.是否跨越国界6.中国大陆公民前往港、澳、台地区旅行属于B。

A.国内旅游业务B.出境旅游业务C.入境旅游业务D.边境旅游业务7.C我国国内旅游的人数为11.02亿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

A.2002年B.2003年C.2004年D.2005年8.观光旅游是自古以来国内外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旅游形式是A。

A.观光旅游B.度假旅游C.修学旅游D.探亲旅游9.近期来日益受旅游者青睐的一种旅游形式是B。

A.观光旅游B.度假旅游C.修学旅游D.探亲旅游10.我国在B,组织了第一次荒漠探险旅游,百人组成的旅游团徒步穿越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

A.1996年10月B.1997年10月C.1998年10月D.1999年10月11.工业旅游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A。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1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旅游迅速发展的政策支持是A。

A.199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五一”、国庆、春节三个七天长假制度B.带薪休假C.奖励旅游D.人均GDP提高13.以货币为单位,衡量旅游目的地发展状况常用标准是A。

A.旅游收入B.接待人次C. 过夜数D.游客平均停留天数14.在旅游统计中,旅游接待地计算来访活动人天数的方法是:来访旅游人次A。

A.乘以人均逗留天数B.乘以总逗留天数C.除以人均逗留天数三.多项选择题1.综合人们对旅游定义的不同表述,人们至少在ABC方面已经取得共识。

; A.综合型B.暂时型C.异地型D.非就业性E.脆弱性2.衡量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标准有ABC。

A.旅游收入B.旅游人数C.人均停留天数D.人均日消费额E.景点门票收入3.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是否跨越国界。

具体表现为ABDE。

A.消费程度B.逗留时间C.接待人次D.便利程度E. 经济作用4.目前,散客旅游市场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它增长的原因是ABC。

A.内容上选择余地较大B.活动比较自由C.收费比较灵活D.价格比较便宜E.游客自主性差5.下列活动属于旅游的是AF。

A.学者外地参加学术会议;B.外籍教师来教育学院任教;C.学生异地读书;D.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E.到某国担任外交人员;F.外国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G.留学生到外国留学;H.三峡大移民;I.农民异地打工.四.判断题(×)1.艾斯特(AIEST)定义是由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在1942年提出,后来到20世纪70年代又为“世界旅游组织”所采用,所以称为艾斯特定义。

(×)2.旅游就是一种经济活动。

(√)3.国际旅游既包括国际来访的入境旅游,也包括本国居民的出国旅游。

(×)4.从需求方面来看,旅游活动发展的普遍规律之一便是,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地域范围通常都是由远及近地渐进发展。

(√)5.从逗留时间方面看,国内旅游者在旅游地的逗留时间一般较短,而国际旅游者在旅游接待国的逗留时间通常比前者长。

(×)6.迄今为止,港澳台同胞来大陆地区旅游已经不被视为入境旅游。

(√)7.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是《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

五.名词解释1.旅游: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2.红色旅游:3.社会旅游:4.旅游收入:旅游收入是指旅游接待部门(或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销售旅游商品而获取的全部货币收入。

它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

国内旅游收入是通过向国内旅游者销售旅游商品而获得的收入,是已创造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部分。

国际旅游收入是向入境旅游者销售商品所获得的收入,是从境外旅游者那里获取的外汇收入。

六.简答题1.阐述艾斯特定义的内容,并分析这一定义的科学性。

艾斯特定义的内容:“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涉及任何赚钱的活动。

”在众多对旅游的定义中,艾斯特定义比较具有科学性,常为人们所引用。

(1)旅游者的旅行和逗留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反映了旅游内涵的综合性。

这些“现象和关系”是由旅游者的旅行和逗留引起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旅游研究范围的界限,明确了旅游研究与其他社会经济研究之间的区别。

(2)关于“非定居者”的表述体现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

(3)强调这些人不会导致定居,在原则上指出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

2.按旅游的目的划分,旅游有哪些类型?(1)观光旅游;(2)度假旅游;(3)公务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4)个人或家庭事务旅游:探亲旅游、修学旅游、新婚蜜月旅游;(5)专项旅游:宗教旅游、购物旅游、探险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

3.试分析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之间的差别。

(1)从消费程度方面看,国内旅游的消费层次一般较低,而国际旅游的消费水平通常较高。

(2)从逗留时间方面看,国内旅游者逗留时间短,国际旅游逗留时间长。

(3)从便利程度上看,国内旅游比较便利,国际旅游的各种手续繁琐。

(4)从经济作用方面看,国内旅游消费促使国内财富在地区间的重新分配,而国际旅游的消费直接造成国家之间财富转移。

4.简述统计旅游人数的常用方法。

(1)入境旅游人次数统计我国的入境旅游人次数是根据边防入境登记对某一时期内来访国际旅游者进行数量统计的,其缺点是包含了日常往来的边境居民,他们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入境旅游者。

有的国家入境旅游人次数是根据酒店住宿登记,其缺点是遗漏了边境一日游游客和在亲友家中住宿过夜的入境旅游者。

(2)出境旅游人次数统计国际上通常做法是出境旅游者回国入境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

(3)国内旅游人次数统计国际上通常做法是定期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进行统计测算。

5.为什么说过多依赖旅游也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1)作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消遣度假旅游有很大的季节性。

(2)旅游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源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余暇时间、和有关旅游的流行时尚,而这些都是旅游接待国或地区所不能控制的。

(3)从供给方面看,旅游需求还会受到接待地区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某些自然因素的影响。

6.为了克服季节性给旅游带来的经营困难,可采取哪些措施?旺季:(1)提高价格;(2)设法将游客引流分散往其他参观点;(3)控制来访客人进入数量。

淡季:(1)降低价格;(2)开展促销宣传;(3)增加景点娱乐氛围;(4)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七.案例分析1999年新加坡出境游市场统计表明:随着新加坡出境界游的日益频繁,他们的出游方式和旅游项目也出现了变化。

首先,出游方式以散客、家庭单独出游或散客组团出游为主,单身出境旅游者中,女性比例较高。

其次,在旅游项目内容上,大部分游客都希望有一些探险游的成份,如徒步游、学习滑雪等项目穿插在观光旅游过程中的线路要比单纯的传统观光线路受欢迎。

不过,从目的地类型的选择上来看,新加坡人不像日本人那样求新探奇,他们大多选择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对新开发的人迹罕至的目的地,他们一般会等一段时间才会尝试。

请分析新加坡游客的旅游活动属于哪一种类型?在向新加坡人推荐旅游产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