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山西省情PPT

(完整版)山西省情PPT


山西水资源利用
➢山西省已建成842座(大中型58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有汾 河水库,册田水库、漳河水库、关河水库、后湾水库、文峪河水库 等,塘、坝、池、泊数以万计,总库容量达42.6亿立方米,控制 全省地表径流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年能调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 这些水库可灌溉农田400余万亩。 新建和扩建万亩自流灌区108 处(其中大型6处);建成万亩机电灌站74处(其中大型6处); 配套机电水井9.09万眼。 ➢全省目前发现的矿泉水共200余处,计350余个出露点,经过勘查 评审通过的矿泉水产地100处左右,投产的有20余家。以锶、偏硅 酸型矿泉水为主,还发现有锌、锂、碘、硒、溴矿泉水。
山西对外贸易
全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1161.9亿元,增长5.6%。其中, 进口额471.5亿元,增长6.0%;出口额690.3亿元,增长 5.3% 全年出口煤炭3.0万吨,增长1.3倍;出口焦炭20.5万 吨,下降15.8%;出口镁及其制品4.3万吨,下降13.5%; 出口钢材133.2万吨,下降6.3%,其中,不锈钢96.0万吨, 增长20.1%。出口机电产品468.5亿元,下降2.3%;出口 高新技术产品400.7亿元,下降3.6%。 全年进口铁矿砂504.0万吨,下降42.6%,进口金额20.5 亿元,下降33.1%;进口机电产品282.7亿元,增长9.8%。 全年全省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8家, 全年全省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10.5亿美元。
山西民俗文化
【综述】 山西的八大文化品牌:“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 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圣故里、古建瑰宝、太行 神韵”。山西的民间文化代表:山西民间社火、跑旱船、 踩高跷、放烟火、放烟火、跑竹马、小车舞、狮子舞、挑 椅舞、龙舞、倒悬花鼓、中黄高台、龙舟舞、太原铁棍和 背棍、渔翁戏海蚌、沈老爷坐轿、山西民间锣鼓、山西民 间木版画、炕围画、山西民间刺绣、太原曲艺、绛州鼓乐、 山西民间剪纸等。 【宗教】 山西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山西省现有省级宗教团体7个:省佛教协会,省道教协会, 省伊斯兰教协会,省天主教爱国会和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 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省基督教协会。 【特产】 老陈醋、清徐葡萄、头脑、大同凉粉、汾酒、竹叶青、 汾州核桃、沙棘、骏枣、碗秃、平遥牛肉、太谷饼、鼓楼 羊杂割
山西国民经济(三)
山西目前已有铁路干线九条,支线13条,专用线 412条, 铁路总运营里程达2330公里。全省已有铁路复线里程达 974公里,复线率达41.8%;电气化铁路892.3公里,占运 营里程的38.2%。山西每平方公里拥有的电气化铁路占全 国首位。 山西省高速公路构建纵贯南北、承东启西、覆盖全省、通 达四邻的高速公路网,与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共同构 成现代化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2012年底,全省高速公路 已建成5011公里,完成了规划的80%。到2020年新规划 目标全面实现,山西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7258公里。 届时,对外我省可以通过33个高速公路出省通道与周围的 省份快速相通相连,对内119个县(市、区)达到县县通高速 公路,实现省会到相邻省会、省会到地级市、相邻地级市 之间高速公路直接连通。形成“三纵十二横十二环 ”。 目前有航线13条,从太原直达全国23个重要城市。开通了 太原——香港的旅游直航包机。 开辟出170公里的黄河航道,承担着黄河渡口和沿河短途 运输任务。
山西水资源
山西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分属黄 河、海河两大水系。其中我国第二大河 流黄河,沿山西境界流程965公里。境内 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240条, 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道长度在150余 公里以上的有8条(不包括黄河)。 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但以季节性河 流为主,故形成夏季排洪、旱季断水的 局面。 山西是全国水资源贫乏省份之一。全 省水资源总量只有142亿立方米,地下水 资源储量约93.1亿立方米,但可采水资 源只占45%,且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及省 境四周,在全国各省区中居倒数第二位, 人均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5,相当于世界 人均占有水量的4.3%;亩均占有水量只 有全国的9.3%。
山西野生动物资源
山西野生动物资源 种类较多,但多数 种属的个体数量很少,分布范围狭窄。 只有87种分布较广泛,近80的种属个体 数量已很少,或在深山密林中有很小的
种群,如大鲵、猕猴等。 山西省动物区系组成非常丰富。现已 发现的陆栖动物已达380多种,其中兽类 79种,鸟类 280种,两栖爬行类 25种, 大都分布在山西北部。在动物中,属于 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7种,二类保护动物 14种,三类保护动物24种。 山西动物生态地理分布的特点是从东 南部耐暖湿性逐步向西北过渡到耐寒干 性,由夏绿阔叶林动物群—林灌草原动 物群—干草原动物群依次有规律地更替。
山西矿产资源(二)
铝矾土储量也居全国首位,占全国 总储量的三分之一。此外,居全国 首位的还有芒硝、耐火粘土、珍珠 岩和镓;居第二位的有石灰石、锗、 长石、铜、钴等。铁矿石、硫铁矿 居全国第四位,生铁、铁合金、矿 山设备居第六位,合成洗涤剂居第 七位,铜、变压器居第八位,发电 量、钢居第九位。硅、金、银、钼、 石膏、硫铁矿、石墨、金红石、石 棉等矿产也都有综合开发价值,开 发前景十分诱人。花岗岩、大理石、 云母等储量也极其丰富,开发潜力 巨大。
(以上数据截止2017年)
山பைடு நூலகம்国民经济(一)
山西是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近一些年来,在全力推进山西能 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同时,山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了协调发展。
山西已基本形成一个以重型结构为特征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 系。煤炭、冶金、电力、化工、机械是全省工业发展的优势,其 中煤炭、电力尤为突出。近些年,山西的建材、机电、轻纺、食 品、医药工业以及有色金属工业,各种制造加工工业和化肥、农 药、橡胶、塑料、化纤、玻璃等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山 西拥有大中型企业一万二千多个 。
山西土地资源
✓土石山区面积约5.59万平方公里,各种丘陵面积约6.98万平方公里,平原 面积约3.09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到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5.7%、44.6%和1 9.7%左右。全省地面物质组成以黄土广泛覆盖为特征。山西除中南部盆地外, 土地的质量一般都很差。耕地普遍缺磷少氮。全省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的, 仅占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余大部分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1%,黄土丘 陵区大部分耕地有机质含量在0.5%以下。瘠薄坡耕地、干旱地等低产田占总耕 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 农业用地约8,700万亩;林地面积约为4,600万亩;牧草地面积约为3, 000万亩 ;园地约有160万亩 ;居民及工矿用地全省乡镇居民点及居民点以 外的工矿、国防、名胜古迹等企事业单位用地约760万亩 ;交通用地约360 万亩 ;水域主要指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等,水域面积约为610万亩 ;目前还 未利用的土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等极难利用的 土地,面积5,300万亩 。
山西植物资源(二)
山西省历史上林木茂盛,生态环境良好。自秦汉“屯垦”以 后,滥伐森林、毁林开荒日益严重,使森林面积逐年减少。解 放后由于实行了大面积封山育林,同时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工 作,使森林面积有了较大的扩展。目前,全省林业用地约 4,600万多亩,其中有林地1,490.1万亩,疏林地758.25万亩。 灌木林地1,180.95万亩,苗圃地45.6亩,活立木总蓄量为 5,781.83万立方米。 森林是由残留的天然次生林和解放后新造的人工林组成的, 数量少,面积小,地域分布极不均衡。全省初具规模的有管涔 山、关帝山、太岳山、中条山、五台山、黑茶山、吕梁山和 太行山八个林区。 全省主要森林华北落叶松林,云杉林,油松林,侧柏林, 栎类林,栓皮栎林,白桦林,山杨,人工杨树林其余为五角 枫、椴树、鹅耳枥等。 山西的野生牧草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主要分布在山区, 以亚高山草地、疏林草地最为丰富,山地干草原和白 羊草灌草丛草地比较简单。
山西地形、地貌
山西的地形复杂,既有山地、高原,又有丘陵、盆地。 境内除中南部的几个盆地和谷地地形较低以外,海拔 大都在1,000米以上,与其东部的华北大平原相比, 呈现强烈的隆起形势。整个地形表现为东北高、西南 低、高低起伏异常显著。最高的五台山之北台(叶斗 峰)海拔3.058米,最低的在垣曲县西阳河入黄河处, 海拔仅180米,高低相差2,800多米。山西地形,纵 观全貌,中部为一雁行排列的断陷盆地,自北而南有: 大同盆地、忻定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东西 两侧为隆起的山地:东有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 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西有洪涛山、管涔山、芦芽 山、云中山和吕梁山及普西黄土高原,山西山地多, 平川少,其中,土石山区面积约5.59万平方公里, 各种丘陵面积约6.98万平方公里,平原面积约3. 09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到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5. 7%、44.6%和19.7%左右。
山西地理位置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 称“三晋”,古称河东,省会太原市。山西东依 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 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 称之为“表里山河”。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 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 面积的80%以上。 山西行政区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下辖11个地级市,118个县级行政单位(23个市 辖区、12个县级市、83个县),总人口 3702.35万(2017年底)。辖区地理坐标为北 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
山西历史沿革
山西是人类和华夏文明发祥的最早起源地和中心区域之一。考古表明, 远古时代,山西南部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夏朝早期的统治中心在今山 西晋南夏县一带。 商朝时,山西南部是商王朝的经略要地。西周初期大 规模分封诸侯,山西中南部为十余个诸侯的领地,其中主要诸侯国是晋 国。春秋时期,晋国发展强大,逐步兼并了周边小国,成为春秋五霸之 一。公元前453年,山西分属赵、魏、韩三国领地。
山西植物资源(一)
山西气候和地形复杂多样,共有高 等植物(除苔藓外)约有160多科、 3000多种,其中草本植物约占2/3, 木本植物占1/3。有红豆松、山白杨等 国家级保护植物13种。在植物分布 上,南部、东南部是以次生落叶灌木 丛和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夏绿阔叶混交 林地区。 中部以落叶灌丛和针虽林为主,其 次是落叶阔叶林。果树以梨、枣、核 桃居多,还有葡萄、红花果、桃、杏 等。农作物以杂粮为主,部分地区有 忖麦和棉花。北部和西北部是暖温带 及温带灌木丛和半干旱草原。果树种 类主要有红花果,部分地区有苹果、 核桃、枣等。农作物主要有马铃薯、 胡麻、莜麦以及春麦、谷子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