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势与政策课程考试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课程代码: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品德课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1987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必修课以来,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不可低估的成绩。

该课的特点是重要、特殊、难度大,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讲授内容。

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该门课程学习后,能够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了解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了解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与工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讲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新举措——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解读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一般)(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继续和深化。

(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推进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和有效途径。

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原则(重点)(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

(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任务。

(三)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原则。

三、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典型经验(一般)(一)广西容县农村党组织:从热点问题入手取实效。

(二)辽宁本溪铁山街道:“立足岗位比作为,创先争优当先锋”。

(三)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多钟举措让创先争优亮起来。

(四)中直机关:“创新亮点示范工程”全面展开。

(五)首都高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名具特色。

(六)中国科学院:创先争优活动载体“一保证、两服务”。

(七)重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启动迅速开局良好。

(八)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结合实际突出创先争优活动特色。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卓越案例——从经济特区创立30周年说开去一、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和扩版(一般)(一)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

(二)深圳经济特区的扩版。

二、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基本经验(重点)(一)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

(二)坚持解放思想和开拓创新。

(三)坚持改革开放。

三、深圳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重点)(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能够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

(二)坚持科学发展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三)坚持“四个结合”才能解放生产力。

第三讲给地球降温的良药——从“低碳经济”到“低碳生活”一、气候变暖带来的新问题与“低碳经济”的问世(一般)(一)全球气候灾难是碳排放“惹的祸”。

(二)“低碳经济”的问世。

二、发展“低碳经济”:世界的行动和中国的努力(次重点)(一)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战略。

(二)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的研发。

(三)清洁发展机制(CDM)。

(四)中国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努力。

三、“低碳生活”新时尚与大学校园里的“低碳”风(重点)(一)作为一种时尚的“低碳生活”。

(二)低碳细节就在身。

(三)“今天你减碳了吗?”(四)寻访“低碳族”。

(五)大学校园里的“低碳”风。

第四讲教育改革再出发——时代推展出来的新一轮教育改革一、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看新一轮教育改革(一般)(一)《教育规划纲要》制定颁布的背景。

(二)《教育规划纲要》文本内容解读。

(三)《教育规划纲要》的四大新突破。

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点工程和系统推进(重点)(一)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战略性部署。

(二)着急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重点教育问题。

三、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战略部署(重点)(一)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二)大力推进新一轮教育改革。

第五讲在“十一五”和“十二五”之间——巩固和发展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势(上)一、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头(一般)(一)经济基本面向好趋势不改。

(二)物价上涨趋势得到控制,通胀压力减少。

(三)经济增速趋缓,但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

二、农业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稳步回升(一般)(一)夏粮连续七年增产。

(二)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

三、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带来可喜变化(一)工业产值继续增长,增速有所放缓。

(二)国有企业保持较高增长态势,中小企业指数有所回落。

(三)企业利润继续增值。

(四)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四、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但仍存在不确定因素(重点)(一)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亮点突出。

(二)外贸顺差连续高企。

(三)外贸走势存在不确定因素。

五、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次重点)(一)文化产业快速增长,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二)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三)文化产业集群和多元化投资格局开始形成。

(四)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挺进。

第六讲在“十一五”和“十二五”之间:—巩固和发展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势(下)六、宏观调控指引经济发展方向(一般)(一)积极的财政策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三)持续加大对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

七、调控政策精确有力,房地产市场趋于平缓(一般)(一)上半年,楼市上演“过山车”行情。

(二)市场调整刚刚开始,房价趋向回落。

(三)调控楼市影响经济增长有限,坚持调控政策适时微调。

(四)土地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五)房租上涨过快,租房市场有待完善。

八、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一)银行化解风险提升业绩。

(二)股市有望“拨云见日”。

(三)贷款增速明显回落。

第七讲中央治疆新方略——举全国之力建设更加美好新疆一、新疆的历史与发展教学内容(一般)(一)历史上的新疆。

(二)高速发展的新疆。

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新疆新的历史起点(一般)(一)西部大开发10年筑起新疆腾飞根基。

(二)西部大开发10年再出发,新疆站在新起点上。

三、新疆工作的战略地位和经验(重点)(一)新疆工作的战略地位。

(二)新疆工作的经验。

四、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部署(重点)(一)中央部署新疆工作目标和政策。

(二)重点省市对口援助新疆。

第八讲“创”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国探索和国际经验一、从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到创新创业教育(一般)(一)作为教育意义的创新和创业。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超越。

二、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经验(一般)(一)2002年之前的高校自发的探索阶段。

(二)2002年以来的政府相关部门引导下的多元探索阶段。

三、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思路(重点)(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二)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

四、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经验借鉴(重点)(一)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二)通过创业竞赛和创业项目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三)建立一个有力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

第九讲面对不确定性的世界—全球若干热点问题述略一、全球经济的缓熳复苏(一般)(一)争论中的美国经济复苏。

(二)困难重重的欧洲经济复苏。

(三)势头良好的日本经济复苏。

(四)引人关注的中国经济复苏。

二、世界政坛中的重大事件(一般)(一)英国:唐宁街10号易主。

(二)日本:鸠山由纪夫闪电辞职。

(三)澳大利亚:“中国通”陆克文黯然下台。

(四)德国:克勒为“言论太自由”辞职。

三、国际关系的最新动向(重点)(一)“天安”号事件使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

(二)美韩军演,剑锋直指朝鲜。

四、局部地区的动荡和对海权的争夺(一般)(一)泰国红衫军与政府冲突升级。

(二)中日在东海问题上的摩擦。

第十讲“黎明”尚未到来—牵动世界神经的核危机一、核危机及其产生根源(次重点)(一)何谓“核危机”。

(二)核危机产生的根源。

二、当前两大核危机的深度分析(重点)(一)伊朗核危机的深度分析。

(二)第二次朝鲜核危机的深度分析。

三、核不扩散机制为何举步维艰?(重点)(一)国际政治的无政府本质是核不扩散机制难以完全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

(二)全球化时代和信息技术革命使核技术的扩散更难控制。

(三)双重标准严重损害核不扩散机制。

四、中国解决核危机的原则立场和努力(重点)(一)中国在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二)中国在防止核不扩散问题上所做的努力。

(三)中国在解决伊核问题上的努力。

(四)中国在解决朝鲜问题上的努力。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理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1、指定教材《形势与政策》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形势与政策课规划教材。

2、参考教材(1)《瞭望新闻周刊》(新华通讯社主办,瞭望周刊社编辑出版)。

(2)《时事》DVD,教育部指定“形势与政策”课音像教材。

三、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

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 %、"理解"为40%、"应用"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1:3:4: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0%,次重点占30%,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采用开卷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四、题型示例(样题)1、单项选择题十六大报告指出,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创新B.实事求是C.发展D.廉洁2、多项选择题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B.改革和完善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构C.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D.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简答题3、简答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原则4、论述题当前两大核危机的深度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