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精品课件
曲终
幽愁暗恨
激越雄壮 曲终收拨
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 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请找出几处。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一、大量运用比喻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二、摹声与比喻结合
白居易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 主义诗人,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 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 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 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 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
第三次演奏:
琵 琶
满座皆泣
诗
女 : 却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三、叙议结合,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妙语点睛。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余音绕梁
东船西舫悄无言效果, 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 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 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 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 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 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描写音乐,除了较多 地运用比喻之外,还运用 其他的手法。妙语点睛,
《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 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 事。”又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 声胜有声。”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 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 乐。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 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若听曲者和奏曲 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受会是很强烈的。白 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 时已经感到弦声饱含感情,于演奏的过程中 又听出琵琶女有无限心事,于演奏终结时更 听到了弦外之音,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哀 愁。
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 诗,如《秦中吟》《新乐府》;二是以《长恨 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 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 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 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 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 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 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 卷。
琵琶女:寂寞 诗人、客人:离愁(惨将别)
第二次演奏: 琵琶女出场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急切 欣喜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矛盾 犹抱琵琶半遮面。 含羞
琵琶女演奏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白 居 易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 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 人。贞元十五年(798) 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 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 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 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 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 太子少傅。会昌二年 (842),以刑部尚书致 仕,死时年75岁。
高亢雄壮,都把琵琶的声音描写得淋漓尽致。元稹《 琵琶歌》里的“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
,李绅《悲善才》里的“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
敲击水晶盘”,也都是以声喻声的。元诗比白诗为早 ,白诗“莺语”二句,可能受到元诗的影响,但较元 诗为胜。
以声喻声,不在于声 音的完全相似,不能过于 黏滞。如“莺”在“花底 ”,“泉”在“冰下”, “瓶”是“银瓶”,“骑 ”是“铁骑”,“佩”, 是“神女佩”,“盘”是 “水晶盘”等等,有的并 不直接关系到音响,却能 够令人从中联想到音乐的 美妙。
行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品读:琵琶女的演奏
全诗写了琵琶女的几次演奏?
三次
第一次演奏: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惨”!(离愁、沦落)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序曲
倾诉悲情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第一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乐曲
急切愉快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第二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乐曲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第三
乐曲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聆听经典
琵琶行
自读诗前小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 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 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 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 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 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整体感知:理清全诗结构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琵 琶
歌女倾诉身世苦
鉴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
《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
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
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 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
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诗里还用“间关莺语花底
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
《琵琶行》是中国人人皆知的名篇。诗人一方 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 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 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 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 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 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 被历代文人所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