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条件的。
所以,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必须从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入手。
货币与资本之间有一个转化的过程,从资本运动总公式的分析中,马克思得出结论,资本不同于货币,它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之所以增殖,是因为资本家在购买阶段买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
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的观点,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
也就是说资本家购买到了劳动力这种商品。
所以说,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也就是说,资本家必须雇佣到劳动力从事劳动,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才得以存在。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其一,劳动者是自由人,有权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奴隶社会的奴隶因为没有人身自由,所以不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其二,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自由得一无所有。
农民有土地,也不用出卖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各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是商品。
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本质上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报酬。
资本主义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的一种私有制形式。
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劳动者拥有劳动力,但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为了维持生存,劳动者不得不将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为了生产,资本家必须购买工人的劳动力。
这样,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就是一种雇佣劳动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工人拥有出卖自己劳动力并获取工资报酬的权力,而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有权支配工人的劳动,有权占有劳动产品。
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表面上是“平等”的,但实际上是,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所以说,资本主义所有制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一种剥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