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中心词+之+定语+者
5、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中心词+定语+者
66、、我我持持白白璧璧一一双双,,欲欲献献项项王王;;玉玉斗 斗一双,欲与亚父。 77、、铸铸以以为为金金人人十十二二
中心词+数(量)词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
B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引自《韩诗外传》
[译文]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 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 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 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 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 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 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 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 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 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 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试一试:
1、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
全一致的一句是(06年广东卷)( A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 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 词之后。
(2) “……者,……”式。
1、粟者,民之所种。 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3) “……,……也”式 。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传》 2、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女婿)
《左忠毅公逸事》 3、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蔺列传》 4、夫战,勇气也。
(4) “……者也”式。 1、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 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
齐宣王问:“具备怎样的品德才能实行王道呢?”
大阎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翻译
2、假如真的像你说的,⑤我将重用贤人,使用能人,评
定(奖赏)有功之人,我凭什么来报答你呢?(宾前)
孟子受教免休妻
翻译红色的句子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母其曰:“妇无礼, 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 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 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 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 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于是孟子自责, 不敢去妇。
(1)(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 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 众不同。
(省略部分补全1分;倒装句式1分;“异”1分)
作业:
导学教程p245 1-18题
判断句
1、 “……者,……也”及变 体 (1) “……者,……也”式。
1、子瑜者,亮兄谨也。(«赤壁之战》) 2、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⑶问今是何世。
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⑸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
⑴荀卿,赵人。 ⑵刘备天下枭雄。
(3)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 5.用“非”表示判断。
⑴予本非文人画士. (2)视之,非字而画.
练习一
1、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项是(C)
A、刘豫州,王室之胄。 B、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C、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其孰能讥之乎? D、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宾 ①忌不自自信。 “不自信”
“不信自”
语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之有也。“未之有” “未有之”
前 ③古之人不余余欺也! “不余欺”
“不欺余”
置 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未之闻” “未闻之”
省略句
1.省主语
⑴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 草木,草木尽死。 [承前省略]
⑵沛公谓张良曰:“……公 度我至军中,
公乃入。
[蒙后省略]
⑶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独“乐不若与人乐。”[对话省略]
2.省谓语
鼓
鼓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⑵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守狱门外。
⑶杨子之邻人亡羊,即率其党(家人) 又请杨子之竖(童仆)追之。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 文言文特殊句式
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 。
题型:翻译题
考点分析: 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 省略句四种。
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以送之。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试一 试
翻译下列句子: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3、具告以事。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句)
标志性介词:“以”、“于”、“乎” 等。
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2、3、6、7) 1、木欣欣以向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申之以孝悌之义。
阎,通“阉”,缙绅,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整句的意思是:阉党盛 行,为祸国家的时候,朝中做官的,能不屈从与权阉势力,保持自己志
向的,四海之内,能有几人? 《五人墓碑记》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怎么翻译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是什么意 思-
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
试一试:
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 C )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D、未之多见也
宾语前置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1、、句句读读之之不不知知,,惑惑之之不不解解。。 22、、何何陋陋之之有有?? 33、、唯唯利利是是图图。。
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何操? “何操” ②沛公安在? “安在”
③客何为者? “何为”
“操何” “在安”
“为何”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 安、焉、奚”等。
试一试: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C)
用“于”表被动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用“被”表被动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见…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 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 示“对自己怎么样”。 可译为“我”。如:
[
1、府吏见丁宁(我)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2、下面“是”表判断的句子是(C )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海瑞言俱是。 C、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D、是年谢庄办团练。
二、被动句
请观察下列句子,找出这些句子的共同 点,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若属皆且为所虏 重为乡党所笑
用“为”“为所” “…为…所”表 被动
不拘于时 君幸于赵王 。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2005年广东高考)
答: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 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翻译下列句子
1、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2、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3、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4、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5、烈士为天下见善(赞美)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 ②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 ③师旷(名乐师) ④太师——师旷。 ⑤言侧——于侧言。 ⑥君人者——统治者。 ⑦除之——除掉他。
选自《无人墓碑记》 就清理已废的魏阉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来表彰
他们的事迹.
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 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刘开《问说》
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 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
4、君幸于赵王
5、不能容于远近。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试一 试
4、主谓倒装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 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 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如:
“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不仁哉!梁惠王也 。
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规律三: 用 “是”或“之”作为提宾标志。
1、何以战?
“何以”
“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