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 第十章 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讲解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 第十章 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讲解


D B
t2 t1 C E G
A
二、雨量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续2)
雨水管段设计流量计算举例
A
B
C
1
2
3
4
二、雨量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续3)
径流系数
——指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径流量指进 入雨水管渠部分的雨水。(P74)
设计重现期P
——在一般地区采用0.5-1年,重要地区采用
2-5年。(P75)
二、雨量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续4)
q0 Q qF q F F
(7)计算各管段的设计流量,并求出Q、D、v、I及埋深等。 (8)绘制图纸。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
三、雨量管渠系统的设计和计算(续4)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计算举例
已知某居住区平面图.地形西高东低,东面有一自南向 北流的河流,河流常年洪水位14m,常水位12m.该市的 暴雨强度公式给定.
二、雨量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续5)
雨水径流量的调节(P82)
溢流堰式 设置调节池
底部流槽式
三、雨量管渠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雨水管渠系统平面布置的原则和要求
• 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 根据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
• 合理设置雨水口,保证路面雨水排除畅通. • 明渠与暗渠相结合. • 设置排洪沟排除设计区外的雨水或洪水.
要求布置雨水管道并进行干管的水力计算.
三、雨量管渠系统的设计和计算(续5)
立体交叉道路排水
尽量缩小汇水面积,以减少设计流量 注意地下水的排除 设计时 注意问题 排水设计标准高于一般道路 雨水口布设的位置要便于拦截径流 管道布置及断面选择 对于立交地道,最低点低于地下水位 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的措施
一、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续1)
暴雨强度公式
167A1 (1 c lg P) q (t b) n
式中: q——设计暴雨强度,L/s.公顷; P——设计重现期,年; t——降雨历时,min; A1,c,b,n——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确定。
二、雨量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三、雨量管渠系统的设计和计算(续1)
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
设计充满度:按满流设计,h/D=1.
设计流速:最小流速0.75m/s,最大流速10m/s (金属管),5m/s(非金属管). 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雨水管最小管径为300mm, 相应的最小坡度为0.003;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
200mm,最小坡度为0.01
三、雨量管渠系统的设计和计算(续2)
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的方法
由于h/D=1,故只需确定Q、D、v、I值。Q值可经过 计算求得,然后选定D值,即可查表求得v、I值
三、雨量管渠系统的设计和计算(续3)
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水力计算
(1)收集、分析资料,划分排水流域、进行管道定线。 (2)划分设计管段。 注意:不宜划分过多;管径增长要连续;划分要从密到疏。 (3)划分并计算汇水面积。 汇水面积包括绿地、街道等。 (4)计算平均径流系数。 一般经验值为:城市0.5~0.8;郊区0.4~0.6。 (5)确定重现期P、地面集水时间t1。 (6)计算单位面积径流量q0。
集水时间t的确定
t=t1+mt2
式中:t1——地面集水时间; m—— 折减系数;
t2——雨水在管道内流行时间。
地面集水时间t1
一般在建筑密度较大、地形较陡、雨水口分布较密的 地区,t1可采用5-8min;
在建筑密度小、地形平坦、雨水口稀疏的地区,t1可 取10-15min。
雨水在管道内流行时间t2
L t2 (min) 60v
式中:L——各管段的管长,m; 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速度,m/s。
折减系数m
雨水在管道内的实际流行时间与计算得出的流 行时间不符,需要采用一个系数进行修正,此系数 叫折减系数.
引入折减系数的原因有二:一是雨水管道
内不总是满流,按满流计算的流行时间小于雨水实 际的流行时间;二是雨水管道的最大流量不大可能 在同一时间发生,上游管道存在调蓄容积.
即单位时间的平均降雨深度,用i(mm/min)
表示 ;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 上的降雨体积q(L/s.公顷)表示
q=167i
雨量分析的要素
• 降雨面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 • 汇水面积: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
• 降雨的频率:是指等于或大于某值的暴雨强度出现的
次数m与观测资料总项数n之比的百分数 • 降雨的重现期:是指等于或大于某值的暴雨强度出现 一次的时间间隔
第十章 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
雨水管渠系统特点:径流量大、流量变化大、满流
雨水管渠系统组成: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
出水口
资料收集,确定暴雨强度公式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步骤:
划分排水流域,进行管道定线
水力计算 绘制管渠平面图及剖面图
一、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
雨量分析的要素
• 降雨量:指降雨的绝对量,用降雨深度(mm)表示, 也可用单位面积的降雨体积(L/ha)表示。
Q qF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Ψ——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 F——汇水面积,公顷; q——设计暴雨强度,L/s.公顷。
二、雨量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续1)
极限强度法
从流域上最远一点的雨水流至出口断面的时间称 为流域的集流时间或集水时间 t3 F
极限强度法,即承认降雨强度
随降雨历时的增长而减小的规律性, 同时认为汇水面积的增长与降雨历 时呈正比,而且汇水面积的增长速 度更快,因此只有当降雨历时等于 集流时间时,全部面积参与径流, 产生最大径流量
四、排洪沟的设计与计算
防洪设计标准:为了准确合理地拟定工程规模而选 定的计算洪峰流量的标准,称为防洪设计标准. (见p100.) 设计洪峰流量的计算 • 洪水调查法 • 推理公式法 • 经验公式法
排洪沟的设计要点
• 排洪沟布置应与厂区总体规划密切配合,统一考虑 • 排洪沟尽可能利用原有山洪沟,必要时可作适当休整 • 排洪沟应尽量利用自然排洪沟平面布置基本要求(1)进口(2)出口(3)联接段
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 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 年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一年中降雨量最大 一日的绝对量
雨量分析的要素
• 降雨历时:是指连续降雨的时段,可以指一场雨全部
降雨的时间,也可以指其中个别的连续时
段。用t表示,单位为min或h • 暴雨强度:是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