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1-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1-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产业洞察网行业研究中心2013年1月前言《2011-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是在中国产业洞察网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对中国信息产业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及持续数据监测基础上所撰写,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报告的数据主要依据来源是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中国海关总署、国家工商部、行业相关协会、国内外相关刊物、第三研究机构以及本公司多年对该行业的调查数据等,报告中的数据真实、客观及具有决策参考性。

该报告全面概括了中国信息产业市场运行状况,具体包括产业环境分析、市场现状、市场规模、市场热点、竞争格局、竞争策略、资本市场关注程度和投资前景等;在此基础上对重点企业经营能力、竞争力和发展策略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深度分析得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该报告将有助于企业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并对于相关的决策与投资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研究主管:王刚研究员:赵辛宇孙利华报告审查:雷昆李强目录第一章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概述 (7)第一节2012年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7)一、全球不同国家信息产业定义 (7)二、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况 (8)第二节全球信息产业特征分析 (12)一、基本特征分析 (12)二、产业竞争分析 (15)三、产业转移分析 (18)四、产品市场结构分析 (19)第三节主要国家与地区信息产业概述 (21)一、美国 (21)二、欧洲 (22)三、日本 (23)四、印度 (23)第二章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概述 (25)第一节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25)一、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25)二、2012年信息产业总体情况分析 (28)三、产业结构分析 (29)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30)五、产业对外依存度分析 (33)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特征分析 (34)第三节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6)第三章中国信息产业重点省市产业发展分析 (37)第一节北京市 (37)第二节广东省 (39)第三节江苏省 (41)第四章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市场分析——电子制造业 (42)第一节行业概述及发展环境分析 (42)第二节电子制造业发展现况 (44)一、市场发展规模 (44)二、市场特征分析 (44)三、竞争分析 (47)第三节重点企业介绍 (48)一、富士康科技集团 (48)二、联想集团 (50)三、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52)第四节2013-2015年电子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 (54)第五章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市场分析——软件业 (55)第一节行业概述及发展环境分析 (55)第二节软件业发展现况 (57)一、市场发展规模 (57)二、市场特征分析 (58)三、竞争分析 (59)第三节重点企业介绍 (60)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60)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62)三、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 (66)第四节2013-2015年软件业未来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 (69)第六章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市场分析——电信业 (71)第一节行业概述及发展环境分析 (71)第二节电信业发展现况 (73)一、市场发展规模 (73)二、市场特征分析 (74)三、竞争分析 (75)第三节重点企业介绍 (77)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77)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79)三、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81)第四节2013-2015年电信业未来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 (84)第七章中国信息产业链结构分析 (86)第一节中国信息产业链结构 (86)一、产业链概况 (86)二、产业链分析 (87)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链演进趋势 (89)一、产业链生命周期分析 (89)二、产业链特征 (89)三、演进路径与趋势 (90)第八章2013-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预测 (93)第一节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93)一、有利因素 (93)二、不利因素 (95)第二节2013-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96)一、技术演进 (96)二、应用创新 (97)三、产业融合 (97)四、产业递进与变迁 (97)第三节2013-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规模预测 (99)第四节2013-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行业结构预测 (99)第九章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100)附图图1-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链演化阶段模型 (89)图2-2013-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行业结构预测 (99)附表表1- 2011-2012年内、外销销售产值增速对比 (46)表2-2011-2012年富士康国际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亿美元) (48)表3-2011-2012年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亿美元) (51)表4-2011-2012年惠普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亿美元) (52)表5-2011-2012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亿元)63 表6-2012年上半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收入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63)表7-2011-2012年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亿港币) (67)第一章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概述第一节2012年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一、全球不同国家信息产业定义美国商务部按照该国1987年《标准产业分类》,在其发布的《数字经济2000年》中给出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定义是:信息产业应该由硬件业、软件业和服务业、通讯设备制造业以及通讯服务业四部分内容组成。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AIIA)给信息产业的定义是:信息产业是依靠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的创新手段,制造和提供信息产品、信息服务的生产活动的组合。

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在他们于1997年联合制定的《北美产业分类体系》(简称NAICS)中,首次将信息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规定下来。

该体系规定,信息产业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部门应该包括以下单位:生产与发布信息和文化产品的单位;提供方法和手段,传输与发布这些产品的单位;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的单位。

具体包括出版业、电影和音像业、广播电视和电讯业、信息和数据处理服务业等四种行业。

欧洲信息提供者协会(EURIPA)给信息产业的定义是:信息产业是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电子信息工业。

日本的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认为:信息产业是提高人类信息处理能力,促进社会循环而形成的由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商品化产业构成的产业群,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及信息产品化。

信息产业的内容比较集中,主要包括软件产业、数据库业、通讯产业和相应的信息服务业。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时间不长,对于信息产业的定义和划分,由于分析的角度、标准不同和统计的口径不同,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尽管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是概括起来大致有广义、狭义和持中间学派三种不同的观点。

广义的观点是在马克卢普和波拉特等人理论的影响下,认为信息产业是指一切与信息生产;流通、利用有关的产业,包括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及科研、教育、出版、新闻等部门。

狭义的观点是受日本信息产业结构划分的影响,认为信息产业是指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信息设备与器件的制造以及为经济发展和公共社会需求提供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和基础机构。

并把信息产业结构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二是信息服务业。

还有的学者认为信息产业就是信息服务业,它是由以数据和信息作为生产处理、传递和服务为内容的活动构成,包括数据处理业、信息提供业、软件业、系统集成业、咨询业和其他等。

二、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况1、产业高速发展,支撑其他产业创新和社会进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因其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少等特点,持续高速发展,充分发挥出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进步的的引领带动作用,年均增速是同期GDP增速的两倍以上,已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占发达国家GDP的比重高达25%。

鉴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性关键作用,各国政府无不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利用政策、税收、基金、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支持本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格局上,美国、日本、欧洲、韩国等处于第一梯队,在核心技术、中高端产品、品牌上占据优势地位。

尤其是美国的软件和集成电路行业长期占据产业的顶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等核心软件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80%,通用处理器、高端网络芯片、高端模拟芯片和可编程逻辑芯片、半导体加工设备等集成电路产品和设备在全球市场居于领先地位。

欧洲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西门子、飞利浦、诺基亚、爱立信、意法半导体在工业控制、家电、医疗、通信、半导体行业的排名位居前列。

日本在家电、通信、计算机、平板显示器、半导体等行业均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尤以材料工业见长。

韩国组建了以三星、LG为核心的大企业财团,半导体、平板显示器、通信产品等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产品线之间可形成互补和支撑。

2、技术创新不断,以服务为核心的发展趋势明显科技的新突破,催生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电子信息的新一轮产业革命。

美国、欧盟和日本等都将注意力转移向新兴产业,将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所形成的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

美国政府注重各种智能系统和先进通信技术的发展,将189亿美元投入能源输配和替代能源研究,218亿美元投入节能产业,20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推广。

欧盟委员会在发布《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之后,于2011~2013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物联网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公司合作短期项目建设,未来要实现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的目标。

随着技术进步,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个性化逐渐成为潮流,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点。

为了适应多样化、批量小、总量大的市场需求,柔性生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使得满足不同消费群要求的众多产品应运而生,顺应了消费个性化的新形势。

移动互联网在近几年飞速发展,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新兴的网络服务形成一股席卷全球的移动互联网热潮。

并且通过搭建开放式的应用平台,为众多第三方开发商提供创新的舞台。

以Apple、HTC等为代表的设备制造商将产品的研发重点由硬件性能转向软硬件的综合优化和用户体验的提高。

Apple 通过打造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应用商店、独立销售渠道的方式,掌控整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用良好的使用体验把消费者紧紧抓在手中。

并且以高超的营销水平营造出产品持续热销的局面,从一家几乎濒临破产的IT公司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高科技公司。

Apple的成功经验表明,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综合化的、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单纯比较处理器的速度、存储器的容量、屏幕大小和分辨率、外设接口的种类和数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