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分类评价法
简称,原意为“可观察到的学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果的结构”。该理论是由澳大利亚著
名教育心理学教授John Biggs和他的同事Collis. K在1982年出版的《学 习质量的评价——SOLO分类法》一书中最先提出的。SOLO分类理论是 一种描述个体认知发展的理论,在教育学领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SOLO分类理论可以客观地评价开放性试题,为检测学生的高级思维能 力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
开放性试题已成为生物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和热点。但是在评卷的过程
中,由于评价的标准制定不完善,评价方法陈旧,只是采用传统的“采 分点”法来赋予学生试题的分值,有利于确立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却 无法确立思维能力培养的层次。因此,在评价上难以拉开学生的差距, 达不到考查的目的,失去了考查的初衷。这一问题不解决,开放性问题 就难以进入学业成绩评价,特别是大规模的学业成绩评价之中。 SOLO是英文短语“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
考试大纲中的4项能力要求,不失为考查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但这 种方法只有利于确立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却无法确立思维能力的培 养层次,高考生物试题评价报告中也只点明了本套试题涉及到了哪些 能力项目,却无法指明这些能力的层次是怎样划分的。 SOLO分类评价力求解决的就是能力的层次问题。 SOLO分类理论的 基本含义可以用下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