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经济规律,学生对此不易理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已有的资料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化大革命”离我们并不遥远,许多长辈亲身经历过动荡的十年,并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因此学生容易获得第一手学习资料。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参与意识和主动意识较以前有所增长,但其认识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左”的错误。

三、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

本课讲述了从1956 年至1966 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为了探索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规定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任务。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

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但是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出现过挫折和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急躁冒进的“左”的错误。

这些错误,也给我们以深刻的提醒,为我们以后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教训和借鉴。

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名师教案;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自学检测、互动训练、提升检测试卷。

7.授课预览处点击进入授课端名师课件或我的课件中进行预览。

注意要在授课端选择本课的对应目录。

五、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成就的基本史实;目标2: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认识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重点)目标3:小组探讨、分析十年动乱的原因、危害、经验教训,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及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难点)目标4:列表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取得的成就。

说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及从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重点)1.课堂导入师:旧知回顾,提问。

我国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时候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略。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国家领导人会采取什么措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呢?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成就的基本史实。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导学任务单,任务一,《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2)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观看视频,说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并从中分析归纳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原因?2.阅读教材,回答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3.观察图片及阅读材料,说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标志。

4.分析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起的原因及从这些错误的探索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吸取?师:三大改造之后,我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是什么会议?PPT出示问题:1.观看视频,说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并从中分析归纳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原因。

师播放:影音资料:中共八大的召开。

生1: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生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生3: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的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社会生产力,符合实际,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带学生进入当时历史情境,并从视频中获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

师: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党中央又制定了经济建设的总路线。

PPT出示问题:2.阅读教材,回答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师:总路线中的“多快好省”四个方面中哪些方面容易被人们忽视?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总路线的不足之处,为后面的学习,出现左倾错误做铺垫。

生1:“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易使人们过于重视经济建设的“多”和“快”,而忽略了“好”和“省”。

生2:这条总路线具有正确性,也有片面性。

正确性:指明了党的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片面性:片面强调“快”,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展示材料:(在钢产量等方面)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

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

……在15年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

——毛泽东1957年11月18日在莫斯科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认识总路线的片面性。

师:总路线提出后,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迫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同时,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因此,1958 年党又轻率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这就使“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PPT出示问题:3.观察图片及阅读材料,说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标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材料,让学生深入理解什么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师出示材料:多炼钢铁多流汗,超过定额翻两番。

滚滚钢水心中燃,一心要把英国赶!为使钢铁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锅炉,用土法炼钢。

到年底,产量指标完成,但300万吨土钢无法使用。

生:这体现了高指标、瞎指挥。

师出示:大跃进时期壁画,大跃进时期报纸各地纷纷以虚假的高指标、高纪录相夸耀。

生:这体现了浮夸风。

师出示:人民公社图片及材料。

加入人民公社后,人们敞开肚皮享受着不花钱的饭菜,有人说:“真是进了共产主义了。

”饭后上工,社员在地里拿工具懒洋洋地什么都不干,邻居大婶还说:“别那么卖力了,反正干多干少晚上食堂吃的都一样。

”生:这体现了共产风。

师:人民公社权力过分集中,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生产中没有责任制,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这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大跃进”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计划指标。

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是“一大二公”。

大:规模大。

公:公有化程度高。

因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跃进。

跃进本是褒义词,但在这里说假话,浮夸风。

所以“大跃进”加上了引号。

我们一起看下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生产状况这个表格。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从1959年到1961年粮食的产量比着1958年都有所减少,这就是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自然灾害导致了1958到1960年三年的经济困难。

PPT出示问题:4.分析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起的原因及从这些错误的探索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吸取?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讲解。

失误原因:没有正确认识国情。

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经验教训:经济建设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出示任务:任务三【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材料,分析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阅读教材,说出“文化大革命”动乱的表现。

3.阅读教材,说出面对全国动乱,老一辈革命家的反抗有哪些典型事例?4.阅读教材,说出在“文化大革命”中,有哪些反革命集团,他们的结局怎样?5.观看视频及结合教材归纳总结“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危害及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PPT出示问题:1.阅读教材,材料,分析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材料一:毛泽东认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

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材料二: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讲解。

原因1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原因2个人崇拜现象滋长,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错误。

原因3林彪、江青等人别有用心的利用毛泽东的错误,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原因4党内“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

毛泽东认为苏联的党和国家的领导被以赫鲁晓夫为首的修正主义者篡夺了,据此毛泽东提出的所谓“四个存在”理论——即“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存在着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进行颠覆和侵略的威胁。

”“修正”(拉丁文reisio)的含义是“修改、重新审查”。

修正主义,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之中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一类资产阶级思潮和政治势力,是国际工人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