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反演技术及应用-李玲
时深域的 各种属性 体,各一个
采样率可小 (1ms), 可分辨2-6米的 薄层 采样率可小 (1ms),可分辨 2-6米的薄层
StatMod
以测井数据为主,井 间变化用地质统计 规律和地震数据约 束
多个等概 率时域或 深度域的 属性模拟
四、地质解释人员对反演软件的渴望
过去:(手边没有反演软件) 1、多层领导批准,计算中心排队,计算周期长; 2、不能与解释人员结合;
坐标,井斜轨迹,补芯海拔高程 各种测井数据:p_sonic, density, sp, res, Gammaray ……
测井解释数据: V_shale, porosity, Sw, permeability……
井的地质分层数据(tops) 4、地层沉积条件与地震层序特征
5、地质统计数据
直方图与变差图分析 6、其他数据:
这些因素都给子波相位的估算带来极大的困难!
3、几个判断子波极性的方法(也是判断地震数据的极性):
a) 海上资料 b)如果工区地层有煤层沉积
c) 如果工区地层有碳酸盐岩沉积
d)制作合成记录时,要兼顾浅、中深层的反射同相轴,然后用零相位子波 和负180度子波分别做两个合成记录,经过仔细对比,
压力数据,AVO分析数据, 叠加速度……
主要要准备的数据
地震数据:纯波,相对振幅保持(16位或是32位数据)
井位数据: 坐标,井轨迹,tops,Datum (KB,地震基准面
高程…) 测井数据::p_sonic,density,Gammaray,sp,res,cap, porosity,perm,Sw… 地震解释数据:
频度
Oil_sand
Gas_sand
P波阻抗
P波阻抗
Local Relationships
Example
Increasing AI
Depth
对于同一深度:含水层波阻抗>含油层波阻抗>含气层波阻抗
六、对输入数据的要求:
1、地震数据:保幅处理(纯波数据) 2、地震解释数据:层位与断面的精细解释
3、井数据:
种情况下是对的,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能不对。
泥岩孔隙小,受压实作用小;砂岩孔隙大,受压实作用 大。他们随深度的增加,阻抗的变化程度不同。
声阻抗
A B
泥岩
C
D E
砂岩
深度
频度
A深度
sand shale
频度
B深度
P波速度
P波速度
频度
C深度
D深度
频度
P波速度
P波速度
频度
E深度
shale
sand
P波阻抗
频度
(相对阻抗) (绝对阻抗)
道积分 LandMark
G-LOG VELOG PIVT SEISLOG DELOG RM(GeoQuest) Paradigm(叠前)
ISIS
SLIM BCI(宽带约束反演) 广义逆波阻抗反演 PARM
RC2
Strata
Jason jason
Strata
Jason(InverMod) Jason(StarMod)
所讨论的反演是这种特定的地震反演。
二、地震褶积模型
子波与反射系数的褶积得到地震记录
S(t)=W(t)*R(t)
地质模型
低速层
高速层
反射系数
分步褶积
地震响应
1
2
低速层
3
高速层 低速层 高速层 4 5
6
更高速层
结论
1、地震数据的生成基于褶积原理,因此地震剖面 绝不是地质剖面,简单的把地震剖面当地质剖面解释会产 生错误,特别是薄互层沉积时,错误会更多; 2、 由于地震反演基于地震数据,而地震数据的分 辨率低,识别不了薄互层沉积时,地震反演的结果也就识 别不了薄互层; 3、为了得到好的反演结果,仅仅用地震数据是完 成不了的,因此许多新技术应运而生,通过不同的数学方 法,把地震数据与测井数据结合,试图得到高分辨率的反 演结果,识别薄互层,来指导直接找油找气。
(一)测井数据的准备:
为了提高合成记录的制作质量和层位标定精度,必须消除或尽量减 少外部因素(例如井的测量环境、仪器设备影响等)对测井数据的影响 ,需要对使用的测井资料进行必要的校正。 1、岩芯资料的深度归位; 2、 井曲线的深度对齐; 3、井资料的环境影响校正(如:井径对声波曲线的影响等); 4、 井数据标准化(不同公司的仪器差别,测井系列的不同,仪器刻 度的差异,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以上因素都可能使测井的测量结 果存在刻度误差或系统误差)。 测井解释系列
地震反演 测井反演 地质统计随机模拟与随机反演 综合分析 井数据分析与计算,主要针对横 波速度
RockTrace
弹性阻抗反演, P波阻抗,S波阻抗,密度同时反演
jason软件几种反演算法比较
反演 算法 应用 条件 应用 数据
以地震数据为主,测 井约束
反演 结果
一个时间 域的声阻 抗体
分辨率
与地震采样率 一致,可分辨 10-20米砂层
层位闭合好,否则影响建模
断层组合好 要解释全区的地震标准层,把目的层包含在 内即可(切不可解释不在轴上的小油组)
七、认真做好反演的基础工作:
1、井数据的准备
2、构造的精细解释
3、子波估算
4、合成记录制作
5、初始模型的创建
简单看起来,这几项工作太平常了,老生常谈;但 不可小看这几项工作,它们直接影响反演的结果!
较厚的储层(大于15米以上),也可能识别,但不一定确切;
而对于薄储层,由于受地震分辨率的限制,是不可能识别的。
声阻抗数据:
是通过地震数据、速度数据、时深转换数据和测
井数据通过运算而得到的,声阻抗数据包含的信息要 大于地震信息。
受三者综合影响
声阻抗数据是岩性、孔隙度、含水饱和度的函数。 在波阻抗剖面上,对于较厚的储层比较容易识别,
三、各种反演技术与软件简介
(一)主要地震反演技术简介:
1、基于地震数据的声阻抗反演
acoustic impedance (AI) 纵波阻抗,声阻抗
elastic impedance
shear impedance
(EI)
(SI)
弹性阻抗
横波阻抗
2、基于模型的测井属性反演
3、基于地质统计的随机模拟与随机反演
地震反演技术及应用
研究院研发中心
李 玲
前言
进十年来,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其中地 震反演技术比以往有了更明显的进展,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并 见到更加良好的实际效果,这使我们对反演技术的应用更加充满
了信心。目前应用这些反演技术研制的各种软件也很多,各种琳
琅满目的反演软件,叫解释人员接应不暇,无所适适。如何正确 认识与应用这些软件,使其发挥应有的效应,是当务之急。
(二)主要反演软件简介:
软件内容:
早期: 道积分(相对阻抗)
递归反演(绝对阻抗)
中期:基于模型的宽带反演
近期:约束稀疏脉冲反演(优化的地震反演)
基于模型的测井属性反演
基于地质统计的随机模拟与随机反演
弹性阻抗与横波阻抗反演
基于地震的声反演
道积分 递归反演 约束稀疏 脉冲反演 基于模型的 测井属性反演 地质统计随机模拟 与随机反演
2、影响子波相位的因素: (1)大地吸收的影响: (2)野外激发接受的影响: (3)不同年份施工、不同仪器施工、不同处理参数,
也会造成子波相位的混乱。
(4)有一些处理模块会改变子波的极性,但目前 在
处理中,没有全程对子波相位进行监控,所以最
后出站的结果,不知道子波相位被改造成什么样?
(5)目前的处理技术还很难解决子波的零相位化。
2、影响子波相位的因素 3、几个判断子波极性的方法
4、子波估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5、目前在子波估算中存在的问题
1、子波的极性(SEGY格式规定,normal格式)
下跳子波 0 空气 大地
反射系数
RC = ( ρ2v2 - ρ1v1) / (ρ2v2 + ρ1v1)
V1 < V2 > V3 ρ1 < ρ2 > ρ3
它反映的储层(或油藏)的空间变化(横向变化)是可靠的,
一定要认真做好地震反演,它对后边的随机协模拟有很大的帮 助。
2、各种数据包含的信息:
地震数据:
可以派生出: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相干体、以
及其他三、四十种信息,每一种数据只反映某一方面的信息状
况。由次可见,地震数据包含的信息量远远大于上边的任一种 信息。 地震数据是反射系数与子波褶积的结果。在地震数据上, 我们能够识别的是波阻抗界面的分布,即完成构造解释;对于
合成记录制作,属性提取,沿层切片,三维 可视化等 VelMod 无井的情况下,利用叠加速度建立速度模型, 用于地震反演的低频补充 Wavelets 子波估算(理论子波与实际地震子波估算)
EarthModel 建立地层框架,利用井曲线插值创建初始模型, 用于以下的各主要模块
InverTrace InverMod StatMod FunctionMod Largo
一、什么是反演?
已知地质模型,求其测量数据 正演
已知测量数据,反求出地质模型
反演
低速泥岩
高速砂岩
低速泥岩
地质模型
反射系数
子波
地震响应 正演
反演
目前我们常说的地震反演,实际上是
具体针对地层的速度、密度与物性(孔、
渗、饱、压力…)反演而言的。这种反演
结果被用来更精细的描述地下地层的沉积
状况,帮助我们直接找油找气。以下我们
井位分布合理(无偏分布)
(二)构造的精细解释:
构造的精细解释,包括常规的层位解释与断层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