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社交礼仪来看日本礼仪文化

从社交礼仪来看日本礼仪文化

潍坊科技学院二0一一届毕业设计(论文)从社交礼仪来看日本的礼仪文化学生姓名:闫旭旭指导老师:徐红梅专业:商务日语从社交礼仪来看日本的礼仪文化内容摘要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

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

社交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当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社交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礼仪;礼仪文化;社交礼仪;礼仪忌讳引言社交礼仪是在一定的交际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人彼此默契遵守的一种礼仪规范,是礼仪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而既然提到礼仪,就不禁让人想到日本。

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如同日本一样将此种礼仪文化形态保存得如此完好。

日本在保留原有文化礼节的同时也融入对当今礼仪文化的理解。

而探索将此种文化保存的如此之好的原因.归根于日本文化中的更深层次。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社交礼仪的国家,日本拥有它不同于西方社会和中国的独特的“礼仪文化”。

但日本礼仪也有着很多风俗和一些忌讳。

为了更好的了解日本文化特别是礼仪文化,首先需要很好的把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交礼仪文化。

一、日本礼仪文化的起源日本的礼仪文化最初是从中国的汉、唐时期的礼仪学习并引进的,现在大多数的日本人还是严格、认真的遵守着这一套礼仪规矩,比如:早中晚见面问好,对长辈、老师、客户90°鞠躬,做事情讲诚信等等。

现在从幼儿园开始,老师每天的礼仪课让孩子们言行举止都符合礼而行。

所以日本人一生都在努力朝着孔子说的那样去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就形成日本是世界上最好的礼教国家。

因此,整个日本社会虽然初看有点做作、礼仪繁琐、等级森严,但是人与人之间多了一份信任,社会也比较和睦共处,显得比较有秩序。

在礼仪文化中,日本自古以来就吸取了中国文化,如“礼节”这个词就是随佛教、儒家思想传入日本的。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社交礼仪的国家,它拥有着自己独立的不同于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的独特的“礼仪文化”。

谨慎谦和、委婉含蓄是日本社交礼仪中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日本社会重视礼节,日本人无论是集体交往还是个人交际,是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是与外国人还是本国人,对生疏的人还是熟悉的朋友,只要是交际活动,甚至包括一些非交际的日常性活动,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礼节。

由此可见日本对礼仪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礼仪分很多种类型,如从传播的角度就可以分为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等等,本文仅以社交礼仪为入口,初步探析日本的礼仪文化。

二、日本社交礼仪的类型及特点(一)语言礼仪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或者说要了解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礼仪文化,语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侧面。

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要交流,是必须借助于语言的。

要怎样才能表达出良好的语言行为,是有很多礼仪可以遵循的。

众所周知,在日本,对尊长以及不太了解的人,要使用客气、礼貌的语言表达方式,即敬语。

我们要从观察日本人使用敬语的场合入手、掌握好讲敬语的对象、什么时候讲敬语、用什么形式表达敬语等关键问题,就不会因为不使用敬语或错用敬语而失礼了。

而使用的措辞跟与对方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比如一般关系,使用表示有礼貌的措词——敬体和一般致敬、问候语,如“你好”(こんにちは)、“对不起”(すみません)“再见”(さようなら)等等。

而对上司、上辈等,则需要使用比一般更客气的措词,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欣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敬语不能滥用,一旦过分,就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变得不自然甚至影响自己的人格,从而导致交际的不顺利。

但是该用而不用也是失礼的,所以在交际中,需要交际双方把握好这个度。

这一礼仪细节与中国的日常交际礼仪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这也正说明了文化间的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紧密关系。

世界文化是多元的,但是也是彼此融合的,是和谐发展的。

而礼仪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毋庸置疑也是具有文化这些特点的。

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也经常相互寒暄致意。

“请多关照”(よろしくお愿いします)、“粗茶淡饭、照顾不周”等,是他们经常使用的客套话。

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场合里,定型的寒暄语非常丰富。

不过,互相寒暄致意,仅仅局限于在某些意义上视为朋友的人。

例如对在公园散步时遇到的不相识的人,或者交通车辆中同座的人,除非有特殊情况,一般是互不说话的。

因为在这种场合,对方是互不相干的局外人。

日本人在交流时,一般也不问经济收入和年龄等比较私人的问题,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不合适的。

日本的社交文化整体是友善的,和谐的。

日本的礼仪文化具有含蓄的特点。

比如说日本人在听取他人的意见时,经常说“是,是”(はい、はい)、“我明白了”(わかりました),这是不管听话人是否赞同的情况下会说的话。

在生活中,即使日本人自己持有明确的意见,他们也避免使用“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意见是这样的”等直接的表达方法,而是采用“恐怕这样吧?”“我想这么考虑,你看如何呢?”等婉转的措词,在他们的文化概念里,他们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才是适当而有礼貌的。

有研究称日本人属内向型性格,加上唯恐失礼,使得他们的交际风格充满了含蓄委婉的特点。

与他人打交道时,总是尊重他人的想法和立场,彬彬有礼。

(二)行为礼仪礼仪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所以礼仪的表现形式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很多是以行为方式呈现的。

日本人的礼节非常丰富,而说到行为礼仪,在各种社交礼仪中“屈体礼”又是不得不被提到的了。

屈体礼在日本礼节中占有重要地位,出现得较多,姿势要求也很严格。

从躬身作“拜”到低头行“揖”,都是向对方表示恭顺的。

把头低到看不到对方脸的程度,传达出的意思是对方无论做什么自己都不会介意。

日本人相互见面多以鞠躬为礼。

比如说比较熟悉的人见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钟为宜;如果遇见好友,腰弯的时间要稍长些;在遇见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和长辈的时候,要等对方抬头以后才把头抬起来,有时候甚至需要鞠躬几次。

施行礼法有时候虽然很辛苦,但其精神在于协调社会。

维护秩序和协调社会,是支撑日本礼法的两根支柱,这也是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的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在日本的社交活动中,很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盛行名片”名片最早流行于欧洲,最开始只有留言的作用。

今天的日本,初次见面,交换名片,已不仅是一种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更被视为一种礼节。

日本人交换名片时很有讲究,年纪小的、地位低的一方,应主动先递交,递交名片时,名片不能拿反,身体要态度要真诚,不能漫不经心。

接名片时,也得毕恭毕敬的。

接过名片时要仔细看一看,最好能读出对方的姓名,否则可能被认为不受重视。

名片在日本社会已变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它足够反映一个人的修养程度,是礼仪文化的一种象征方式之一。

在日本的生活礼仪中,扇子是随身携带品,尤其是在正式的场合,不分男女都必须携带它。

“扇子”被称为“末广”,认为是祝福的器物,因为其末端宽广,象征前途无量。

所以把扇子放在胸前向客人施礼,不仅是表示恭敬,还有向客人表达祝福的美意。

这样,扇子作为一种具体的存在物,在日本人的交际中增添了文化的内涵。

我们知道,“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人的生活准则之一。

在公共场所,很少听到大声喧哗或吵闹。

他们谈话声音很小,很少大笑,特别是妇女,往往用手将嘴唇掩上,轻轻微笑,典雅端庄。

虽然说日本手提电话很普及,但在日本限制使用手提电话的地方却很多,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比如在电车上。

一般情况下,日本人不在车上打电话,如果是接电话,也要把声音压到最低限度,三言两语,简明扼要地应答,待下车后再重新给对方回电话,否则会给周围人带来不快。

日本的高级餐厅、医院、剧院等公共设施一般也都禁止使用手提电话。

他们在生活中尽量避免给他人带来不便甚至是不愉快。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日本文化的文明发展。

而和服,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日本的一种标志。

所以关于和服也是有很多礼仪讲究的。

一般认为,注意和服的叠法和晾晒,也是广义上的礼法。

不懂这些就必然被认为是不懂礼节的人。

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妇女是要对此引起注意和重视的。

素有“多礼国度”的日本是一个注重礼节的国家,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中,礼节是无处不在的。

拿赠送礼物这一风俗来说,自古以来这一习惯就存在,在社会交际活动中,日本人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

日本人送礼的节日有很多,送礼的对象一般主要是父母、媒人、恩师、知友和平时关照过自己的人。

在日本的风俗里,7、8 月份送的礼叫中元送礼,12 月份叫年末送礼。

他们最希望的礼物是商品票证,就实物来说,想要是能长期保存的。

最开始这一送礼活动是具有某些宗教意义的,现在发展成了感谢别人或者得到关照的表达方式。

收礼后一般都要还礼,还礼的话一般是以物为多,上面写上“内祝”等字样。

而日本的赠送礼物活动中,有一点在外国人看来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遇上邻居搬家,一般赠送的礼物是毛巾、肥皂之类的小物件。

据说这与日本人的凡事不想麻烦别人的传统准则是有关系。

这样的话,还礼的时候也就不需要耗费大的资金,送这种实用的日常生活用品,也给他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日本的这一礼仪文化是比较有特色的。

需要说明的是,日本的社交礼仪除了谨慎谦和、委婉含蓄之外,还表现出很强的集团性,这与日本的国家传统是有很大关系的。

日本人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相互扶持的意识很浓烈。

除了个人形式的交际外,集体性的交谊活动也非常多。

三、日本社交礼仪文化中的忌讳及原因每个国度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特有的礼仪文化内涵,每一种礼仪文化中有人们约定俗成的必须遵守的规范。

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他们不是一个个独立的存在,而是与他人与整个社会紧密相连的。

为了达到预期的社会交际效果,这其中是有很多社交礼仪忌讳是需要交际双方来主动避免的。

如果是初来日本的外国人,首先得先对该国的文化尤其是社交礼仪文化有很好的了解。

日本有一种禁止在“榻榻米”边上坐着的礼法。

一般认为是以免弄脏“榻榻米”的包边布,其实是因为“榻榻米”边缝里放着刀,为了不被刀扎着,就需要躲开“榻榻米”。

这是日本的一种礼仪,大家彼此心里都知道,比如说在走访朋友或他人的家庭时就需要交际双方主动来阻止坐“榻榻米”这种情况的发生,以免造成不愉快。

同样,在家庭访问礼节中,观看厨房也是被认为是失礼的,有违交际礼仪准则。

而赠送礼物是日本人的社会交际中经常出现的细节,那么赠送礼物的很多礼仪也是需要注意的,尤其是赠送礼物的一些忌讳不能怠慢。

如果不懂忌讳而触犯了主人的话,将不仅仅是对交际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日本人在生活中的主要禁忌有:他们不喜欢紫色,认为这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是不祥之色。

他们忌9、4 等数字;他们还忌讳三人一起合影,认为中间的人被左右两人夹着,是不幸的预兆。

日本人讨厌金银色的猫。

所以在日本的社交活动中,是要注意避免这些忌讳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