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成本管理控制
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环节之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财务管理中实施成本控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及其争强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标签: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成本管理;控制
1 电力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大约在15―16世纪,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城市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期的股份制公司的出现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诞生了。
但这个时期的财务管理还仅仅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附属部分,还没有自己的独立职能,也缺乏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这只能是财务管理的萌芽时期。
在早期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管理和理财的发展应该说是走过弯路、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的。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电力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收益分配是按劳分配口号下的平均主义。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3年,党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行科学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才被重视起来。
2 企业管理中财务成本管理分析
财务管理目标是指服从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财务管理工作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在影响该目标的众多因素中,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主要因素,它可以有效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作用。
而根据成本公式:成本+利润=价格可知,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成本的最小化即意味着企业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的成本目标和利润目标在市场经济下是相统一的,管理控制好企业成本就能实现财务的有效管理。
对于财务管理中目标成本管理控制的有效开展,企业应提供相关配套体系,使得其能够有据可依。
本文将所要控制的成本采用以下公式定义,即成本=价格-利润,也就是说成本由价格和利润决定,这改变了传统的“成本+利润=价格”的成本价格定论。
改良后的成本定义公式使得财务人员在操作时更能明确其责任,即实现目标成本管理控制,这有利于加快企业的财务管理改革步伐。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状况,确定切实可行目标成本,同时改造和更新技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化成本效益比,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
3 企业管理中财务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3.1 体制问题
在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控制中,因存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区标准、企业标准等多种标准并行状况,导致企业要进行财务管理改革将面临诸多困难,这其实就是所谓的体制漏洞。
不健全的体制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改革工作实施中心有余力不足,间接束缚了企业管理者的相关创新举措。
企业的良好发展建立在健康的内在环境基础上,因此,改进现有体制中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部分,可以极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3.2 监督管理
在企业不断成长壮大过程中,其创造的财富也必然水涨船高,而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中,严重缺乏相应的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不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会导致市场难以正规化运转,继而导致市场产品的质量大幅下降。
显然,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展、经济市场的稳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企业应加大公司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力度,严格管控相关运行成本,在价格机制的引导下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3 财务数据失真,不能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我国多数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即使有也会将工作重心放在外账、税务帐等外部会计应做的工作上,而对企业内部帐却不够重视,没有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
显然,這样的财务管理模式难以反映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无法提供说服力强的支持管理决策的财务数据。
为了进一步使得财务数据有效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相关信息,企业应重视高质量财务人员的引进,明确内部会计和外部会计的分工合作,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最终实现目标成本的有效管控。
4 加强我国电力企业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的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我国企业成本的控制和财务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4.1 建立有效的企业成本和财务管理体制
有效的企业成本和财务管理体制是通过合理的设置和改善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机构及成本管理的预算制度的加强来实现的。
在企业中设立专门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部门,使企业的成本信息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得到保证。
企业定期的成本控制计划的制定要以企业的生产目标和经营状况为依据,企业以后的成本支出要以其计划为基础依据,并要及时的分析和解决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2 严格控制和监督企业的采购和消耗环节
对企业的采购和消耗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有利于保证企业成本实用性和
真实性。
因此,企业有关部门要确保其提供的每种物资实际情况的准确性,定价和采购规范的制定要合理,企业的供应部门也需要制定相关的定项和采购流程,系统化企业的成本支出。
于此同时企业还要加强现场管理和库存用料的审批,使材料的领用规范化,进行对比分析企业成本的计划和实际耗用,进而使企业的成本得到更好的控制和财务管理。
4.3 严格控制企业内部的工资薪酬
企业内部工资薪酬的制定是企业支出的控制和财务管理加强的总方向,合理的对其进行分解分配,有利于协调企业的成本费用和工资薪酬,使不合理的浪费和支出得到控制。
有效的控制企业劳动力的投入要建立在确保劳动生成率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开支和费用审批制度的制度来控制企业日常的支出,以使企业的实际支出和费用计划的公平和平衡得到保证。
5 结语
总体来看,企业要想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重视目标成本控制的作用,并通过相应的政策改革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作为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有效手段,能够极大程度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为了有效的在财务管理中实施成本控制,企业管理者及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建立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来构建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高效的成本控制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稳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金香,康绍大.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探讨[J].财会通讯,2014,20:64-65.
[2]王玉龙.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1:93-94.
[3]汤嘉琳.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分析[J].金融经济,2014,24: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