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政府行为世范原因探究

地方政府行为世范原因探究

地方政府行为失范原因探究
王荟淞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目前,政府既是旧制度的供给者,又是新制度的创新者。

作为具有双重身份的改革主体,这种角色定位的冲突使政府可能产生失范行为。

政府失范行为在各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产生原因可归结为权力寻租、道德迷失、缺乏权力制衡与监督机制等方面。

【关键词】政府行为失范表现原因
一、引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30多年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政府主导运作中进行的。

作为改革主体与执行者的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旧制度的供给者,又是新制度的创新者。

这种角色定位冲突使政府常发生失范行为,尤其是地方政府行为存在着许多的不规范,严重影响了政府在民众中的威信,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对地方政府行为失范的现象和原因分析就迫在眉睫。

二、理论分析所谓“失范”,最早是由迪尔凯姆在1897年发表的《论自杀》中提出来的是指“当社会结构急剧变化时,社会体系各个部分因为变化速率不同而丧失原有的一体化,结果传统的规范失效,新旧价值观念冲突,人们陷入无规则的混乱状态,战争、经济危机和意想不到的经济繁荣都会导致一体化的破坏,从而产生离轨行为”。

后来“失范”一词被运用到政府研究中。

刘红升、常艳平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的各种行政行为失范现象归纳为部门利益至上、地区保护盛行、职能角色错位、行政权力扩张四个方面,认为地方政府行政行为失范的主要来自于行为环境、行政体制、个体素质四个方
面,因此,需要从深化体制改革入手,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干部包括执政观念在内的综合素质,并强化制约监督。

为更好的评价政府行为,本文从政府行为所涉及领域为出发点,观察政府失范行为的表现,分析政府失范行为的原因。

三、地方政府行为失范的表现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现实中的许多因素阻碍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

如各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问题历来为社会所诟病,“三公”消费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由此引发的腐败现象说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存在着管理漏洞,__________监督不到位,政府支出的不透明。

更为严重的是,这常常表现为政府官员与商人的勾结,由于改革和治理方式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各方阶层的利益,导致官商勾结、官官相护的现象屡有发生,政府依法行政还未得到强有力的贯彻落实。

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政府公权力时常渗入到经济领域,或直接以指令性计划左右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些政府失范行为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政府在监管过程中的失范行为放纵了市场违法违纪行为的产生,又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不仅如此,政府还以自身控制力对民营企业进行任意支配,并利用招商引资、项目投资等搞暗箱操作,既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恶化了地方招商引资环境。

这些行为使政府形象在民众心中大大受损,也使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受到多重制约。

社会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素。

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建设
时,却常会发生侵犯社会公民权利的行为。

随着公民社会建设的日益深入,民众日益要求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权力,力求在公民参与过程中提高社会保障的力度,维护自身权利,促进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

但社会建设方面仍存在政府失范行为,如环境污染、社会安全和医疗保障等方面都因为政府不作为或少作为而侵蚀着政府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四、地方政府行为失范的原因1.权力寻租。

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公共利益的代表,其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是一致的。

但地方政府本身又是由各种机构与政府官员所组成的,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其官员,都有自己的既得利益与行为目标。

因为“每一个活动于经济过程中的主体都以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为动机,勉励选择时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受益的机会,每一个参与者都依据自己的偏好,用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活动”,政府也不例外。

尤其是地方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地方政府整体利益在于财政收入的最大化,政府官员目标则是追求权力和待遇等个人目标。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政府作为“经济人”对市场进行干预造成价格扭曲以获取价格利差;通过“权力寻租”等方式,政府特许行业性垄断经营以获取垄断利润或政府公开招标“暗箱操作”以获取高额回扣等。

由于这种政府行为在制度上没有严令禁止,并由此可获得巨大“租金”,于是诱发各地方政府竞相效法,极大地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2.道德迷失。

政府行为失范,究其内在根源,主要是由于行政
道德和行政价值的缺失,造成权力主体利益角色的错位,从而产生失范的政府行为。

“官本位”的这样功利的行政道德观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思维定式和社会群体心理,尤其是在地方上影响着当今社会一些行政人员的思想,市场逐利原则和交易原则对政府主体或公务员的道德思想带来了负面影响。

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征用土地来为招商引资的企业腾出空间修建工厂,不少官员牺牲农民和当地环境为代价,在政绩面前迷失了作为地方“父母”官应有的良心道德,使得不少群众抱怨连连。

当前我国道德机制尚不健全、法制监控力量较弱。

迄今我国没有一部规定行政道德的法律,对各种道德是非的法律界限区分不严格,弱化了行政道德的约束力。

3.权力监督缺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决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决策手段的科学化、决策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决策过程的非利益取向等。

这其中,尤其重要的前提是必须以充分可靠、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为依据。

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府都是在不完全掌握信息或信息失真状态下进行决策的,这就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此外,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的利益差别,地方政府为了从中央政府获得更多的利益,会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发生,这时,地方政府在结合中央的方针政策时,会更多的考虑地方的情况,这很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在追求地方经济发展时,出现与中央的政策初衷不一致的情况。

这其中隐含的深层原因有行政性分权缺乏制衡监督机制,所造成的后果是政府对下放给企业的权力进行截留,形成了地区间的封锁。

地方政府臵全局与长期利益于不顾,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
控效能。

地方政府行为失范,降低了中央政府推进改革的能力。

五、结语综上所述,对地方政府行为失范成因的探讨,有助于地方政府行为规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的发展。

以便更好的从制度和机制上解决政府行为规范化的问题,提高行政效率,以促进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法]迪尔凯姆.迪尔凯姆论宗教[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7.
刘红升,常艳平.论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失范与规范[J].法制与社会,2008(10).
(美)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吴良健,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吴韶宸.社会转型期规范政府行为的路径探求[J].江西社会科学.2011(5).
陈潭.公共性:公共政策分析的一般范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7).作者简介:王荟淞,男,1986年8月出生,籍贯:四川省成都市,学校:电子科技大学,年级:2010级研究生,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行政管理,研究方向:电子政务。

70公共管理
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