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规律的含义,懂得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认识各类
事物发展规律的具体内容虽各不相同,但作为规律具有共同
的特性,明确规律与规律的表现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理解规律与规则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能力方面,通
过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通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认识能力,通
过对各类规律共性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通
过客观联系与主观联系、现象联系与本质联系、偶然联系与
必然联系、规律与规则的比较,锻炼学生的比较能力。
觉悟
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并
通过社会规律的学习,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
坚定学生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教学重点: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规律的含义。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对教学重点则采用启发式
教学方法:提出观点--展示材料--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对
教学难点则采用讲读法: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与教有机地统
一起来。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歌曲,学生齐唱《雾里看花》,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第三节按客观规律办事(板书)
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板书)
《生物学家达尔文的悔恨》。
生物学家达尔文有《物种起源》、《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光辉巨著;达尔文的表弟高尔登
在他的影响下,揭示了人类的生育规律,创立了优生学,启
迪人类选择佳偶、繁殖优种、提高人口质量。
但达尔文感动
于表姐对自己的一番深情,犯了近亲结婚的错误,先后生育
十个子女,有三个子女很小就夭择了,其他七个子女不同程
度患有精神病,有三个子女终身不育。
此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人类的繁衍是有它的规律的。
)
(一)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板书)1、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1)理解:"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2)宇宙天体都是按各自的轨道在运行。
2、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1)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支配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某种确定不移的次序。
(2)袁世凯开历史倒车复辟帝制,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终被历史所淘汰。
3、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就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法律。
在中国伟大的革命和实践中,我党的指导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充分说明人类的认识变化也是有规律的。
总之,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二)哲学中的规律与具体规律有什么不同?(板书)
各类事物发展规律的具体内容虽然不同,但是作为规律具有共同的特性,哲学上讲的规律就是对具体事物运动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
它们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三)规律的特征和含义(板书)
1、含义:(板书)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特征:(板书)
第一、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板书)
①设问:万有引力规律既不是"客观精神"(天命、神意)的产物,也不是牛顿为自然界立的"法",在牛顿发现它以前,它就一直在自然界客观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
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于该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固有的。
(勾画教材)
②当前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同时面对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就是因为违背规律的客观性而导
致的(提示学生在我们学过的哲学知识里有三个知识点跟这
一现实有关:自然界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
③反对:认为规律是"客观精神"强加给事物的客观唯心主义,反对规律是"主观精神"的产物的主观唯心主义。
第二、任何事物都是事物运动中的本质联系(板书)
①讨论: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白天黑夜,昼夜交替,是不
是规律?为什么?
在事物普遍联系的多种形式中,有现象和本质联系的区别。
作为规律的联系,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而是
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
这种联系体现了事物本
身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并贯穿于事物整个发展过程,
有别于事物外部的、表面的、现象的联系。
②设问:我看到苹果落地,为什么看不到万有引力?
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只能感知事物的现象,而不能感知事物的
规律,规律是只有通过人的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
③规律与现象的关系:区别:特点不同,规律比现象深刻、
抽象;现象比规律丰富、具体。
认识途径不同,规律是人无法直接感知的,只有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揭示它;现象是人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的。
作用不同:规律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现象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联系:规律隐藏在事物的现象之中,并通过现象来表现;即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规律是现象的实质内容。
现象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
④巩固: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联系的有哪些?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的联系;月亮饶地球转;新陈代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返;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商场上商品价格时涨时落;蜜蜂筑巢;水往低处流。
第三、任何事物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板书)①《守株待兔》:"宋有耕田者,田中有兔,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而身为宋国笑。
"从哲学上看,这个宋国人犯了什么错误?
这个宋人错在把偶然的现象当作必然的规律。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的联系是必然要发生的确定的联系,有的联系是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偶然的不确定的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的联系,而不是偶然的联系。
只有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的、必然如此的联系,才能成为规律。
(要求学生勾画教材)
②什么是必然联系?什么是偶然联系?(见上)
③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必然联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的反祖现象;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社会的发展
和更替;一棵苹果树上有200个苹果。
小结: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质的联系;不是偶然的联系,
而是事物必然的联系。
即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联系。
(四)规律与规则的关系(板书)
讨论:有人说,我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已经形成规律了。
问这是哲学中说的规律吗?
这不是规律,只是给自己制定的一个规定。
混淆了规律与规则、守则的关系。
规律与规则的关系:区别:含义不同,规则是人们规定出来
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律(略)。
性质不同,规
则是人们制定的,可以修改、补充或废除,它是主观的,第
二性的;规律则不能被创造、制定、废除,它是客观的,地
第一性的。
联系:规律决定规则,规则反映规律,规律是指
定规则的客观依据和基础。
正确、合理的规则是对客观规律
的正确反映。
(五)规律与联系的关系:规律一定是联系,但联系不一定
是规律。
(强调学生理解,注意规律与联系的含义)
课堂总结: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
(1)哲学依据:①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事物的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毫无次序的,而是有着确定不移的基本次序,都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
②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方法论:客观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
(3)反对:反对把主观想象的联系、现象的联系、偶然的联系当作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