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通论选择题部分

中国文化通论选择题部分

二、选择题1.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D)A.宗天B.尚鬼 C.以蓍草占吉凶D.嗜酒2. 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C)A.文学B.文章C.文化D.精神文明3. 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它的(B)A.气候条件B.地理条件C.经济条件D.国际条件4. 秦朝统一的文字是(D)A.大篆 B.金文 C.隶书 D.小篆5. 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出现于(A)A. 西周B. 商C. 夏D. 战国6. 中国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主要是指(D)A.青藏高原B.西藏高原C.成都平原D.云贵高原7.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B)A.仁、义、礼B.孝、悌、忠C.礼、智、信D.恭、敬、诚8.中国古代的林木乱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太喜欢(C)A. 大兴水利B. 大兴武功C. 大兴土木D. 大兴文治9.秦朝,中央主管兵权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是(A)A. 太尉B. 丞相C. 太宰D. 御史大夫10.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B)A.分封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1.中国文化的整体,都是(A)的产物。

A. 农业文明B. 工业文明C. 手工业文明D. 工商业文明12.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接着才是经济中心的(C)A.北移 B.东移 C.南移 D.西移13.《五帝本纪》载于(A)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14. 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B)A.木结构B.左右对称C.讲究装饰D.廊柱结构15.“文以载道”的提出者是宋代古文家(C)A. 柳宗元B. 朱熹C. 周敦颐D. 顾炎武16.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C)A.西周B.东周C.秦朝D.汉朝17.下列有关“中庸之道”的正确说法是(C)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B.“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C.“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18.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过程,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大规模交流与融合(A)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19.哲学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等属于(D)A.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20. “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攻”等所体现的是(B)A.儒家的思想核心B.法家的思想核心C.墨家的思想核心D.道家的思想核心21.从曹魏开始,将百官分为(D)个品级,如相国为一品,尚书令为三品等。

A.五B.六C.七D.九22. 传统的说法,把礼划分为吉礼、凶礼、军礼、(A)、嘉礼五类,称为五礼。

A.宾礼B.婚礼C.冠礼D.丧礼23. 以下不属于心态文化层的是(B)A.价值观念B.社会规范C.审美情趣D.思维方式24. 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早在(D)就已经成为黄河流域的主体民族。

A.氏族公社时期 B.商朝 C.西汉 D.春秋时期25. (B)以后私有贸易介入海洋贸易中。

A. 明初B. 明中叶C. 明末D. 清初26.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不包括(D)A. 持续性B. 多元化结构C. 早熟又不成熟D. 包容性27.两汉经学至(C)而集大成,他博通“五经”,且能融会“今古文”之说。

A.郑众 B.贾逵 C.郑玄 D.王素28.中国哪一个朝代的疆域面积没有超过当今的“雄鸡式”疆域(C)A. 西汉B. 唐代C. 明代D. 清代29.古代的“章”、“表”这类文体属于(C)A. 下行公文B. 平行公文C. 上行公文D. 议论文30.以道教为题材的神魔小说,最著名的是(A)。

A. 《封神演义》B. 《搜神记》C. 《西游记》D. 《东周列国志》31.人们习惯将(C)通西域作为丝绸之路历史的开端。

A. 班超B. 汉武帝C. 张骞D. 玄奘32.反映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总揽天下大权”的有(A)A.“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B.“朝赏暮戮,忽罪忽赦”C.“天下一家,何非君土” D.“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33.古代,巫祝将其垄断的天文知识用于前兆迷信,进而发展成为(B)A. 竹占B. 星占C. 鸟占D. 梦占34.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B)A. 陈子昂B. 骆宾王C. 宋之问D. 王维35.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D)A.《本草纲目》B.《素问》C.《千金要方》D.《神农本草经》36.在少数民族或边疆地区,历代都设置过一些特殊的政区或机构,以实施有效的统治,不属于这类设置的有(C)A.汉、唐的都护府 B.元朝的宣政院辖地C.明朝的总督、巡抚辖区 D.清朝的将军、大臣辖地37.严复在近代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在于翻译了(A)A.《天演论》B.《原富》C.《法意》D.《群学肆言》38.明清时期,全省范围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在(C)举行。

A.春天 B.夏天 C.秋天D.冬天39.宗法制度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不包括(D)A.家天下的延续 B.封国制度不断C. 家国同构D. 教权凌驾于王权40.“汉代孔子”董仲舒的作品是(A)A. 《春秋繁露》B. 《春秋公羊传》C. 《容斋随笔》D. 《南华真经》74.下列关于春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B.《春秋》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立场C.《春秋》原出于孔子之手D.《春秋》文句简短、措辞隐晦42.重农主义观念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D),在西汉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A. 墨家B. 道家C. 儒家 D. 法家43.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产生于(B)A. 汉代B. 隋代C. 唐代D. 宋代44.不属于中国气候特点的是(A)A. 降水量比较平均B. 季风气候明显C. 大陆性气候强D. 气候类型多样45.《周礼》又名周官,是一部(D)A.记录周代贵族礼制的书B.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C.占卜书 D.谈论政治制度的书46.现存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有三部是属于礼制的,即《周礼》、(A)、《礼记》。

A. 《仪礼》B. 《家礼》C. 《小戴礼》D. 《大戴礼》47.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C)A.太师、太傅、太保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尚书、中书、门下D.太尉、太常、太仆48.中国历史上首先使用年号的是(C),第一个年号是建元。

A. 秦始皇B. 汉高祖C. 汉武帝D. 光武帝49.现存第一部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A)A. 《淮南子》B. 《开元占经》C. 《四时纂要》D. 《四民月令》5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映的教学思想史(C)A.温故知新B.因材施教C.学思并重 D.循序渐进51.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人是(C)A.周代周公B.春秋孔子C.西汉董仲舒D.宋代张载52. 文化的核心层次是(D)A.物态文化层 B.制度文化层C. 行为文化层D. 心态文化层53. 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者是(A)A. 孔子B.周公C. 孟子 D. 荀子54.原始儒学经典中的“五经”是指(C)A.《诗》、《书》、《礼》、《乐》、《易》B.《诗》、《书)、《礼》、《论语》、《孟子)C.《诗》、《书》、《礼》、《易》、《春秋》D.《论语》、《孟子》、《春秋》、《大学》、(中庸》55.在宗法制度之下,周代王位的传递实行(D)A. 父子相承B. 兄弟相及C. 五等爵位制D. 嫡长子继承制56.商代出现的文字是(B)A. 金文B. 甲骨文C. 隶书 D. 篆书57.中国历史上开始实行郡县制的朝代是(A)A. 秦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58.提出“人类文明轴心时代”概念的人是(A)A. 雅斯贝斯B. 汤因比C. 亨廷顿D. 马克斯·韦伯59.佛教是在(D)传入中国的A. 战国时期B. 西汉初年C. 两汉之际 D. 东汉末午60.造纸术的发明者是东汉时期的(D)A. 张衡B. 毕昇C. 祖冲之D. 蔡伦61.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D)A. 太宰B. 丞相C. 太尉D. 御史大夫62.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B)A. 孝B. 仁C. 义D. 礼63.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A. 朱熹B. 王阳明C. 张载D. 陆象山64.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黄道婆是(B)A. 宋代人B. 元代人C. 明代人 D. 清代人65. 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代表作是(C)A.《步辇图》B.《天王送子图》C.《清明上河图》D.《簪花仕女图》66.我国出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是在(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