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议论文的阅读○课○标○要○求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知○识○整○理○及○提○示(一)议论文知识一览表(二)议论文解题策略一览表○典○型○例○题○及○解○析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成功的秘诀(16分)⑪古往今来,成功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采撷成功的花朵,是芸芸众生共同的追求。
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成功要有鸿鹄之志;有人认为,成功要得到命运的垂青……其实,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⑫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
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的项羽,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壮举,孤军突进,一举击溃秦军主力,创下“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军事神话。
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仕途失意后,用全部才情打造了一个浪漫瑰丽的诗歌世界,流芳百世,光耀千秋。
坚信不走寻常路才有光明前途的李娜,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职业化的道路,一路走来,先后在法网和澳网封后,彻底打破了欧美选手对四大满贯赛事的统治局面,成为亚洲网坛一姐。
坚信付出终有回报的阿宝、“大衣哥”、“草帽姐”勇敢地登上了央视舞台,借助星光大道这一平台,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
必胜的信念为人插上了飞向成功之巅的翅膀。
⑬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当一个人执着于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他一定会收获辉煌的成功,至少会书写一段无悔的人生。
正如居里夫人曾对友人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要有恒心……无论代价有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为了改变新中国的贫油面貌,李四光风餐露宿,披荆斩棘,足踏千山,脚涉万水,风尘苦旅30载,相继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多处油田,并成功预见了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成为共和国杰出的地质学家。
为了解决亿万生命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废寝忘食、潜心钻研,以稻田为家园,视秧苗为亲人,白首不坠青云之志,浮华难动济世之心,为中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中国,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为他人雪中送炭。
在他的感召下,雷锋精神在大江南北薪尽火传,而他也成了人们心中一座巍然的丰碑。
所以,若想成功就得坚韧执着,就要忠于自己的梦想。
⑭历史上无数成功的事例和经验证明了自信之于成功的重要,然而,盲目的自信是自负,要不得。
前秦苻坚,过于自信,刚愎自用,导致80万大军在淝水之战中惨败,他自己也身中流箭,仓皇逃回北方。
骄傲自满,毫无自知之明,怎能不吞下失败的苦果?真正的自信,应当建立在对自己、对他人、对时势清醒认识的基础之上。
⑮青年朋友,愿你选定目标,坚定信念,锲而不舍地去奋斗,早日踏上成功之路。
(2014辽宁省丹东市中考议论文阅读题)1.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答题卡上。
(3分)[答案]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解题思路分析]本文的题目“成功的秘诀”是本文的“论题”,不是论点。
这是一个词组,不是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不能作为论点。
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先问“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再用两句“有人认为”进行铺垫,最后导出本文要论述的中心论点——“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2.选文第⑫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答案]举例论证。
举项羽、李白、李娜等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的观点,进而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题思路分析]这个题目首先要审题,先确定范围是第(2)段,不能到其它段或全文去找,其次要关注“主要”一词,这一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很明显有“举例论证”,但有人会认为也使用了“引用论证”,但从全段来看,主要还是举例论证。
段中引用名句的目的不是为了论证观点,而是为了引出人物。
“举例论证”也可写作“事实论证”,但不能写成“举例子”,这是很多初中生容易犯的毛病,跟说明方法混淆了。
在答作用的时候,要先说“有力地论证了‘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这一分论点,然后再说“进而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要注意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3.请为选文第⑫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3分)[答案]所补充的论据能够证明论点,语句通顺,内容表达准确即可。
(3分)示例:坚信中国人也能在世界田径赛场上扬眉吐气的王军霞,坚定信念,驰骋赛场,不仅打破了世界记录,还获得了世界田径最高荣誉——欧文斯奖。
[解题思路分析]前面在解题策略中说过,补写论据一般要针对观点进行补充,不能张冠李戴,要和前面的论据保持一致,又要体现不同的代表性。
前面举了一个古代军事上的例子,接着从体育界和文艺界举了两个现代的例子。
这些论据非常充分,代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领域。
在补充论据时,最好要考虑这种不同的代表性。
可以举“莫言”(文学界)、“张海迪”或“海伦·凯勒”(残疾人)(中外)等例子,当然如果你一时想不到,也可以举与前面领域相同的例子,比如体育届的其它人物成功的例子。
所举的例子一定要真实可信。
4.简要分析选文第⑬段的论证思路。
(4分)[答案]首先提出“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这一分论点,(1分)然后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进行证明,(2分)最后收束本段,强化这一分论点。
(1分)[解题思路分析]这一段的论证思路非常清晰,是典型的议论文三段论式的结构,即提出问题(分论点)——分析问题(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进行证明)——解决问题(总结全段,强调分论点)。
这篇文章无论从整体来看,还是从局部段落来看,都是采用这一论证结构,在平时进行议论文专题训练和议论文写作时都要熟悉运用这种思路。
5.选文第⑭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论证了“盲目的自信是自负,要不得。
”(1分)对上文进行了补充论证,使论点更明确,论证更严谨。
(2分)[解题思路分析]这是一个分析题,分析某个段落的作用。
要答好这个题,首先要弄清楚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运用归纳法,找到段首句中的“盲目的自信是自负,要不得”是这一段中的中心句,也是这一段的分论点,后面的内容是对这个分论点的证明。
再将这一分论点与前两个分论点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这个分论点是对上文两个分论点的补充,可以使论点更明确,论述更全面,论证更严谨。
(二)读书杂谈(节选)(12分)鲁迅①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
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
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
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②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
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
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
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
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
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
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
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
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
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③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吧。
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
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
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
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
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
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④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
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
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
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
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⑤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
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选文略有改动)1.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3分)选文第①段点明读书的话题,第②段主要阐述,第③段阐述嗜好的读书,第④段就爱看书的青年读书提出了的建议。
[答案]职业的读书;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解题思路分析]本题属于考查文段的归纳能力的试题,解答时要对相应的文段内容进行概括。
在第②段的开头,作者先讲了两种读书——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
接下来作者重点阐述了职业的读书,下一段再阐述嗜好的读书。
第④段,作者在讲完两种读书后,对另一种读书进行了补充,即“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抓住这一句,要点就抓住了。
2.选文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大概”能否删去?请说出理由。
(3分)[答案]不能删去。
“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去掉它就绝对化了,表述不严密,所以不能删去。
[解题思路分析]本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解答这类试题的方法与解答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方法类似,首先要答“不能删去”,回答理由是从两方面作答:一方面是该词的意思和在文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去掉之后会产生什么后果。
3.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分)[答案]比喻论证,把嗜好的读书比作游公园,形象地论证了嗜好的读书因随意而有趣味的特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