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余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对策

新余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对策

新余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对策
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的基础工程。

本文以新余市中心城区为例,分析中小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在交通规划、道路结构、交通管理等方面探索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的对策措施。

标签: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
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的基础工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机动车拥有量急速增加,交通拥堵等矛盾日益凸显,在中小城市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工作中这些情况尤为突出。

新余市是江西省的—个新兴工业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约7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约70万人,为典型的中小型城市。

本文以新余市为例,分析中小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在交通规划、道路结构、交通管理等方面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的对策措施,以适应城市的发展。

1、城市交通道路现状
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交通压力随之增大,城市道路交通存在如下问题:城市道路网密度较低;城市道路规划等级与实际使用的矛盾;道路拥堵现象加剧;停车场数量配置不足;公交线路未全面覆盖城区;公交停靠站位置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基于这些问题,对新余城市交通规划的管理进行探究。

2、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2.1市民出行方式改变
目前新余市私人汽车保有量约为12万辆,城市居民出行逐步由公交车、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转变为私家车,交通需求量迅速增加,交通压力也随之增大。

2.2城市功能布局不完善
合理的城市功能分区对城市道路交通存在重要作用。

在旧城区,行政区、居住区、商业区、文教卫生区等多个功能区聚集,人口较为集中,且城市道路拓宽难度大,在高峰期道路拥堵情况严重。

在新城区,人口密度较低,道路建设较完善,但早期的住宅小区大多未配置足够数量的停车位,存在私家车停放刮、区内部道路的情况,高峰期尤其不便。

2.3城市交通规划与使用存在矛盾
目前交通规划主要问题有:—是道路功能不明确。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划
分不明确,城市道路承受与其功能定位不相符的交通量。

二是慢行系统建设不完善。

在—些交通压力较大的路段,设置为人非共板,行人和非机动车并行至较窄的空间。

三是公共交通体系不完善。

由于中小城市交通需求总量有限,市民对公共交通的需求量相较于大城市也较低,客观上造成车次不多、线路不全、站点不密、换乘不便等问题。

3、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对策研究
3.1加强城市规划的协作与管理
3.1.1加强管理部门协作。

城市交通的管理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方式,需不断加强组织功能发挥、紧密联系协作,切实加强规划、城管、住建、交通等各部门的协作管理。

3.1.2合理发展城市多中心模式。

当前城市发展的趋势由单中心模式转向多中心模式。

新余市目前处于新旧城区并存的局面,具备城市多中心模式发展的条件。

城市功能和人口逐步转移至新城区,新城在规划上应更注重用地功能布局,提高工业进驻门槛,发展第二、三产业,降低居住与工作的地点分离所造成的长距离长时间的交通压力。

3.1.3完善交通影响的评估机制。

尽量避免和降低城市建设发展带来的交通压力,对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在规划阶段需要做出交通影响评估,提供论证报告。

3.2优化城市交通组织
3.2.1
优化路网结构。

合理规划城市各级道路,构建完整的城市路网,保证路网的衔接,避免交通流的冲突。

根据实际情况在交通压力大的区域构建交通微循环模式,避免行车冲突,减少交叉口的交通流量冲突。

3.2.2进行平交路口的改造优化。

为减轻平交路口交通流的交叉数量,应对平交路口进行渠化改造,通过划分车道、设置交通岛、信号灯控制等方式,使不同的类型、方向的交通流互不干扰地通过。

3.2.3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

新建住宅小区必须根据设计规范严格数量配置停车位,大型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和公共设施等需配套建设停车场位。

停车场应坚持公益性與经营性相结合,提高公共资源的社会使用效率。

3.2.4推进城市智能交通建设。

对交通信息发布系统进行前瞻性建设,通过道路两侧Eg-sa,~,示屏、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手机短信、广播等宣传媒介即时向市民提供道路情况、停车位数量、交通管理措施等信息,以引导公众选择更合理的出行时段、出行方式和出行路线。

3.3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优化城市道路组织结构并加强建设,同时进行交通管理。

3.3.1加强部门管理。

城管、交通等部门应加强对行车的管理。

通过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引导,加大交通规则的宣传力度,鼓励公众参与交通管理,提升交通管理能力,加强出行高峰时段的道路疏导,提升道路通行力。

3.3.2合理使用私家车。

城市交通发展中,应明确合理使用私家车的方针,在一定的条件下,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区,通过限号限行等方式,适当限制使用私家车,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3.3.3完善公共交通体系。

一是提高发展公共交通重要性的观念和意识。

二是大力加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

三是结合中小城市特点发展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应把发展范围扩展到城郊和乡镇,带动全市域公共交通的协同发展。

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建设,加强公交线网的联系,增强公共交通的可达性,提升公共交通覆盖率,满足居民生活、就业、就学、购物、休闲等功能要求,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新余市在2016年开始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体系,目前已覆盖城区绝大部分城区。

公共自行车因其出行便利、通借通还、节能环保等优势,特别符合中小城市交通需求,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新的发展方向,应在站点布置、硬件配套设施、维护保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缓解交通压力,推广绿色出行。

结语:
随着打造“精美特新”中小城市工作的开展,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管理,对保障市民出行顺畅、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发展力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