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道路交通与规划管理

城市道路交通与规划管理

前言当前我国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城市中各种车辆迅速增长和出行量增大引起的交通需求量远远高于道路所能提供的交通供给量。

交通管理工作不应只是忙于解决已经出现的各种交通问题,还应站在战略高度结合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超前研究交通管理对策,即制定交通管理规划,实现长效管理。

本文分析了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必要性,提出了交通管理规划应涉及的内容、规划原则和过程,从交通工程的角度论述了交通管理规划内容之一的道路交通组织规划为了使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

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

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全国城市“畅通工程”实施和检查评估中要求各被检查城市必须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

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流特性调查、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交通需求分析计算、交通管理方案分析评价、通过专家论证及政府发布实施等。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根据城市的规模、经济发展、交通现状以及整个城市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依据交通工程、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特别是城市交通组织管理、交通管理科技发展和政策发展等方面提出的发展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交通管理的要求,确保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有效性、合理性。

因此,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制定应获得城市建设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的支持和协助。

城市道路交通与规划管理摘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介绍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阐述了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内容、层次及过程,论述了交通需求预测的分析方法及其相应交通需求模型在交通管理规划中的应用。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

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

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交通需求预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道路交通是城市赖以生存和运行的动脉,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也处于飞速发展时期。

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面临着由于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人口和车辆增长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交通供需矛盾的长期性和城市空间的有限性决定了不仅要规划建设好交通基础设施,而且还要使现有设施发挥最大效益。

这就需要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城市交通安全、畅通、快捷、低污染。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对道路交通和管理的发展做出系统总结,并对城市交通现状进行合理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科学预测规划年份道路交通发展趋势,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基本方略,提出今后交通管理工作的具体发展规划。

1.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通过社会经济和相关交通调查,获得大量的城市交通基础资料和信息,并对道路系统、动态交通、静态交通和交通管理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1.2、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具体规划1.2.1、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科学合理地组织道路交通,优化和调节交通结构及出行方式,形成快速、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网络。

1.2.2、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规划加大高、新技术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研究应用,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1.2.3、道路交通宣传教育规划以形成社会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为目标,寓宣传教育于执法管理之中,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整体素质。

1.2.4、车辆管理发展规划加强车辆管理工作,以先进、规范、有序、合理、便捷的手段进行车辆管理。

1.2.5、勤务管理发展规划提高交警执法的整体水平,强化执勤民警的管理、服务职能,提高民警队伍形象。

1.2.6、交通法制建设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健全道路交通法规,提高交警队伍的整体法制意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1.2.7、道路交通事故防范工作规划等1.3、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评价规划方案的评价是指通过对备选方案进行交通流分配预测、效益分析,阐明其达成预期规划目标的可行性。

同时还可发现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或重新选择方案。

1.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实施第1、2项工作主要由交通规划部门完成,交通管理部门协助进行并可采用相关资料用于交通管理规划。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按阶段分年度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形成滚动发展机制,定期进行充实调整,不断推进。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和原则2.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2.1.1、宏观交通管理战略发展规划规划年限一般为5-10年,主要是确定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基本方略。

如完善交通政策、制定相关法规、实现公共交通占主导地位、建成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ITMS)等战略性目标。

2.1.2、中期交通管理发展规划规划年限一般为1-3年,主要工作是在宏观交通管理战略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提出具体的分年度工作方案。

如道路交通组织的中期规划可以是结合道路网建设状况,规划、确定切实可行的交通流组织管理方案和措施,具体措施可以是均衡路网的交通流量、规划单行线和专用线、信号灯控制实现线控等。

2.1.3、近期交通管理计划近期交通管理计划的工作年限为1年左右,即年度工作计划。

如道路交通组织的近期计划主要是重点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与论证,以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合理组织和渠化交通为主。

如对重点交叉口渠化、信号灯配时优化设计、转向控制等;路段机非分离、车道划分、停车管理等。

2.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原则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遵循“当前服从长远,局部服从整体,治标服从治本”的原则:2.2.1、符合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交通管理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

2.2.2、立足当前,以缓解交通拥堵为起点。

从城市的需求发展和交通供给两方面着手,根据城市道路网现状和交通流实际情况,从宏观和微观、定性和定量上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与交通相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对策。

2.2.3、规划长远,具备战略高度。

以发展的眼光考虑所制定的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协调,明确交通管理的发展方向。

规划的具体目标要做到远期可行,近期可操作。

2.2.4、满足科学化、智能化交通管理的需求。

2.2.5、充分体现公共交通优先、交通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2.2.6、所制定的方案应不断充实、完善和调整,实现滚动发展。

3、道路交通组织规划道路交通组织规划是运用交通工程技术和行政手段,系统、全面地对区域内道路进行交通分析、根据道路功能合理科学地实施交通管理措施和增加适当的工程手段,其目的是组织、协调、疏导交通流,平衡道路交通流量,挖掘通行能力,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网的综合效能,改善交通秩序,缓解交通拥挤堵塞。

3.1、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过程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过程是:确定交通管理规划目标、设计初始管理方案、对初始管理方案进行评价、如果管理方案不能达到管理目标则需对管理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直至符合要求,最后是正式实施管理方案。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过程也是一个“滚动”的过程,即在实施管理规划方案的过程中应定期根据交通流的变化情况修订管理方案,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3.2、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目标3.2.1、科学组织、合理限制,均衡和优化路网中的交通流量和流向,充分挖掘交叉口、路段、路网的潜力,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3.2.2、充分发挥交通管理职能,近期以综合治理交通秩序、合理组织和渠化交通、疏导和缓解交通拥堵为重点。

对重要主干道,重点满足机动车的行驶要求,控制负荷度,提高车辆的平均行程车速。

3.2.3、远期实现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安全畅通、秩序良好、交通污染小的理想交通环境和高水平的交通管理。

3.2.4、完善各类交通管理设施,力求交通管理设施布置合理而规范。

3.3、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内容3.3.1、交通基础资料调查及交通分析评价3.3.1.1、状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城市社会经济及人口(常住、暂住、流动人口)资料的调查;道路网结构及道路条件调查(道路长度、宽度、交叉口类型、各类道路等);车辆拥有量、车辆类型的调查;城市停车调查;交通流量流向、过境交通、车辆运行速度、信号交叉口延误调查;主要交通管理措施、交通管理设施调查;市区交通事故调查;市区警力分布调查等。

3.3.1.2、交通分析交通分析的内容有:所有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主要道路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量的时间、空间分布;主要交叉口流量流向汇总与分析;城市停车及管理分析;出入境交通分析;事故黑点分析等。

3.3.2、制定规划目标主要包括:主要道路饱和度(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用V/C表示)确定、交通秩序改善目标(如行程车速的提高、交叉口冲突点的减少等)和交通安全目标。

特别是定量指标(V/C)必须合理。

过高则难以形成可行方案,影响整个规划的实施;过低则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3.3.3、划分道路功能城市道路除了向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提供通行空间外,还要服务于城市功能、与城市环境布局相协调。

因此,各种类型的城市道路各有分工,应根据各种不同作用的道路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措施,使不同等级的道路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

城市道路从交通性质分,可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即以货运为主或以客运为主。

从道路功能分,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步行街。

相应地各交叉口又可分为重要交叉口、主要交叉口、次要交叉口等。

道路使用功能的划分和确定是实行交通流组织与管理、路网交通流量合理分配以及充分利用城市道路的时间、空间资源的基础,同时也是科学安排警力、充分发挥交通管理职能的基础。

3.3.4、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宏观的交通组织及管理措施3.3.4.1、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城市交通发展政策是城市交通管理的基础,交通管理部门应参与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的制定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