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向量三点共线定理及其延伸应用汇总

向量三点共线定理及其延伸应用汇总

向量三点共线定理及其扩展应用详解一、平面向量中三点共线定理的扩展及其应用一、问题的提出及证明。

1、向量三点共线定理:在平面中A 、B 、C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O A xOB yOC =+(O 为平面内任意一点),其中1x y +=。

那么1x y +<、1x y +>时分别有什么结证?并给予证明。

结论扩展如下:1、如果O 为平面内直线BC 外任意一点,则 当1x y +<时 A 与O 点在直线BC 同侧,1x y +>时, A 与O 点在直线BC 的异侧,证明如下: 设 O A xOB yOC =+且 A 与B 、C 不共线,延长OA 与直线BC 交于A 1点 设 1O A O A λ=(λ≠0、λ≠1)A 1与B 、C 共线 则 存在两个不全为零的实数m 、n1OA mOB nOC =+ 且1m n += 则 OA mOB nOC λ=+mnOA OB OC λλ⇒=+mx λ∴=、ny λ=1m nx y λλ++==(1)1λ> 则 1x y +< 则 111OA OA OA λ=<∴A 与O 点在直线BC 的同侧(如图[1]) (2)0λ<,则101x y λ+=<<,此时OA 与1OA 反向A 与O 在直线BC 的同侧(如图[2])图[2]BCA 1OA OA 1BCA图[1](3)1o λ<<,则1x y +>此时 111OA OA OA λ=>∴ A 与O 在直线BC 的异侧(如图[3])图[3]2、如图[4]过O 作直线平行AB ,延长BO 、AO 、将AB 的O 侧区域划分为6个部分,并设OP xOA yOB =+, 则点P 落在各区域时,x 、y 满足的条件是:(Ⅰ)区:0001x y x y <⎧⎪>⎨⎪<+<⎩ (Ⅱ)区:0001x y x y >⎧⎪>⎨⎪<+<⎩ (Ⅲ)区:0001x y x y >⎧⎪<⎨⎪<+<⎩(Ⅳ)区:0011x y x y >⎧⎪<⎨⎪-<+<⎩ (Ⅴ)区:00x y <⎧⎨<⎩ (Ⅵ)区:0010x y x y <⎧⎪>⎨⎪-<+<⎩(证明略)二、用扩展定理解高考题。

(1)如图[5] OM AB ,点P 在由射线OM ,线段OB 及AB 的延长线围成的阴影区域内(不含边界),且OP xOA yOB =+,则实数对(x 、y )可以是……( ) A.(14,34) B.(23-,23) C.(14-,34) D.(15-,75)解:根据向量加法的平等四边形法则及扩展定理,则 0x <,且1O x y <+<,则选C(2)如图[5]OM AB ,点P 在由射线OM ,线段OB 及AB 的延长线围成的阴影区域内(不含边界)运动,且OP xOA yOB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当12x =-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根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及扩展定理,则有:0x <,且当12x =-,有:1O x y <+<,即1131222O y y <-+<⇒<<答案为:0x <,(12,32)ABCA 1O ABO Ⅲ ⅣⅤⅥⅠ Ⅱ MB AOP图[4]图[5]二、向量共线定理的几个推论及其应用人教版《数学》(必修)第一册(下)P115面介绍了一个定理: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有且仅有一个实数λ,使b =λa 。

谓之“向量共线定理”。

以它为基础,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的推论,而这些推论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诸如“三点共线”“三线共点”等)时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通过例题来加以说明。

一、定理的推论推论一:向量b 与向量a 共线⇔存在不全为0的实数12,λλ,使120a b λλ+=,这实质是定理的另外一种表述形式。

推论二:三个不同点A 、B 、C 共线⇔存在一组全不为0的实数12,λλ,使120AB AC λλ+=。

注意推论(二)与推论(一)的区别:推论(二)中,AB AC 均不为零向量,而推论(一)中,向量,a b 可能含O 。

推论三: 设O 、A 、B 三点不共线,且OP xOA yOB =+,(x ,y∈R),则P 、A 、B 三点共线⇔x+y=1。

这实质是直线方程的向量形式。

推论四: 设O 为平面内任意一点,则三个不同点A 、B 、C 共线⇔存在一组全不为0的实数123,,λλλ使123OA OB OC O λλλ++=且123λλλ++=0证:① 当O 点与A 、B 、C 三点中任一点重合,则推论(四)即为推论(二);② 当O 点与A 、B 、C 三点均不重合,则三点A 、B 、C 共线⇔存在s ,t∈R,且s·t≠0,使得sAB t AC O +=,此时,s≠-t ,否则AB AC =,从而B 点与C 点重合,这与已知条件矛盾,故有:()()s OB OA t OC OA O -+-=,即:()s OB tOC s t OA O ⋅+-+=。

显然s+t+[-(s+t)]=0令123()0,0,0s t s t λλλ-+=≠=≠=≠,故1230λλλ++=得证。

推论五: 设O 为平面内任意一点,则三个不同点A 、B 、C 不共线⇔若存在实数123,,λλλ,使123OA OB OC O λλλ++=且1230λλλ++=则123λλλ===0。

推论五实质是推论四的逆否命题。

推论六:点P 在ΔABO 的内部(不含边界)⇔存在正实数12,λλ,使得12OP OA OB λλ=+, 且121λλ+<。

证::如图,必要性:若点P 在ΔABO 的内部(不含边界),则12OP OA OB λλ=+,延长OP 交AB 于P 1,过P 作OA 、OB 的平行线,分别交OA ,OB 于M ,N 点,过P 1作OA ,OB 的平行线,分别交OA ,OB 于M 1,N 1点,显然1O11||||PM PM <,11||||PN PN <,12OP OM ON OA OB λλ=+=+。

其中12||||,||||OM ON OA OB λλ==显然120,0λλ>>。

由于111112||||||||||||||||||||||||PNPM OM ON PN PM OA OB OA OB OA OB λλ+=+=+<+ 11||||||1||||||PB AP AB AB AB AB =+==.而充分性由上述各步的可逆性易知。

事实上,我们可以将推论三与推论六整合在一起,导出推论七: 推论七:已知平面内不共线向量AB ,AC 且12AP AB AC λλ=+。

分别记过点A 且与BC 平行的直线为1l ,直线BC ,AB ,AC 分别为234,,l l l .则:P 点在直线2l 上121λλ⇔+=;P 点在直线2l 不含A 点一侧121λλ⇔+>; P 点在直线2l 与1l 之间⇔1201λλ<+<;P 点在直线1l 上120λλ⇔+=;P 点在直线1l 不含直线2l 一侧⇔120λλ+<;P 点在直线3l 不含C 点一例⇔20,R λλ<∈;P 点在直线3l 含C 点一侧210,R λλ⇔>∈; P 点在直线4l 不含B 点一侧⇔120,R λλ<∈,P 点在直线4l 含B 点一侧120,R λλ⇔>∈。

证:设直线AP 与直线BC 相交于点P ',则设BP tBC '=,则()(1)AP AB BP AB tBC AB t AC AB t AB t AC''=+=+=+-=-+故P 若在直线BC 上,则121λλ+=,又∵,AP AP '共线,则AP k AP '=,故:12[(1)]AB AC k t AB t AC λλ+=-+,则12()()kt k AB kt AC λλ-+=-,∵AB、AC 不共线,则120kt k kt λλ--=⎧⎨-=⎩. ∴122()k kt λλλ=+=(1)若P 在①区域内,则0<k<1,即0<121λλ+<,且12,λλ均为正实数,即1201,01λλ<<<<; (2)若P 在②区域内,则0<k<1,t>1,则20λ>,10λ<,且1201λλ<+<; (3)若P 在③区域内,则k<0,120,0λλ<>,且120λλ+<; (4)若P 在④区域内,则k<0,120,0λλ<<,且120λλ+<;34l 2 l 1⑦(5)若P 在⑤区域内,则k<0,120,0λλ><,且120λλ+<; (6)若P 在⑥区域内,则0<k<1,则12(0,1)λλ+∈;(7)若P 在⑦区域内,则k>1,则121,0λλ><,121λλ+>; (8)若P 在⑧区域内,则k>1,则120,0λλ>>,121λλ+>; (9)若P 在⑨区域内,则k>1,则120,1λλ<>,121λλ+>.综上:当P 点位于1l 上方,120λλ+<;当P 点位于1l 下方2l 上方,12(0,1)λλ+∈;当P 点位于2l 下方121λλ+>;当P 点位于3l 左边,20λ<,3l 右边,20λ>;当P 点位于4l 左边,10λ>,4l 右边10λ<从而得证。

注:推论(七)的相关结论还可以分得更细,它对解决“区域”问题很有重要的作用。

二、应用举例例1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M 是AB 的中点,点N 在BD 上。

BN=13BD ,求证:M 、N 、C 三点共线。

证:设1AB e =,2AD e =,(1e 与2e 不共线),则21BD e e =-. ∵N 为BD 的三等分点,∴2111()33BN BD e e ==-,而11122BM BA e ==-, ∴21212111211212()333323333BN e e e e e BM BC BM =-=+⨯-=+=+,∵12,33m n ==,且m+n=1,且B 、M 、C 三点不共线,则点M 、N 、C 三点共线。

例2 设M ,N 分别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对角线AC 、CE 的内分点,且AM CNAC CEλ==,若B 、M 、N 三点共线,求λ的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