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投影(1)
【学习目标】
1、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物体的投影。
2、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3、了解物体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重点】
了解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难点】
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准备】手电筒、三角尺、作图工具等。
【学习过程】
一、了解感知
活动1
你注意观察过周围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吗?影子与物体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教师展示实物及图片,学生观察、思考,感知物体与投影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发表观点;教师归纳。
总结出投影、投影线、投影面的概念。
总结: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上,得到的叫做物体的投影,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叫做投影面。
活动2
观察投影图片,设问:下列投影中,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这些投影线有何共同特征?
归纳总结:由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试举出平行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活动3
出示一组灯光下的投影,观察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这些投影线有何共同特征?
归纳总结:由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试举出中心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活动4
出示练习:将物体与它们的投影用线连接起来。
二、深入学习
问题1
联系:。
区别:。
问题2
图中三角板的投影各是什么投影?它们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
联系:图中的投影都是投影。
区别:
三、迁移运用
1.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的影子叫做它的_________.
2.手电筒、路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_________发出的,它们所形成的投影是_________投影,而太阳光线所形成的投影是_________投影.
3.将一个三角形放在太阳光下,它所形成的投影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从正面观察下图所示的两个物体,看到的是( )
5.物体的影子在正北方,则太阳在物体的( )
A.正北B.正南C.正西D.正东
6.小明在操场上练习双杠时,发现两横杠在地上的影子( )
A.相交B.平行C.垂直D.无法确定
7.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短后变长B.先变长后变短C.逐渐变短D.逐渐变长
8.下面是一天中四个不同时刻两个建筑物的影子:将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④②①B.②④③①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
我的收获:
26.1投影(2)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
2、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
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难点】
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准备】手电筒、三角尺、作图工具等。
【学习过程】
1.正投影的概念:投影线 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正投影。
活动1
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 )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 铁丝平行于投影面; (2) 铁丝倾斜于投影面:
(3) 铁丝垂直于投影面(铁丝不一定要与投影面有公共点)。
三种情形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通过观察、讨论可知:
(1)当线段AB 平行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 1B 1,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 A 1B 1; (2)当线段AB 倾斜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 2B 2,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 A 2B 2; (3)当线段AB 垂直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 。
设计意图:用细铁丝表示一条线段,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它的正投影简单直观,易于发现结论。
活动2
如图,把一块正方形硬纸板P (记为正方形ABCD )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 纸板平行于投影面; (2) 纸板倾斜于投影面; (3) 纸板垂直于投影面。
三种情形下纸板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通过观察、讨论可知:
(1)当纸板P平行于投影面时,P的正投影与纸板P的一样;
(2)当纸板P倾斜于投影面时,P的正投影与纸板P的 ;
(3)当纸板P垂直于投影面时,P的正投影成为。
归纳总结:通过活动1、活动2你发现了什么?
正投影的性质:。
活动3
按照图中所示的投影方向,画出矩形和三角形的正投影。
活动4
出示例题:例画出如图摆放的正方体在投影面P上的正投影。
(1)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平行于投影面P;
(2)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倾斜于投影面P,上底面ADEF垂直于投影面P,并且上底面的对角线AE垂直于投影面P.
【当堂检测】
1、小明在操场上练习双杠时,在练习的过程中他发现在地上双杠的两横杠的影子()
A. 相交
B. 平行
C. 垂直
D. 无法确定
2、球的正投影是( )
(A)圆面.(B)椭圆面. (C)点.(D)圆环.
3、正方形在太阳光的投影下得到的几何图形一定是( )
(A)正方形.(B)平行四边形或一条线段. (C)矩形.(D)菱形.
4、如图所示,右面水杯的杯口与投影面平行,投影线的方向如箭头所示,它的正投影图是( )
我的收获:
26.2三视图
【学习目标】
1、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通过具体活动,积累观察,体会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与立体图形的密切关系。
3、会画实际生活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学习重点】
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学习难点】
1.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
2.正确画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三视图。
【学习过程】
活动一
1.圆柱对应的主视图是()。
(A) (B) (C) (D)
2.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是圆的几何体是()。
(A)圆锥(B)圆柱(C)球(D)空心圆柱
3.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
题后小结:画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二
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的三视图. 支架的两个台阶的高度和宽度都是同一长度。
题后小结:画组合体的三视图时,构成组合体的各个部分的视图也要注意“,,。
”
迁移运用
1. 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
2. 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
3.一个透明的玻璃正方体内镶嵌了一条铁丝(如图所示的粗线),请画出该正方体的三视图。
4.如图,粗线表示嵌在玻璃正方体内的一根铁丝,请画出该正方体的三视图。
5.画组合体的三视图时,构成组合体的各个部分的视图也要注意“,,。
”我的收获:
投影与视图(复习)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复习,使学生对本章知识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2、通过习题演练,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点的目的。
3、认识本节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学习重点】掌握本章知识点。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本章知识点。
【学习过程】
勾勒出本章知识框架图:
【知识运用】
1、李刚同学拿一个矩形木框在阳光下摆弄,矩形木框在地面上形成的投影不可能是()
2、学校里旗杆的影子整个白天的变化情况是()
A、不变
B、先变短后变长
C、一直在变短
D、一直在变长
3、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灯的过程,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4、如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A、5
B、6
C、7
D、8
5、如图,上体育课时,甲、乙两名同学分别站在C、D的位置时,乙的影子顶端恰好和甲的影子顶端重合,已知甲、乙同学相距1米,甲身高1.8米,乙身高1.5米,则甲的影长是
米。
6、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7.已知某四棱柱的俯视图如下图所示,尝试画出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