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基础知识
冠心病定义: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由于冠状动脉 发生严重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 上合并痉挛、血栓形成加重管腔阻塞,引起营养心脏 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或发生梗死的 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分型:
(1)无症状型冠心病; (2)心绞痛型冠心病; (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4)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 (5)猝死型冠心病。
肝肾功能、电解质,胸痛较明显的患者查心肌肌钙蛋白、肌 酸激酶及同工酶。 4. 心电图检查 5. 胸部X线检查 6. 超声心动图、核素心室造影 7. 心电图运动试验、心肌负荷显像 8. CT造影 9. 冠状动脉造影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药物治疗
改善预后的药物
1. 阿司匹林:75~150mg/d 2. 氯吡格雷:维持剂量75mg/d 3. β 受体阻滞剂:
临床更为普及的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就是将一网 络状的金属支架缩紧,预装在收紧的球囊外,在送达病 变血管狭窄部位并准确定位后,将金属支架扩张释放, 使其紧贴在血管内壁上,支架支撑起了狭窄的血管,保 证了血流的畅通。
植入的支架分为裸金属支架(BMS) 和药物洗脱支架(DES)
裸金属支架(BMS) 缺点:再狭窄,20%~30%。
药品名称 卡托普利 伊那普利 培哚普利 雷米普利 贝那普利 西那普利 赖诺普利 福辛普利
常用剂量 12.5~50mg
5~10mg 4~8mg 5~10mg 10~20mg 2.5~5mg 10~20mg 10~20mg
服药方法 每日3次口服 每日2次口服 每日1次口服 每日1次口服 每日1次口服 每日1次口服 每日1次口服 每日1次口服
药品名称 普奈洛尔 美托洛尔 美托洛尔缓释片 阿替洛尔 比索洛尔 阿罗洛尔
常用剂量 10~20mg 25~100mg 50~200mg 25~50mg 5~10mg 5~10mg
服药方法 每日2~3次口服
每日2次口服 每日1次口服 每日2次口服 每日1次口服 每日2次口服
4.调脂治疗:首选他汀类药物 LDL-C目标值<2.60mmol(100mg/dl)
药品名称 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普伐他汀 氟伐他汀 舒瑞伐他汀 血脂康
常用剂量 25~40mg 20~40mg 10~20mg 20~40mg 40~80mg 5~10mg
600mg
服药方法 晚上1次口服 晚上1次口服 晚上1次口服 晚上1次口服 晚上1次口服 晚上1次口服 每日2次口服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心绞痛分型:
劳累性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初发型心绞痛 恶性型心绞痛
自发性心绞痛
卧位型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 中间综合症 梗死性心绞痛
混合性心绞痛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症候 群,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
心绞痛:
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 床综合征,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通常见于冠状动 脉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在50%以上的患者, 当体力或精神应激时,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 谢的需要,导致心肌缺血而发作心绞痛,休息或含服 硝酸甘油可缓解。
正常冠脉 冠脉内斑块形成 管腔狭窄
服务对象
辖区内所有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经皮冠 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和冠状动 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的患者。
服务内容
一、患者筛查途径
1. 健康档案的登记信息; 2. 门诊就诊的患者; 3. 从三级医院转诊的患者; 4. 定期到居委会收集、核实的患者。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检查项目
1. 胸痛的评估: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 2. 体格检查:心率、血压、体重指数、心脏听诊、颈动脉杂音。 3. 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血红蛋白、甲状腺功能、尿常规、
药物洗脱支架(DES) 在金属支架上涂一层药物,使支架成为一个局部 药物释放系统,预防再狭窄,再狭窄率10%。 缺点:晚发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俗称冠状动脉搭桥,是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常 用手术。是取一段自身血管,在主动脉和冠状动 脉狭窄或堵塞病变的远端之间做一主动脉与冠状 动脉的搭桥,从而使主动脉的血液通过移植的血 管供应到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的远端,以恢复相 应心肌的血流供应,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 解除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
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 高血压; 2. 年龄和性别:男性>55岁,女性>65岁; 3. 吸烟; 4. 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5.7mmol/L(220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LDL-C≥3.6mmol/L(140mg/d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0mmol/L(40mg/dl); 5.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6. 腹型肥胖或肥胖: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 肥胖:体质指数BMI≥28kg/m2 7. 缺乏体力活动; 8. 高敏C反应蛋白≥3mg/L或C反应蛋白≥10mg/L。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1. β 受体阻滞剂 2. 硝酸酯类:
药物名称 硝酸甘油
二硝酸 异山梨酯 单硝酸 异山梨酯
使用方法/剂型 剂量
舌下含服
0.5~0.6mg
喷雾剂 皮肤贴片
普通片 缓释片或胶囊 普通片 缓释片或胶囊
0.4mg 5mg
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性抬高,可将ACS区分为ST 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大类,前者主要为ST段抬高心肌 梗死,后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PCI 的基本技术,它是经股动脉或桡动脉途径, 通过一只头端带有精细球囊的导管,送入冠状动脉血管 内狭窄病变处,在体外给球囊加压,使球囊膨胀,撑开 狭窄的血管壁,使这部分血管的血流恢复畅通,从而缓 解心绞痛发作,挽救缺血心肌。但6个月内再狭窄发生率 达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