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兔病毒性出血症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兔气管粘膜出血,肺出血、淤血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兔肝肿大、淤血,肺有出血斑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兔肺水肿,出血点、斑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兔肝脏肿大、淤血、坏死,性出血症:病兔胃浆膜出血,胃充盈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兔小肠浆膜充血、出血
2.实验室诊断
(1) 病毒分离鉴定 采取肝、脾病料接种敏感兔分离 病毒的,然后应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进行鉴定。
(2) 病毒检查 取肝病料10%乳剂,超声波处理,高 速离心,收集病毒,负染色后电镜观察。可见一种直径 25~35nm,表面有短纤突的病毒颗粒。
(3)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取肝病料研磨制成10%乳 剂,离心后取上清液,与0.75%人O型血红细胞进行血凝 试验,凝集价大于l:160判为阳性。再用已知阳性血清做 血凝抑制试验,如血凝作用被抑制,则证实病料中含有本 病毒。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兔鼻孔、口有带血的分泌物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兔鼻孔流出带血的分泌物
兔病毒性出血症:孕兔流产,从阴道流出带血的液体
五、病理变化
鼻腔、喉头和气管黏膜瘀血和出血。气管和支气管内 有泡沫状血液。
肺充血,出血。切开肺叶流出红色泡沫状液体。 肝瘀血、肿大、质脆,肝小叶明显。 胆囊胀大,充满胆汁。 心内外膜有出血点。 胃充满食物。小肠黏膜充血、出血。 膀胱积尿。 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
兔病毒性出血症
(Rabbit viral hemorrhagic disease;RHD)
一、概述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病毒引起兔发生的一种急性、 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俗称“兔瘟”、或兔出血症,其特征 为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瘀血及出血变 化。
本病常呈暴发性流行,发病率及病死率极高,给养 兔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2. 传染源
病兔和带毒的野兔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 通过粪便、皮肤、呼吸和生殖道排毒。可通过直接接 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灰尘、用具、兔毛、环境以及饲 养管理人员、皮毛商人和兽医的手、衣服与鞋子等间接接 触传染。
3.传播途径 呼吸道和消化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滴鼻和口服等途径人工接种, 均易感染成功。
2.发病时采取的措施
(1)兔群发生疫情时,立即封锁疫点,关闭兔及兔产 品交易市场。
(2)对污染环境、用具进行彻底消毒,病死兔深埋。 (3)疫区内外的兔应及时进行免疫接种。
3.治疗 特异性疗法 注射高免血清,剂量成年兔3~4ml,仔 兔及青年兔2~3ml,疗效较好。
含毒病料(如肝)保存于-8~20℃冰箱中560天和室内 污染环境经135天仍有致病性。病毒对紫外线和干燥等抵 抗力较强,1%氢氧化钠4小时、1%~2%甲醛、1%漂白 粉3小时、2%农乐1小时才被灭活。生石灰和草木灰对病 毒几乎无作用。
三、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本病只发生于家兔和野兔。 各种品种和不同性别的兔都可感染发病,长毛兔的 易感性高于皮肉兔。 青壮年兔最易发病。 2月龄以内的仔兔很少发病死亡。
急性型:体温升高41℃以上,病兔食欲减退,精神 萎顿,呼吸困难。死前有短期兴奋、挣扎、狂奔、咬笼 架,全身颤抖,倒向一侧,四肢划动,惨叫几声而死。 病死兔鼻孔中流出泡沫样血液。病程l~2天。
慢性:少见,病兔体温升高到41℃左右,精神萎顿, 食欲不振,被毛杂乱无光泽,最后消瘦、衰弱而死。耐 过病兔生长迟缓,发育较差,粪便排毒至少一个月之久。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兔心外膜出血,血管充血、扩张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兔脑膜血管充血、扩张
六、诊断
1. 临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诊断, 表现突然发病,传播迅速,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口鼻出 血,发病率、病死率高,剖检时可见呼吸道、消化道和其 他器官出血。
确诊可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试验。
4.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培养
目前只能在兔体内进行传代培养。 用常规方法病毒不能在兔的各种细胞、鸡胚、鸭胚 和鹅胚成纤维单层细胞以及实验室多种原代、继代和传代 细胞培养物中生长繁殖。
5.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抵抗力
病毒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较强。病毒对氯仿和乙 醚不敏感,能耐pH3和50℃40分钟处理。
本病于1984年在我国江苏省的江阴县首先被发现, 随后迅速蔓延至全国。迄今亚洲、美洲、非洲、欧洲等地 均有发生。
二、病原
本 病 病 原 为 兔 病 毒 性 出 血 症 病 毒 (Rabbit viral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现在认为是一种嵌 杯样病毒,病毒颗粒无囊膜,直径25~35nm,核酸类型 为单链正股RNA。
4. 流行特点
本病在新疫区多呈暴发性流行。 成年兔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达90%~95%,甚至100%。 一般疫区的平均病死率78%~85%。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以冬、春寒冷季节多 发。
四、症状
潜伏期自然感染2~3天。根据症状分最急性、急性 和慢性三个型。
最急性型 多见于流行初期。突然发病,迅速死亡, 几乎无症状。病程稍长时,体温升高41℃,稽留经6~8小 时而死。有的死前还在吃食,突然抽搐几下即刻死亡。
病毒存在于病兔所有的器官组织、体液、分泌物和 排泄物中,以肝、脾、肺、肾及血液含量最高。
2.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血凝性
病毒可凝集人的O型红细胞,凝集特性较稳定,可被 抗RHDV血清特异性抑制,不凝集马、牛、羊、犬、猪、 鸡、鸭、兔、大鼠、豚鼠、棕鼠和仓鼠等动物的红细胞。
3.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型 HI试验、琼脂扩散试验、ELISA和中和试验证实, 世界范围内的RHDV均为同一血清型。
此外,间接血凝试验、琼扩、ELISA及荧光抗体等 试验也用于对本病的诊断。
七、防制 1.平时的防疫措施
(1) 坚持自繁自养,加强检疫,认真执行兽医卫生防 疫措施,定期消毒,禁止外人进人兔场,更不准兔及兔毛 商贩进兔舍购兔、剪毛。新引进的兔需要隔离饲养观察至 少2周,无病时方可混群饲养。
(2) 免疫接种 定期预防注射组织灭活苗。1年免疫二 次,剂量lml/只。注射后3天即能产生坚强免疫力,仔兔 20日龄开始初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