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品

诗品

關於《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詩品》內容的考證的作業姓名:韓倩專業:中國古典文獻學學號:201002050104007 一、鐘嶸所撰《詩品》於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詩文評》中的全文如下:詩品三卷,梁鐘嶸撰。

嶸字仲偉,潁川長社人。

與兄岏弟嶼,並好學有名。

齊永明中為國子生。

王儉舉本州秀才,起家王國侍郎。

入梁,仕至晉安王記室,卒於官。

嶸學通《周易》,詞藻兼長。

所品古今五言詩,自漢、魏以來一百有三人,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

每品之首,各冠以序。

皆妙達文理,可與《文心雕龍》並稱。

近時王士禎極論其品第之間,多所違失。

然梁代迄今,邈踰千祀,遺篇舊制,什九不存,未可以掇拾殘文,定當日全集之優劣。

惟其論某人源出某人,若一一親見其師承者,則不免附會耳。

史稱嶸嘗求譽於沈約,約弗為獎借,故嶸怨之,列約中品。

案約立之中品,未為排抑。

惟序中深詆聲律之學,謂蜂腰鶴膝,僕病未能;雙聲疊韻,裏俗已具。

是則攻擊約說,顯然可見,言亦不盡無因也。

二、我主要是對《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所述鐘嶸的生平事蹟、所述歷史上對於鐘嶸以及《詩品》的文學評價、所述文學現象的考察等方面做了一些考證的工作。

對於其中所述鐘嶸生平事蹟的考察以及其中所提到的人物和一些文學現象的考證,我查閱了《梁書》、《南史》、《南齊書》、《隋書·經籍志》、《舊唐書·藝文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等史書;對於所作的文學評論以及其中所述的文學現象和評價,我查閱了《帶經堂詩話》、《玉臺新詠》、《詩人玉屑》,而對其中提到的《詩品》原文的考證,我參考了《四庫全書··詩品》、《詩品注》以及《詩品集注》。

三,我對於《詩品》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的具體考證情況如下:詩品三卷,梁鐘嶸撰。

據《隋書·經籍志》(【唐】魏征等撰,中華書局出版)第1084頁記載:“《詩評》三卷,鐘嶸撰,或曰《詩品》。

”綜上考證,此句所述,應無誤。

嶸字仲偉,潁川長社人。

與兄岏弟嶼,並好學有名。

齊永明中為國子生。

王儉舉本州秀才,起家王國侍郎。

考證出處如下:(一),據《梁書·儒林列傳·文學上·鐘嶸傳》(【唐】姚思廉撰,中華書局,1973年5月版)第694頁記載:“鐘嶸字仲偉,潁川長社人,晉侍中雅七世孫也。

”“嶸與兄岏、弟嶼並好學,有思理。

嶸,齊永明中為國子生,明《周易》,衛軍王儉領祭酒,頗賞接之。

舉本州秀才,起家王國侍郎,遷撫軍行參軍,出為安國令。

”(二),據《南史·儒林列傳·文學·鐘嶸傳》(【唐】李延壽撰,中華書局,1975年6月版)第1778頁記載:“鐘嶸字仲偉,潁川長社人,晉侍中雅七世孫也。

”“嶸與兄岏、弟嶼並好學,有思理。

嶸齊永明中為國子生,明《周易》。

衛將軍王儉領祭酒,頗賞接之。

建武中,為南康王侍郎。

”綜上考證,此三句對於鐘嶸的生平敘述,無誤。

入梁,仕至晉安王記室,卒於官。

考證出處如下:(一),據《梁書·儒林列傳·文學上·鐘嶸傳》(【唐】姚思廉撰,中華書局,1973年5月版)第694頁記載:“元簡命嶸作《瑞士頌》以旌表之,辭甚典麗。

選西中郎晉安王記室。

“(二),據《南史··儒林列傳·文學·鐘嶸傳》(【唐】李延壽撰,中華書局,1975年6月版)第1779頁記載:“元簡令嶸作《瑞士頌》以旌表之,辭甚典麗。

遷西中郎晉安王記室。

“(三),據《梁書·儒林列傳·文學上·鐘嶸傳》(【唐】姚思廉撰,中華書局,1973年5月版)第697頁記載:“頃之,卒於官。

“(四),據《南史··儒林列傳·文學·鐘嶸傳》(【唐】李延壽撰,中華書局,1975年6月版)第1779頁記載:“頃之卒官。

”綜上考證,此句對於鐘嶸的生平敘述,應無誤。

嶸學通《周易》,詞藻兼長。

(一),據《梁書·儒林列傳·文學上·鐘嶸傳》(【唐】姚思廉撰,中華書局,1973年5月版)第694頁記載:“嶸,齊永明中為國子生,明《周易》,衛軍王儉領祭酒,頗賞接之。

”(二),據《南史··儒林列傳·文學·鐘嶸傳》(【唐】李延壽撰,中華書局,1975年6月版)第1778頁記載:“嶸齊永明中為國子生,明《周易》。

”綜上考證,此句對於鐘嶸的生平敘述,無誤。

所品古今五言詩,自漢、魏以來一百有三人,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

每品之首,各冠以序。

(一),《梁書·儒林列傳·文學上·鐘嶸傳》(【唐】姚思廉撰,中華書局,1973年5月版)第694頁記載:“嶸嘗品古今五言詩,論其優劣,名為《詩評》。

“(二),據《南史··儒林列傳·文學·鐘嶸傳》(【唐】李延壽撰,中華書局,1975年6月版)第1779頁記載:“及約卒,嶸品古今詩為評,言其優劣,雲:‘觀修文眾制,五言最優。

’。

”(三),據《帶金堂詩話·評駁類一》(王士禎著,張宗楠纂集,戴鴻森校點,)第58頁記載:“嶸以三品銓敘作者,自譬諸九品論人,七略裁士。

“綜上考證,此句所述,應無誤。

皆妙達文理,可與《文心雕龍》並稱。

未找到考證依據,應是四庫館臣對於《詩品》的評價。

近時王士禎極論其品第之間,多所違失。

然梁代迄今,邈踰千祀,遺篇舊制,什九不存,未可以掇拾殘文,定當日全集之優劣。

據《帶金堂詩話·評駁類一》(王士禎撰,)第58頁記載:“鐘嶸《詩品》,餘少時深喜之,今始知其踳(《蟲尾續文》作‘舛’)。

謬不少。

嶸以三品銓敘作者,自譬諸’九品論人,七略裁士’,乃以劉楨與陳思並稱,以為’文章之聖‘。

夫楨之視植,豈但斥鴳之與鯤鵬邪!又置曹孟德下品,而楨與王粲反居上品。

他如上品之陸機、潘嶽,宜在中品;中品之劉琨、郭璞、陶潛、鮑照、謝朓、江淹,下品之魏武,宜在上品;下品之徐幹、謝莊、王融、帛道猷、湯惠休,宜在中品。

而位置顛錯,黑白淆訛,千秋定論,謂之何哉?建安諸子,偉長實勝公幹,而嶸譏其“以莛扣鐘”,乖反彌甚。

至以陶潛出於應璩,郭璞出於潘嶽,鮑照出於二張,尤陋矣,又不足深辯也。

”可見王士禎認為鐘嶸於《詩品》中所述多所違失。

惟其論某人源出某人,若一一親見其師承者,則不免附會耳。

據《帶金堂詩話·評駁類一》(王士禎撰,)第58頁記載:“至以陶潛出於應璩,郭璞出於潘嶽,鮑照出於二張,尤陋矣,又不足深辨也。

“王士禎是認為鐘嶸論某人源出某人,未一一親見其師承者,所以是不正確的。

未找到考證依據,證明四庫館臣對鐘嶸的評價的正誤。

史稱嶸嘗求譽於沈約,約弗為獎借,故嶸怨之,列約中品。

案約立之中品,未為排抑。

據《南史··儒林列傳·文學·鐘嶸傳》(【唐】李延壽撰,中華書局,1975年6月版)第1779頁記載:“嶸嘗求譽於沈約,約拒之。

及約卒,嶸品古今詩為評,言其優劣,雲:‘觀修文眾制,五言最優。

齊永明中,相王愛文,王元長等皆宗附約。

於時謝脁未遒,江淹才盡,範雲名級又微,故稱獨步。

故嘗辭密於範,意淺於江’蓋追宿憾,以此報約也。

”所以“嶸嘗求譽於沈約,約弗為獎借。

”應是無誤。

“故嶸怨之,列約中品”應有誤,史書中並未談及。

“案約立之中品,未為排抑”應是無誤。

惟序中深詆聲律之學,謂蜂腰鶴膝,僕病未能;雙聲疊韻,裏俗已具。

是則攻擊約說,顯然可見,言亦不盡無因也。

(一),我根據《詩品》在《四庫全書》中的記載;以及參看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出版,陳延傑所注《詩品注》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曹旭集注的《詩品集注》。

鐘嶸在《詩品》中講到:“今既不被管弦,亦何取於聲律耶?齊有王元長者,嘗謂餘雲:’宮商與二儀俱生,自古詞人不知之。

帷顏憲子乃雲‘律呂音調’,而其實大謬。

唯見範曄、謝莊頗識之耳。

嘗欲進《知音論》,未就。

’王元長創其首,謝朓、沈約揚其波。

”“至平上去入,則餘病未能,蜂腰鶴膝,閑裏已具。

“(二),根據《詩人玉屑·詩病篇》(【宋】魏慶之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8月版),第234頁記載了沈約的《詩病有八》:“一曰平頭,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鶴膝,五曰大韻,六曰小韻,七曰旁紐,八曰正紐。

八重惟上尾、鶴膝最忌,餘病亦皆通。

”所以所述“蜂腰鶴膝,僕病未能;雙聲疊韻,裏俗已具。

是則攻擊約說。

”應是無誤。

又一百三人之中,惟王融稱王元長,不著其名,或疑其有所私尊。

然徐陵《玉臺新詠》亦惟融書字,蓋齊、梁之間避齊和帝之諱,故以字行,實無他故。

今亦姑仍原本,以存其舊焉。

(一),據《南齊書·列傳·王融傳》(【梁】蕭子顯撰,中華書局,1972年1月版)第817頁記載:“王融字元長,琅琊臨沂人也。

”(二),據《南齊書·本紀·和帝紀》(【梁】蕭子顯撰,中華書局,1972年1月版)第111頁記載:“和帝諱寶融,字智昭,高宗第八子也。

”(三),據《玉臺新詠》(【陳】徐陵撰,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卷四,第88頁所記載的王融的《古意二首》時,作者所書為“王融”,而非“王元長”並在作者下附《南齊書》中對王融生平的記載:“王融,《南齊書》:王融字元長,琅邪人。

少而神明,警慧博涉,有文采。

舉秀才,曆中書郎。

”後附校勘曰:“融以才辨兼主客接虜使,後刺死於獄,年二十七卒。

“綜上考證,在鐘嶸撰寫《詩品》時,應當是避梁和帝諱,徐陵生活在稍晚於鐘嶸時代,卻又稱王融的名而非字。

因此在一百三人中,僅王融稱其字,而不著其名。

綜上所述,經過考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於鐘嶸及其《詩品》的整體面貌做了較好的概述,基本無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