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电影文化差异

中美电影文化差异

B100901069 杨青
中美电影文化差异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每个国家有着每个国家独特而鲜明的文化特色。

先进的文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

人类社会历史的脚步充分证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

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的种种差异,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各种差异。

之前接触过一本《中外文化比较》这门课程,更是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外文化的差异。

当然中文化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繁多复杂,因此为了方便比较,我通过一个极小的方面来柜式中外文化差异。

而电影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

他较之其他艺术形式或精神文化,更为全方位的吸取物质文化的成果,已经上升为现代社会中占据主导位置的文化形态之一,被称之为“电影文化”。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电影是特定民族文化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受民族文化的制约。

因此它更是各国传播本国文化的一种有效工具。

首先,我认为中美电影文化的起源有所差异。

我们知道世界电影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由西向东地传播与发展。

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

这位美国电影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也为美国今后电影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之后由于所有权问题,爱迪生可以说
几乎统治了美国的电影行业。

无论任何人,在想拍摄电影之前,都需要想他购买电影技术的使用权。

所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而有人说,我国的劳动人民在很久以前就有了类似电影的发明。

在我国古代流传很久的皮影,可以说就是现代电影的先导。

我认为这虽然充分显示了当时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但是电影表现的是一定内容的电子技术,所以我还是认为虽然皮影戏与电影很相似,但是绝对不是电影。

不过我国古代人民还是为电影事业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

皮影戏传入欧洲后,欧洲人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最后发展成为电影。

其次,美国的电影文化代表的是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戏剧电影美学与商业化倾向结合的产物。

所以中美电影文化的不同在于所倾向的效果和利益的不同。

美国电影更倾向于商业化,而中国则能稍重视些时代现状和宣传效果。

美国电影的商业化特征美国电影一开始就成为资本家投资牟利的手段。

美国公开将好莱坞的制片信条定为::艺术是损害电影票房的毒素。

即使有艺术,也是全心全意地为商业运动服务。

相反,中国的国内电影强调的是电影的政治宣传效果,在计划经济环境中不重视票房回报,不注意大众的情感模式,当然这可能是我国历史的原因。

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影文化产业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文化现象,而且成为了一国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

另一方面,我认为中美电影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也有一些差异。

最近看完一部很老的电影《刮痧》,我有三点心得:1 安安静静在家呆着,不梦想去美国了;2 作为女生,不嫁许大同这样的男人,我是爱
情至上者;3 想生个胖小子,那孩子实在太可爱了。

影片开始,一群游行示威的人在向人们传达着一种美国式的自由,掩盖着制度森严下自由的苍白和无力。

在宴会上,看到了其中的中国元素,,本以为兵马俑放在美国现代的大厅中是隐喻着中西文化的完美结合,然而兵马俑的“突然复活”多多少少透露着中西文化差异的尴尬,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的兵马俑来到美国则完全变了味。

随后的一系列场景中到处体现着中美文化之间的碰撞,饭桌上的红酒与中国炒菜,家人之间英语和汉语的糅合,米黄色的夹克与父亲朴实的马褂,将美国的多元文化呈现给了观众。

如果说开头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和谐景象,倒不如说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假象。

随着剧情矛盾的展开,这种差异逐渐被放大,甚至到了让人惊讶的地步,美国意识的妻子和中国观念的丈夫,美国朋友许大同各种观念的差别,法律观念与人情面子的冲突让人们对这两种文化和谐共处的期望磨灭殆尽,当儿子不愿道歉并吐口水时,秉着不打不成才的观念的许大同便给了儿子一巴掌,这时候给昆蓝来了个脸部特写,分明是诧异惊讶的表情。

在医院的时候,警察干涉而不让他们向儿子靠近一步,这是两人不顾精华擦阻拦一心想过去抱孩子,却被福利局的人员用阻挡和冷冰冰的数字所驳斥,告诉了许大同:美国不是中国。

以至于许大同发出这样的感慨:“父亲爱儿子,天经地义,竟还要证据,这是什么道理。

”这也许会让法律观念淡薄的国人感到荒唐,这却正是美国所推崇的法律社会所造就的产物。

不孝有三,许大同一点都没沾上,完全是个好儿子。

当昆兰送老
先生回家时,询问简宁,简宁个了他肯定的答复,昆兰双眼噙着泪水,一字一顿地说:“因为他是中国人。

”昆兰似懂非懂,望着上楼梯的父子俩,耳旁响起了轻柔的钢琴声,儿子搀扶着父亲一步步缓慢向楼上走去。

这就是中国孝道。

这一温馨的场景仿佛告诉了昆兰许大同代父请罪的原因。

美国人信奉基督教,相信人人生而平等,所以护士长会为许大同的“保住大人,不要孩子”五年念念不忘并因此大发雷霆;儿子怕父亲担心,不告诉父亲真相,而妻子则认为父亲有权利知道事情真相。

人就是这样,浸淫在不同社会中的人的思维方式大相径庭,所以说美国文化既有中餐与红酒的完美结合,又有《西游记》的歪解与正说。

请原谅导演及编剧的意淫,他们让许大同在外国节日圣诞节上成功登顶,营造了中国传统节日才能带来的团圆美好的气氛,在悠扬的小提琴下,一家人喜极而泣。

美好的结局。

真希望真能如此。

最后我认为中美电影文化存在的差异就是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导致电影的题材有很大差异。

我们通常管美国一些经典的电影都叫做美国大片。

美国电影通常科技含量很高。

比如说,在上世纪轰动全球的“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泰坦尼克,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非常轰动,非常浪漫,每次观看都感觉心情澎湃。

再有像是哈利波特那种科幻电影,美国科幻电影的科幻效果和表现效果在全球的电影行业中绝对处于顶尖地位。

所以,给我的感觉就是,美国的电影文化非常富有时代感。

对于我国的电影文化,由于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历史,而更富于历史感。

因而,我国拍摄的古代题材方面的电影
相对来说就比较成功。

因为我们经历过这个过程。

比如说“孔子”等等,我们知道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孔子所主张的儒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而对于美国,在古代文化方面则可能会稍逊色些,很有可能拍摄不出来这种艺术效果。

因为美国的历史也就是几百年,而我国确是几千年。

所以,我认为两国在历史背景的前提下,电影题材有很大差异。

两国的电影文化各有这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的增加,差异是在所难免的。

比较中美电影文化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电影文化事业,正在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的过程中飞速发展。

相信在美好的未来,世界的电影文化事业一定得到更美好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