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又名家雀、琉麻雀。
广布于我国南北各地,也广布于欧亚大陆,是一种最常见的雀类。
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较强。
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
除冬季外,麻雀几乎总处在繁殖期,每次产卵六枚左右,孵化期约14天,幼鸟一个月左右离巢。
2.鸽子
一种善于飞行的鸟,品种很多,羽毛的
颜色也多,主要以谷类为食。
由于鸽子具有
本能的爱巢欲,归巢性强,同时鸽子又有野
外觅食的能力,久而久之被人类所认识,于
是人们就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鸽子作为
家禽饲养。
人们利用鸽子有较强的飞翔力和
归巢能力等特性,培养出不同品种的信鸽。
3.喜鹊
喜鹊体形很大,羽毛大部为黑色,肩腹
部为白色。
喜鹊多生活在人类聚居地区,喜
食谷物、昆虫,一般3月筑巢,巢筑好后开
始产卵,每窝产卵5-8枚。
喜鹊肉可入药。
喜鹊叫声婉转,在中国民间将喜鹊作为吉祥
的象征,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及画鹊兆
喜的风俗在民间都颇为流行。
体形特点是
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
呈现紫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
双翅黑色
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
尾远较翅长,呈楔形;虹膜是褐色的;嘴是黑色;脚是黑色。
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
体长435~460毫米。
雌雄羽色相似。
幼鸟羽色似成鸟,但黑羽部分染有褐色,金属光泽也不显著。
家燕为燕科燕属的鸟类。
喙短而
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上
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
须不发达。
翅狭长而尖,尾呈叉状,
形成“燕尾”,脚短而细弱,趾三前
一后。
主要特点是上体发蓝黑色,
还闪着金属光泽,腹面白色。
体态
轻捷伶俐,两翅狭长,飞行时好象
镰刀,尾分叉象剪子。
飞行迅速如
箭,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够急
速变换方向。
常可见到它们成对地
停落在村落附近的田野和河岸的树
枝上,在电杆和电线上,也常结队
在田野、河滩飞行掠过。
飞行时张着嘴捕食蝇、蚊等各种昆虫。
鸣声尖锐而短促。
5.鹦鹉
鹦鹉大多色彩绚丽,音域高
亢,那独具特色的钩喙使人们很
容易识别这些美丽的鸟儿。
它们
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栖
息在林中树枝上,自筑巢或以树
洞为巢,食浆果、坚果、种子、
花蜜。
也有特例:如深山鹦鹉,
这种生活在稀木灌丛中的鸟儿体
形大,羽毛丰厚,独具一付又长
又尖的嘴。
除了具有其它鹦鹉的
食性外还喜食昆虫、螃蟹、腐肉。
6.画眉
画眉是中国常见的鸣禽。
鸣声洪亮,婉
转动听,并能仿效多种鸟的叫声。
还会学人
话,猫狗叫,笛声等各种声音。
性机敏好斗。
是一种普遍性留鸟。
主要生长在中国的江
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云南、贵州、
陕西等地,台湾地区也有,但外表略有不同。
为广州市市鸟。
该鸟为普遍性留鸟,主要栖
息于海拔1000公尺以下之山丘的浓密灌木
林中,喜欢在晨昏时于枝头上鸣唱。
画眉性格隐匿、胆小,领域性极强,雄鸟性凶好斗。
平时只有在秋季才会三五成群的出现,叫声明亮悦耳,为鸣鸟中之佼佼者,常被捕捉饲养而成为笼鸟。
7.百灵
百灵,属雀形目,百灵科。
又名
蒙古百灵、口百灵、蒙古鹨。
主要分
布于内蒙古、河北和青海。
百灵是草
原上盛产的名贵鸟类。
它一般栖息在
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坝上,张家口的
人都把它叫“云雀”。
它的叫声是“叽
叽,唧唧”。
百灵可以若无其事一动
不动的学习许多鸟类和小动物们的
声音,它的叫声响亮且能够维持很长
时间,声色委婉动听,在高空中可以
直抵云霄,把它关在笼子里它也能歌
善舞,因此称百灵为“鸟中歌手”。
8.斑鸠
斑鸠在中国为常见种。
上体羽以褐色为主,头颈灰
褐,染以葡萄酒色;额部和
头顶灰色或蓝灰色,后颈基
两侧各有一块具蓝灰色羽
缘的黑羽,肩羽的羽缘为红
褐色;上背褐色,下背至腰
部为蓝灰色;尾的端部蓝灰
色,中央尾羽褐色;颏和喉
粉红色;下体为红褐色。
雌雄羽色相似。
栖息在山地、山麓或平原的林区,主要在林缘、耕地及其附近集数只小群活动。
秋冬季节迁至平原,常与珠颈斑鸠结群栖息。
飞行似鸽,常滑翔。
鸣声单调低沉。
警惕性甚高。
觅食高粱、麦种、稻谷以及果实等,有时也吃昆虫的幼虫。
9.大山雀
大山雀是体大(含尾14厘米)而结
实的黑、灰及白色山雀,属于山雀属中
体形较大的种类。
但本种的形态特征与
麻雀有较大差别。
头及喉辉黑,与脸侧
白斑及颈背块斑成强对比;翼上具一道
醒目的白色条纹,一道黑色带沿胸中央
而下。
雄鸟胸带较宽,幼鸟胸带减为胸
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