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小学素质教育现状调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竞争的加剧,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众所周知,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
基础教育要迎接时代的挑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从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来看,现在可以说是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最快、政治形势最好的一个时期,应该看到我国的基础教育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挑战,更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大好时机,一个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正在逐步形成,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当然,推进素质教育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
那么,忻州市近年来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如何?本文将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现状及原因,并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概念,在我国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
1985年《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这可能是提出素质教育概念的来源。
然而,“素质教育”一词正式提出最早则是见诸于《上海教育(中学版)》1988年第11期刊载的言实《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一文。
此文是针对上海改变初中薄弱学校,全面提高初中毕业生素质而写的一篇论述。
从此,"素质教育"一词频繁使用。
然而,时至今日,有关素质教育的界定,可谓众说纷纭。
其中最具权威、运用最多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表述,即“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笔者将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比较中,来界定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有普及意识,淡化选拔意识。
而“应试教育”面向的是升学有望的少数学生,是“英才教育”。
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而“应试教育”往往着眼于学生智育方面的发展,却削弱了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发展,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形教育。
素质教育的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规格才会有多样性,才能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而“应试教育”则是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死抠书本,脱离实际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第四要义,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开放教育。
而“应试教育”是把学生选拔出来送入高一级学校作为学校教育的唯一目标,把课堂和书本作为教学的唯一途径。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对素质教育下一个简单的定义:素质教育是让每个受教育者都能积极主动地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他们不仅学会求知,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开放式教育。
二、忻州市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已推行二十多年,其观念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但是近年来不少地方的现实情况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有人形象地说是轰轰烈烈讲“素质”,扎扎实实干“应试”,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生负担有增无减。
应试教育在家长和学生思想当中还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学校不抓应试了,不重视成绩了,不再排名次了,一些家长和学生反而感到没底了,没有动力了。
他们认为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就业竞争,只有让孩子们上了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才能有好的工作,好的未来。
总之,素质教育推行这些年来,“两张皮”的特点越来越显著。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忻州市小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进行着艰难的探索。
素质教育理念在该地已被社会各界所接受,在实施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由于受到社会、历史、经济、地域等因素的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还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和困难。
笔者以忻府区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状况来窥视忻州市近年来落实素质教育的情况。
忻府区隶属忻州市,是忻州市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辖3个街道、6个镇、11个乡,总面积1954平方千米,总人口52万人(2004年),其中城区人口18万左右。
该区现有小学335所,1464个班,其中城区公立小学19所,民办小学6所。
以2006年为例,城区小学生入学人数32103人。
可见,该地绝大多数小学在乡村,同时城区小学入学人数和学校数量极不相称。
为了了解该地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和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笔者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忻府区办学条件较好和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三所小学,即七一路小学、长征路小学和实验小学。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40份,其中学生问卷100份,教师和家长问卷各20份;收回有效问卷,学生问卷89份,家长问卷17份,教师问卷19份,有效回收率为学生89%,家长85%,教师95%。
(一)目前取得的初步成绩1、学校师资力量较为雄厚。
坐落在忻州市七一路气象巷的七一路小学,在校教职工120人,专任教师109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9人。
教师学历大专以上占88%。
拥有国家级模范教师1人,山西省特级教师1人,省级模范教师3人,省级教学能手5人,省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省级优秀班主任11人,市级教学能手12人。
实验小学在校教职工190多人,其中大专以上占77%(本科学历占27%,大专学历占50%,)。
长征路小学在校教职工180多人,其中大专以上占55%。
虽然学历不等于能力,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些情况。
从调查数字可以看出,该地小学教师学历较高,学校师资力量雄厚。
2、多数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信息化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绝对拥有者,希望依赖已有的知识来应付学生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
本次调查显示,87%的教师都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他们通过自考、函授、电大等形式付诸实践。
此外,学校领导也十分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
在调查中,实验小学的教导主任详细说明了他们学校的教师学习情况。
每学期都要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出差培训、定期在职培训等。
可见,终身学习理念受到教师和学校领导的普遍重视。
3、学生学习动机广泛,学习兴趣浓厚。
应试教育以学生的考试升学为要义,从而在课程设计、教学计划的实施等方面不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素质教育则重视教育的人本性,提倡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查显示,学习动机是为“社会作贡献”的小学生占75.9%,“报答父母”的占41.4%,“考大学”的仅占6.9%。
可见,该地小学生有着广泛的学习动机,而且多数人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考大学不再是他们学习的唯一目标。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1、学生学习负担太重。
推行素质教育后,学生的学习负担如何呢?是减轻了还是加重了?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对于家庭作业的负担问题,从对小学生周末进行活动的调查中发现。
周末小学生将大部分时间主要用于做作业的为100%,其中周末进行补课(包括学校补、家里补、校外补)的为 48%。
对学生每天看几个小时电视的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看电视平均每天在1小时以下(包含没有看电视的学生)占问卷的比例为53%,其中完全没有看电视的占28%。
25%的小学生没有看电视是因为作业太多,38%是因为父母不允许。
由此可见,该地小学生的生活每天基本上是围绕学习展开,课外活动的机会很少。
2、班容量过大,因材施教难以实施。
调查显示:七一路小学是市教育局直属六年制六轨小学。
学校现有2654名在籍学生(一年级440人,二年级431人,三年级479人,四年级(五制)413人,四年级(六制)373人,五年级518人),设30个教学班,平均班容量为89人,最大班容量为106人。
实验小学在校人数3038,现有班级30个,平均班容量为100人。
长征路小学在校人数3000人,现有36个班,平均班容量为83人。
在调查中还发现,毕业班(五、六年级)班容量普遍超过100人。
这样不仅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因材施教。
3、评价机制不完善。
“评价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做出的价值判断。
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自然离不开评价。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升学率和高分数成为衡量学校、教师、学生优劣和好坏的唯一标准。
长期形成的一整套“应试教育”运行机制,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行。
在调查中发现: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虽然不是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但却深受人们重视。
该地在小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中采用百分制,这无疑是加重学生心理负担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为百分制划分太细,可比性太强,一分之差可见高低,增加了小学生的心理压力。
在调查过程中,有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平均98分,竟排在20多名的位置,给孩子自尊心造成很大挫伤,家长也为之不安。
其实,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还小,所学知识也较浅,身心正在不断发展,是需要全面打基础的时期。
所以,对小学生来说,百分制貌似准确,其实并不科学。
由于考试分数作怪,小学生心理紧张,时常处于焦虑、压抑的状态,孩子纯真的心理、活泼的天性受到影响。
其次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由于以考试和分数为杠杆,学校教育强化了智育,轻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以四年级的课程安排为例来说,一周上35节课,文化课21节,占60%;德育课1节,占2.9%;体育课2节,占5.8%;美术课2节,占5.8%;劳动课缺乏。
而许多情况下德育、美术等课被看成是副课,常常被领导甚至教师忽视,要么教师不上,要么被主课语数所挤占,这偏离了教育方针,违背了教育规律,造成学生综合素质下降。
4、师生关系不和谐。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素质表现在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如教学水平、师生关系、管理班级的艺术等。
而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则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效果。
该地教师从整体上说,素质是比较高的,也比较热爱教育事业,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在本次调查中,学生大多数的意见集中在对老师的看法方面,集中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
认为教师不应该偏心,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不应该太严厉,要对学生友善;要经常和学生交流、沟通;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等。
这说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该地教学过程中所缺乏的。
5、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突出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
家庭教育是在父母和子女共同生活中,通过双方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进行的,孩子对父母有特殊的信赖。
家庭教育作为起始教育,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家庭教育虽然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仍然存在着不少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过分溺爱。
爱自己的子女是父母的天性,但爱的过分了,就会适得其反,达不到爱子的目的,而是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