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儒释道三家的最大区别和相同之处

中国儒释道三家的最大区别和相同之处

中国儒释道三家的最大区别和相同之处,以及各自对中华民族民族性格有何影响?
国学所提供的精神资源主要是儒释道三家。

三家互补,共同培育中华民族
精神,铸就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首先,儒释道都重视个人的人生修养,重视理想人格的实现,以不同的方
式表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关切。

儒家以积极的入世精神,提倡在现实世界中成就
最高的道德境界,实现人生的价值。

道家则重视人作为个体的存在价值,主张
因顺自然,在人与道的合一中发掘人生命价值。

佛家则关心人的生老病死,关
心愿望与现实之间永远无法消除的反差所带来的痛苦,在克制欲望、追求涅槃
境界的过程中体现今生的价值。

其次,儒释道三家从不同的角度提供精神动力,帮助人们追求人生理想境界,也就是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儒家关心天下兴亡,不计个人得失,知其
不可而为之,以直面现实、经世致用为人生最高的追求,并把这种追求归结为“天下为公”的“大同之道”。

道家不刻意人为,追求自然、完美,主张通过“体道”
回归自然境界,无私无欲,把与自然同体、与自然为一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

佛家倡导无私无欲,超脱自在,主张通过行善事引导人们追求“真如”佛性。


释道三家以各自的方式追求真、善、美,促使中华传统文化形成鲜明的特色。

再次,儒释道三家都重视人生与道德的关系,强调心性修养的必要性。


家用“礼”来约束人的行为举止,用“诚意”、“正心”、“慎独”来规范人的内心世界。

道家则以虚寂守静来开发人的自然本性,主张排除杂念的干扰,求得心灵的宁静。

佛教则要求人们在心中“念”才起之时,就立即遏制住,不让它生起,从而
保持内心的清净。

由此可见,重视人生道德,关注心性修养,乃是三家成就理
想人格的根本之所在。

通观儒释道三教,一般就个性而论,强者往往尊崇儒,智者往往笃信道,
慧者往往推崇佛。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儒释道三者都可以满足不同的精神需求。

就一个社会而言,当其蒸蒸日上之时,往往视儒家学说为典范;当其陷入困境
之时,往往也会从道家或佛教那里寻求解救问题的智慧。

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形
成和培育过程中,儒家的仁、礼、忠恕、中庸等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温和谦恭、彬彬有礼、刚毅进取、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乐观向上的优良
品质,造就了许多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仁人志士。

道家的自然无为、雌柔不争、功成名遂而身退等思想,赋予了中华民族潇洒飘逸、高风亮节、绝尘而超俗的风骨,造就了许多清新典雅、仙风道骨的“采菊之士”、“竹林饮者”。

佛教“慈悲平等”、“自觉觉他”、“去恶从善”等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
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善良、宽容、奉献、无畏的性格内涵。

儒道佛三家在培
育中华民族精神方面,殊途而同归。

儒、道、佛三家经过约二千年的互动,相
互融合,相得益彰,各以其自身的文化特质发挥着各自的优势,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成为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