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项目安全检查表
二、井巷工程
(一)一般规定
工程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组织施工人员学习贯彻施工组织设计或作业规程。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或作业规程的规定作业,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图纸,严格按图纸要求施工,严格掌握工程质量标准。进入工作地点前,要了解施工地点的通风、瓦斯情况及避灾路线,进行瓦斯等有害气体检测,检查处理顶帮支护后再开工。
必须及时填绘反映实际情况的下列施工图纸:
1、井巷掘砌交换图。
2、通风系统图。
3、井下运输系统图。
4、地面、井下供配电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
5、井下避灾路线图。
严格入井人员检身制度。入井人员入井前严禁饮酒,严禁带烟草及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必须佩戴矿灯及自救器。井下严禁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
12、安全统计和事故调查报告制度;
13、“一通三防”、顶板管理、供电、提升运输、设备设施使用与维护保养等安全管理制度。
(三)安全管理职责
(三)安全管理职责
1、各矿建﹙掘进﹚公司、矿建﹙掘进﹚公司项目部﹙掘进区﹚按照各自的职责承担施工过程的安全主体责任,健全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格现场安全管理。
3、井巷施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通风设计,必须包括风量、风压计算、风机选型、通风防尘设施及瓦斯监控设备的设置等;各阶段的施工必须有相应的通风设计和会审手续。
4、通风系统变更时应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报矿建﹙掘进﹚公司总工程师批准。
5、局部通风机必须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和“三专两闭锁”。
6、矿井必须建立测风制度,每10天进行1次全面测风。对掘进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测风,每次测风结果应填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上。并根据测风结果,采取措施进行风量调节。通风设施必须按标准设置和管理。
爆破作业严格执行本规定第四款的相关规定。
三、通风、瓦斯、防灭火、防尘
三、通风、瓦斯、防灭火、防尘
三、通风、瓦斯、防灭火、防尘
(一)通风管理
1、各矿建﹙掘进﹚公司必须有负责通风的工程师,负责“一通三防”等技术业务。每一项目部必须配齐工程技术管理、通风、瓦检、防尘等人员和设施。
2、必须采用机械通风。风机要设置两套,其中一套备用。
10、落实建设集团《关于加强施工提升设备及煤矿专用器材检测的通知》;
11、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及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
12、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考核情况;
13、应急组织体系、制度、应急预案﹙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应急协议、应急培训、应急演练;
14、安全办公会议纪要、记录;
15、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资料;
16、安全教育培训资料。
各矿建﹙掘进﹚公司和项目部﹙掘进区﹚均要建立健全施工安全基础管理资料。
(二)安全管理制度
依据国家安全法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有关安全规章制度。
1、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2、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3、安全责任落实制度,实现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4、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5、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二、井巷工程
二、井巷工程
(二)立井Hale Waihona Puke 凿和支护(二)立井开凿和支护
开凿或延深立井时,吊盘、保护盘以及凿岩、抓岩、出矸等设备的设置、运行、维修等安全措施,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规程中规定。
封口盘、固定盘与井壁之间的缝隙必须堵严,盘上的洞口要加盖或设防护栅栏。
井上、下必须有可靠的通讯设施,升降作业吊盘时,必须得到当班带班领导允许。
(五)安全技术管理
1、施工工程必须严格执行一工程一措施,先报措施后施工的原则。经本单位总工程师批准的措施必须实行逐级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
2、各类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并有安监人员参与审批。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和涉及重大安全的危险作业,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3、施工方案若有重大变化,其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原审批单位批准。
在井筒内布置两套提升设备时,必须分别使用独立信号。双吊桶同时提升时,井盖门不得同时开启。
不得在井盖门上用矿车直接接受吊桶翻倒矸石,不得在封口盘上用吊桶接装混凝土,如确需要,必须编制专门防坠措施,报本单位总工程师批准。
井筒内和井口的信号必须由专职信号工发送,严禁打电话与发信号同时进行,除紧急停车外,严禁不经过井口信号工直接从井筒内向绞车房发送信号。所有井下作业人员都必须熟悉信号,学会发送信号。
(1)作业地点前后10m内为不燃性材料支护,并有供水管,专人喷水,并至少备2只灭火器。
2、季度安全生产隐患监管统计量化考核;
3、特殊工种持证上岗两级确认;
4、“零点行动”动态安全检查情况;
5、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和深入施工现场情况;
6、安全预评估执行情况;
7、开展2011年“百日安全”活动情况;
8、学习推广王村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先进经验的情况;
9、雨季“三防”工作(防洪、防排水、防雷电);
3、井棚和井棚内、井口附近50m内的临时建筑都应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否则必须有防灭火措施。井口附近20m内不得有明火,并要有警示牌悬挂在醒目的地点。
4、井口房和井下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胶带焊补(以下简称烧焊)作业,必须烧焊时,每次都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措施,按程序审批后,并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而且只允许在井下进风巷道和位于进风系统的主要硐室内作业,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5、停风巷道内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制定排放措施,控制风流,使排出的风流在同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都不得超过1.5%,其回风系统内必须停电撤人。
6、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3m3/min,采用通风方法处理不合理时,应使用移动式瓦斯抽放泵进行瓦斯抽放。
7、必须建立和执行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及温度检查制度。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浓度检查次数:每班不少于三次,并及时汇报。
(二)瓦斯防治
(二)瓦斯防治
1、矿建工程进入二期工程必须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
2、掘进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并向项目部﹙掘进区﹚总工程师报告。
3、掘进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爆破。
2、在井架或在井筒内的设备、设施上作业时。
3、在卸矸台上需要在围栏外作业时。
4、在井圈上清理浮矸时。
5、拆除保护盘或凿掘保护岩柱时。
保险带必须是检验合格的标准保险带,并应定期检查,发现损坏及时更换。作业时保险带必须牢固地拴在安全可靠的构件上,并高挂低用。
井筒内每个作业地点都必须设置独立的信号装置,掘砌平行作业时,从吊盘和从掘进工作面发出的信号必须有明显区别。
6、各矿建﹙掘进﹚公司、项目部﹙掘进区﹚职能部门对本职范围内的安全负责。对设备、设施和材料物品的采购、验收、使用和检修要达到安全规定标准。
7、从业人员对本岗位的安全负责。必须按规程和措施作业,遵守劳动纪律,做好自保和互保。
(四)安全资金保障
各矿建﹙掘进﹚公司、矿建﹙掘进﹚公司项目部﹙掘进区﹚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费用使用、管理的程序、职责及权限,并建立专门账户,及时投入,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
4、各矿建﹙掘进﹚公司、项目部﹙掘进区﹚行政副职对分管范围的安全负责。必须遵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的煤矿安全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组织施工,在计划、布置、检查、评比、总结施工的同时,负责处理安全工作的日常事务。
5、项目部﹙掘进区﹚经理﹙主任﹚是本单位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依照安全规程、技术操作规程、施工作业规程和有关规章制度组织施工。并按规定带班下井、监督检查现场施工安全情况。
2、各矿建﹙掘进﹚公司、项目部﹙掘进区﹚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主持安全办公例会、组织安全大检查、安排事故隐患的排查和事故责任追究处理。
3、各矿建﹙掘进﹚公司、项目部﹙掘进区﹚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主管工程师),对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安全技术管理负责。组织编审安全技术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主持制定、审查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及检查施工过程中的执行情况;负责灾害防治的技术管理工作、职工日常教育培训;制定事故应急方案,每半年组织一次预案演练。
凡需在吊盘下方悬吊模板或在盘面安置设备、材料时,需要重新对吊盘钢丝绳强度进行验算。
禁止使用吊桶撞击模板脱模,不得使用稳车牵引钢丝绳拉动井筒内安设的钢梁和其他固定装置。
井下作业应按工作面到吊盘、吊盘到地面分段设置安全梯,以便在提升设备发生故障时使用。
入井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必须佩戴保险带:
1、乘吊桶或随吊盘升降时。
井上、下滚筒直径1.6m及以上提升机,必须按照一人操作、一人监护的原则配备提升机司机,并持有效证件上岗。
井口四周范围内必须用栅栏围住,人员进出处必须安装栅栏门。在表土超过5m时,井口必须设置封口盘,封口盘上设置井盖门,封口盘和井盖门的结构必须坚固严密,严禁采用可燃材料做封口盘,并要设置专门的防灭火设施。
6、安全技术审批制度;
7、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8、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和深入施工现场制度;
9、机电设备入井准入制度。无签发防爆设备准入证严禁入井,无电气设备失爆;
10、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制定各级领导、职能科室、施工队、班组、员工在事故隐患排查方面的职责、报告、整改、反馈等规定以及隐患管理档案;
11、应急资金、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
掘进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电动机或其开关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运转,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4、掘进工作面局部积聚瓦斯浓度达到2%,体积大于0.5m3,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10、严禁在井下拆卸、敲打和撞击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