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考点 2、了解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学习过程:(课前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一、明趋势:一曲优美的《明月几时有》,愉悦了我们的精神,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更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要感谢,像苏轼这样的伟大诗人们给我们带来的,这灿若星河、美不胜收的古代诗歌。

我们都知道,鉴赏诗歌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更关键的是,古代诗歌鉴赏已经走进中考高考。

所以大势所趋,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看看古代诗歌鉴赏在中考都考什么?怎样考?我们又该怎么做?二、考什么?中考时古代诗歌鉴赏到底考什么呢(幻灯片)?我们得先看一下《临沂市语文中考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鉴赏的要求(幻灯片)(学生齐读):考试说明: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仔细研究一下这个考试说明,再放眼各地中考,课前,老师也要求大家浏览学案中2015年部分地市的中考题,大家有没有发现,对一首古代诗歌,在中考时考查得最多的是什么?(生说)(幻灯片):常见考点: 1、理解内容 2、品味语言 3、体会感情三、怎么考?那我们找来部分地市的中考题去验证一下,(幻灯片显示)看看他们都是怎样考查这些考点的?同时也考考大家,看看大家能否火眼金睛,从茫茫题海中、从各种考法中认出考什么,大家准备好了吗?(幻灯片):火眼金睛:【2015湖北荆州】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感情。

(2分)2.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2分)第一题是个填空题,看这问法考的是?(生回答幻灯片显示)第二题看这问法,应该是?(生回答幻灯片显示)真是火眼金睛!不用多举例我们已经发现,中考时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法并不难,一般是几个个问题(生说),问得也很直接,所以大家不用紧张,只要找找答题的规律,稍加注意,就能从容应考了。

(幻灯片显示)那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那些最常见的古代诗歌鉴赏题该怎么做,然后争取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四、怎么做?(一)理解内容题先看这首小诗(幻灯片):【2015云南曲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2.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2分)同学们,你平时拿过一份古诗鉴赏题目来,你都先干什么?(生说)说的很对,先读,你抓住了诗歌鉴赏的基础!怎么读?像念快板一样读吗?(生说)老师建议:不管是旧诗还是新诗,最好先用心去读,考场上不让读出声来,我们可以在心底默默地读,努力读出诗的风格,诗的感情,诗的韵味。

我想,当我们真正读进去了,下面所有的题目就不再难了。

让我们一起重温这首美丽的小诗,大家齐读:我们来做第二题。

先看这题要求我们做什么?(学生回答幻灯片显示),要想做好这种题,必须先充分理解诗歌的?,所以用描绘画面这种考法,来考查诗歌内容,越来越受青睐。

那怎么做这种题?谁有高见或经验?先来谈谈(生说)预设师生互动对话:理解诗歌内容,也就是看看诗中写了什么——像这两句主要写了什么景物?(生说)描绘时我们要抓住!抓住景物的特征——这两句诗中雨有什么特点?小草有什么特点?(生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很厉害。

语言要生动优美——那怎样做让语言生动优美?(生说)大家说了这么多,我们来汇总一下的话,看是不是这些(显示):抓住景物写出特征发挥想象连成画面善于修饰语言优美光说不练假把式,下面我们来试试吧,描绘这两句诗的画面。

(生写)(两生展示——师倾听随机点拨)点拨预设:这个题目2分,这个描绘大家给几分?为什么?大家认为他这个答案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我们看看答案是怎样为我们示例的(幻灯片):长安街上,细雨绵绵,像酥油一样滋润着大地。

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草色,但走近细看,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藏了起来,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大家齐声朗读,说说怎样?(生读说)这个示例怎么做到语言优美的?注意看灰色部分。

(生说)整个的就是一幅美丽的早春图!(幻灯片显示)由此可见,描绘画面等于简单地翻译吗?(生说)这种题的关键是要发挥想象,完成从诗句到画面的转换(幻灯片显示)。

而在转换的过程中就考查了我们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也让我们感觉到了古代诗歌语言的精炼啊。

(二)品味语言题古人作诗很讲究炼字用句,往往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或者“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还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所以古代诗歌鉴赏中往往会要求我们去品味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字句的精妙,我们去看看下面这种题怎么做。

看这首词(幻灯片):【2015湖北襄阳】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

“千骑卷平冈”句中“”字用得好,妙在:。

(2分)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2分)这两个题都是要求我们做什么?(生答)一个是品味一个字,一个是品味这个名句,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朗诵这首词,大家边听边品味(生读)。

读得真有气势,为我们下面的品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看题目,师生探讨预设:第一题:问哪个字用得好?是哪个?(齐答,幻灯片显示“卷”)真准!说“卷”的先得上1分,那“妙处”呢?大家仔细听她说(生思考回答)。

这样说可以得那1分吗?为什么?(生说)你觉得他品味出了什么?或没品出什么?怎么改才能得满分?(生说)那跟大家说说,在品味一个字时要品出什么?(生答)看答案怎么为我们的示例的,我们去借鉴一下(幻灯片显示:“卷”字生动地写出了出猎的人多,气势大,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

)答案示例说:“卷”很生动,写出了“人多气势大”,那在这个句子中、在这首诗中,做什么的人多、气势大?(生说)这一定得联系着语境(幻灯片显示)具体作答,可不能光说“写出了人多”,这样就有点脱离语境不具体了!然后看后面,正如我们所说。

它答出了这个字所表现出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幻灯片显示),同学们看这几点,我们在品味时要全面考虑。

在这里,“卷”这个词很传神,它是个什么词?(幻灯片显示)那除了动词,古代诗歌中还会有哪些词语也很有特色,常让我们去品味?(生说)例如:形容词,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圆”和“直”。

重叠词,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里面的叠词。

还有数量词、色彩词语等等,我们在品味时要多加注意,有所侧重。

看来品味一个字也有很多诀窍,来看看这个口诀(齐读):品味字词有诀窍,咬文嚼字是法宝。

把握诗中关键字,动词最有表现力。

形容词与数量词,还有叠词色彩词。

紧扣语境具体答,结合情感去分析。

语境情感两结合,品味字词不可缺。

第二题:品味一个句子和一个字,方法差不多。

(生思考回答)他这个品味可以得几分?为什么?(生答)在品味名句的时候要把句子的什么品出来?(幻灯片显示答案:运用了典故,意思是我定会把雕弓拉得如满月,朝着西北方向,射杀入侵之敌。

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和答案比较一下,看漏了哪里?运用典故是这个句子的特点(幻灯片显示),后面“意思是我定会把雕弓拉得如满月,朝着西北方向,射杀入侵之敌”这是在句意内容(幻灯片显示)方面的阐释,而“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是情感(幻灯片显示)方面的效果。

这几个方面,大家在品味一个名句时要想到,才不会拉漏要点。

同学们,这个名句是因为使用了典故这种表现手法而出名。

那古代诗歌中还有很多千古名句流传,再背些看看,他们又为什么而出名?(几生背,师跟问:谁的名句?为什么出名?)看来这些名句出名,都是因为有特色。

所以在品味这些名句时我们也有妙招(幻灯片显示):品味名句有妙方,看准特色来鉴赏。

表现手法与修辞,含义深刻藏哲理。

豪情壮志动人心,用语精妙意境深。

句意内容需阐释,思想情感要联系。

特色句意加情感,品味名句少不了。

(三)体会情感题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揣摩了诗歌的语言,最终还要去体会诗歌的情感。

因为古人写诗“一草一木皆有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考试中,不论直接问还是间接问,到最后几乎都会考到作品的情感。

所以体会感情这一考点的热度指数算是最高的。

同学之间先讨论一下,平时你都是用哪些方法体会出一首古诗词的感情的?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生四人一组交流准备——小组派代表谈经验)点拨预设:理解诗歌内容,也就是先看看诗中写了什么,看来这是鉴赏诗歌的基础!诗歌中不同的意象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如:“月”这一意象,诗人大多用来抒发什么情绪(生说)?例如(生背诗)。

为什么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生说)?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人论世”了,这个在鉴赏诗歌时很关键!关键句,就是那些画龙点睛的句子,诗中往往用它们来点明或暗示情感。

例如《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题目和感情有什么关系(生说)?如《春夜喜雨》的“喜”。

看来大家都是鉴赏诗歌的行家里手,我们把大家刚才的说法归纳在一起的话,就是这“五看”(幻灯片)(师生读):“五看”法:看题目看意象看背景看作者看关键句用这五看体会出诗歌的感情了,具体答题时还得注意什么呢?我们来看个例题(幻灯片)【2015贵州遵义】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3分)第一题问“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老师来读诗,大家去看——看题目、看内容,看李白,看诗中关键句,直至看出诗歌的思想感情。

(师读诗)能表述一下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吗?(生答)看他的表述和答案相比,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幻灯片):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