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加快发展促转型”的工作主题,真抓实干,力促经济发展既快又好,努力打造广州经济升级版。

全年经济总体平稳增长,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综合2013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420.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1.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87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5227.38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9963.89亿元,增长13.3%。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48∶33.90∶64.62。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29.0%和70.6%。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6%,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2.1%,服务项目价格上升3.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0%,其中,能源类持平,高技术类下降2.2%;轻工业下降1.3 %,重工业下降2.4%;生产资料下降1.8%,生活资料下降2.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3.3%,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3.7%,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下降4.1%,化工原料类下降1.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7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82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0.50万人,比上年增加2.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5%,同比下降0.26个百分点。

全年安置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09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2.43%。

年末,全市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925家(包括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6.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6.90万人。

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30亿元,增长3.0%。

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2580亿元,增长1.9%;地税部门组织收入1338亿元,增长9.8%。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141.79亿元,增长10.8%。

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384.72亿元,增长8.9%。

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9.75千公顷,与上年持平;甘蔗种植面积6.68千公顷,增长3.1%;油料种植面积7.14千公顷,减少0.8%;蔬菜种植面积139.5千公顷,增长1.8%。

全年粮食产量43.55万吨,减少3.1%;甘蔗产量77.39万吨,增长1.2%;油料产量1.90万吨,增长0.6%;蔬菜产量345.37万吨,增长3.1%;园林水果产量40.39万吨,增长0.3%;茶叶产量61吨,与上年持平。

全年肉类总产量32.75万吨,增长2.1%。

其中,猪肉产量17.38万吨,增长1.3%;禽肉产量13.74万吨,减少6.7%。

全年水产品产量47.28万吨,增长4.3%。

其中,海水养殖7.83万吨,增长5.1%;淡水养殖39.45万吨,增长4.2%。

全年都市农业总收入1758亿元, 增长3.5%。

都市农业总产值1298亿元,增长3%。

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9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24家,都市农业示范区30个。

农业产业化产值89亿元,增长4%;农业产业化规模达24亿元,增长1%。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工业增加值4754.85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0%,民营企业增长13.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2.6%,集体企业增长19.2%,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28.0%。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8.8%,重工业增长10.7%。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498.37亿元,增长10.4%,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1.7%,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8.9%,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1.3%,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5.0%,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4%。

全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089.49亿元,增长16.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46.73%。

其中,汽车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46.84亿元,增长24.0%。

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2201.02亿元和2541.63亿元,分别增长16.6%和7.3%。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4%,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3.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0.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3.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8%,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2.0%。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861.73亿元,增长24.7%;实现利润总额1043.54亿元,增长32.9%。

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50.6%;企业亏损面15.9%,下降1.1个百分点。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880个,比上年增长12.1%;实现增加值472.53亿元,增长1.6%。

四、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5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

分城乡看,城镇投资4255.27亿元,增长17.8%;农村投资199.28亿元,增长36.3%。

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246.81亿元,增长1.1%;民间投资1512.92亿元,增长31.6%;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876.15亿元,增长5.9%。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84亿元,同比增长50.8%。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16.80亿元,增长19.5%;其中,工业完成投资682.86亿元,增长18.2 %。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726.91亿元,增长18.3%。

房地产开发业完成投资1579.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按用途分,商品住宅开发投资950.14亿元,增长14.8%。

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资211.98亿元,增长6.8%;144平方米以上住宅投资309.92亿元,增长6.1%;别墅、高档公寓投资67.78亿元,下降11.0%。

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76.30亿元和209.07亿元,分别增长14.7%和5.8%。

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819.70亿元,增长15.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3.15亿元,增长3.6%。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985.87亿元,增长15.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896.98亿元,增长10.9%。

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41334.90亿元,增长30.0%。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和个体户实现零售额3303.51亿元,增长22.1%,占全市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的55.2%。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和个体户销售商品分类中,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13.9%,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0.2%,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1.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46.4%,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32.5%,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5.3%。

六、对外经济全年商品进出口总额1188.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

其中,商品出口总额628.06亿美元,增长6.6%;商品进口总额560.82亿美元,下降3.7%。

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67.2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0.30亿美元。

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092个,比上年下降0.3 %。

合同外资金额71.14亿美元,增长4.6%。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48.04亿美元,增长5.0 %。

全年经核准境外投资协议金额20.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1.3%;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2%;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年末在外人员共1.66万人。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96.25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7266.86万吨,增长4.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1461.47万吨,增长3.4%。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550.45万国际标准箱,增长5.2%。

全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5246.42万人次,机场货邮行吞吐量172.77万吨,分别增长8.6%和5.7%。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457.59亿元,增长9.5%。

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24.66亿元,增长19.9%;电信业务收入332.94亿元,增长6.0%。

全年城市接待过夜旅游人数5041.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

其中,入境旅游者768.20万人次,下降3.0%;境内旅游者4273.72万人次,增长6.4%。

在入境旅游人数中,外国人278.99万人次,下降3.9%;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489.21万人次,下降2.5%。

旅游业总收入2202.39亿元,增长15.2%。

旅游外汇收入51.69亿美元,增长0.5%。

八、金融业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838.20亿元,比年初增加3546.85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2850.57亿元,增加3739.93亿元。

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016.18亿元,增加1830.08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172.97亿元,增加1900.91亿元。

年末全市证券市场共有上市公司60家,比上年末下降1.6%;市价总值5339.4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

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244亿元,下降16.3%。

证券公司3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4.94亿元,净利润26.14亿元,分别增长10.3%和11.0%。

证券营业部190家,股票账户数614.78万户,股票交易额30858.05亿元,增长40.9%。

期货公司7家,全年代理交易量2.87亿手,代理交易额45.24万亿元,分别增长42.8%和55.6%;营业收入10.33亿元,下降2.9%;净利润2.27亿元,下降13.7%。

年末,全市拥有保险(放心保)机构610家,总部3家,市场主体80家。

全年保费收入474.89亿元,增长12.9%。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0.37亿元,增12.9%;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63.33亿元,增长12.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51.19亿元,增长16.5%。

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148.26亿元,增长18.2%。

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87.50亿元,增长11.1%;寿险业务赔付支出46.18亿元,增长35.6%;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14.58亿元,增长15.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2.60万人,在学研究生7.62万人,毕业生2.18万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