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师训、提高师能、打造高效课堂
2009年,宁江区“打造高效课堂”三年活动规划正式启动。
此项活动的开展为转变我校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最有力的契机,在认真学习了《宁江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之后,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打造高效课堂”活动的意义,明确了“打造高效课堂”的四点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构建实施了“先读后思,精讲精练”课堂教学模式。
自实施教学模式以来,全体教师充分理解其内涵,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在于让学生课前预习、分析、提出问题,养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消化、主动提高、促进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能力。
让他们可以不经过教师的讲解,自己预设问题,同组讨论问题,共同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点拨、总结、概括引领下更好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教师也必须认真备课,认真分析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学情,做好事先预设,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提出哪些问题,从什么角度提出问题,教师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回答。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概括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不仅要围绕学生的学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而且要引导学生选择实用的学习策略。
教师的讲授要精当、透彻,尽量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听懂、学会,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思考练习、内化吸收、实践运用。
“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精讲精练,我校的教学模式也正体现了这一点。
经过学校研究决定以“精讲精练”作为“打造高效课堂”的立足点,面向全体学生,在师生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一、成立组织,落实责任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副主任、学科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打造高效课堂”的领导小组。
具体责任如下:
组长:负责学校教学模式的提出,研讨和确定。
副组长:负责具体方案的落实,完成好教学活动,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及培训工作。
主任和副主任:分别负责学科管理和教师的具体培训工作,各教研组长负责组内教研和学校打造高效课堂的落实和实施工作。
并向学校反馈问题,做好进一步的研究,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先读后思,精讲精练”的教学模式
先读后思——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课上提出问题。
精讲精练——“精讲”是导学升华,“精练”是整合提高,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有效进行分层教学。
“精讲”还要讲清讲透教材的难点,难点指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或超过学生知识水平的内容。
“精练”指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达到分层教学,使各等次的学生都能参与,都能提高,并把主动权交给所有学
生,通过“练”让学生达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强化师训,培养师能
“精讲”“精练”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体现出一个“精”字,即教师的语言到位,精练准确,没有废话,高度概括,让学生听起来清晰、易懂、明了、容易理解,所谓一字值千斤,达到句句说明问题,做到引领点评、概括、总结之目的。
而教师要做到这样一点,必须具备七种能力:
第一,组织和表演能力
第二,驾驭教材和课堂设计的能力
第三,概括总结能力
第四,学法指导和知识引领的能力
第五,师生互动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六,掌握学生和设计习题的能力
第七,使用多媒体和制作课件的能力
七种能力培养和提升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积极学习营造浓厚学风
我们通过组织领导和教师外出学习、专家讲座、名师带动等多种方式营造全员学习,全员参与的浓厚学风,来提高广大教师对“打造高效课堂”的内涵领悟,使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宁江一中的长远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打造出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培养造就出高品质的人才。
三年来,累计组织领导、班主任、骨干教师等相关人员外出参观考察名校、学习培训、听课交流百余人次,带回来的有效经验都能与广大教师进行共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加强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我们采取多种措施针对教师的组织教学、板书设计、语言表达、课件制作、科学调控时间,师生互动等多种项技能进行训练提高,以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比如:我们每学期进行的三笔字过关、每组每周每人出一份试卷、每月与初三共同考试等活动来扩大教师知识面,把握学科整套教材,完善学科知识体系,更好的把握重难点,实现了知识的整合。
每个月都让教师完成“六个一”:读一本教学专著,出一份试卷,写一篇读后感,写一份总结,制作3套课件,设计一堂好课教案。
严格规范教师的常规教学,规定教师授课时间不要超过25分钟,要留有20分钟给学生练习,已达成精讲精练之目的。
倡导师生互动,合作学习,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增进友谊;有助于形成学生亲近社会的行为。
(三)、坚持每学期的说课、每周的集体备课、主题教研活动
此项活动的开展旨在提高教师应用教材,活用教材、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材料,不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教材提供的内容、思路、方法、结论是基本的,不一定是最佳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正确、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活用教材,努力使自己的课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为学生自主探究开辟途径。
我们开展的每学期的说课活动,就是为了提升教师的这种能力,进而促进课堂设计和语言表达及教法的运用,学法的指导,通过集体备课、主题教研来解决教学策略,在某些具体问题上达成共识。
(四)、实施四项工程
1、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学校从2008年初便开始实施了青年教师培养和培训计划,对45岁以下青年教师提出了严格的培训要求:每周完成2节听课任务,每天写一篇小字,每周写一篇授课心得和听课心得,每学期进行一次说课。
我们先后为培养青年教师实施了“金桥工程”和“青蓝工程”。
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青年教师可以从老教师那里获得丰富的课堂教学理念,灵活的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严谨治学的认真态度,而老教师也可以从新教师那里获得先进前卫的教学思想、创新的教学思维、制作课件的方法、多媒体使用和操作技巧等知识。
这样形成了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整体教师水平的提高。
三年里相继开展了“青年教师说课大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优质课”、“青蓝工程徒弟竞赛课”等一些列课堂教学活动,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名师培养工程。
结合宁江区骨干教师和名师培养计划及动态管理办法,我校也制定了骨干教师和名师培养计划,主要目的是提供给骨干教师和名师培养对象更多的展示和学习机会,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同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以此激励他们更快发展,我们多次举行专业知识讲座、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这种引领和带动对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班主任培养工程。
班级管理好了,学生思想进步了,班风好,学风浓,班级目标明确,课堂高效就是必然。
(五)、优化教学手段,打造高效课堂
现代背景下的教育是信息时代的教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直观性、艺术性、高效性,本学期我校投资150万元人民币给三十六个班都安装了多媒体、电子白板、实物
投影及东师理想教学资源库和学科教学平台,教学设施的不断更新使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极大优化,以往看不到的我们看到了,看不清的看清了,听不懂的看懂了,教学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更加省时、更加省力,更加高效。
实践证明,先进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入和使用,已使我们的办学水平达到了省级一流的标准,师生均受益,它的效能也更显著的突显出来。
同时我们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各年级建立了适合一中特色的资源库,每学科都已制作完本学年的教学课件,统一存到学校的资源库上,做到了资源共享,整合提高,提升了品位,提高了效果,彰显了特色。
宁江一中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几年来,我校相继更换了所有教师办公用品和学生用品,目的是创造最优质的教和学的环境与手段,把高效课堂这一重要的工程进一步深化,早日把宁江一中这所百年老校打造成省级名校,为宁江区及松原市教育的大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强化师训、提高师能、打造高效课堂
宁江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