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32学时)(理论课程)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概况课程中文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英文名称:Studies of Chinese Ancient Documents课程编码:2210042203开课学院:人文学院适用专业/开课学期:汉语言文学专业/第3学期学分/周学时:2学分/周2学时《中国古典文献学》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古代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的进一步延伸,也是继续深入学习研究古代文学课程、全面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必备基础课和重要工具。
通过开设《中国古代文献学》,有得利于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并对学生今后从事中国文化的传播、文献的编辑出版、古籍的整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古代文献教学及整理研究人才奠定基础该课程是在《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课程之后开设的基础课、工具课,对于《文字学》、《古代汉语》等课程是必要的补充,对今后的读书、工作等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及其对当今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掌握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明确当今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历史使命,为从事古代文献教学与整理研究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三)学时分配第二节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知识要点: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及时代性第三节古典文献的类型知识要点:总集、别集、单行文献、丛书、工具书的含义、功用及举要四、实践要求学生阅读书目:徐有福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教师指导。
五、练习作业(一)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的演变有什么特征?(二)总集和别集的关系如何?第二章古典文献的目录(6学时)一、教学目标掌握目录学的基本知识、作用及体制、分类二、教学重、难点:目录的类别及目录的基本结构三、主要内容第一节目录与目录学知识要点:目录的定义、一书目录与群书目录、“目录”一词的异名、“目录学”的名义第二节古代目录书的类别知识要点:国家图书目录、史志目录、私家目录、其他目录的概念与特点第三节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知识要点:书名、叙录、类序第四节古代目录的分类沿革知识要点:“六分法”、“四分法”第五节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知识要点: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三大意义四、实践要求学生阅读书目:余嘉锡著《目录学发微》,中华书局出版社1963年版。
教师指导、五、练习作业(一)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目录学形成、发展的基本线索。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版本(6学时)一、教学目标了解善本的概念,掌握善本的特点及版本鉴定的方法及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善本的特点及版本鉴定方法、版本鉴定方法及意义三、主要内容:第一节版本的源流及名称知识要点:版本的定义与现代版本的概念第二节版本的类别知识要点:各种版本的概念及类别第三节纸书的装式知识要点:纸书装式的概念及各种装式第四节版本的鉴别与选择知识要点:版本的鉴别方法及意义四、实践要求学生阅读书目:1、叶德辉著《书林清话》,岳麓书社1999版。
2、程千帆、徐有富著《校雠广义·版本编》,齐鲁书社1998版。
教师指导。
五、练习作业(一)什么是善本?读书为什么要选择版本?(二)鉴别版本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它们各有哪些局限?第四章古典文献的校勘(6学时)一、教学目标了解校勘的概念,掌握文献错误的类型及校勘的主要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校勘的主要方法及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三、主要内容第一节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知识要点:讹、脱、衍、倒、多重错误的概念及特点第二节校勘的资料知识要点:本书的异本、他书的引文、其他资料第三节校勘的主要方法知识要点:对校、本校、他校、理校、综合考辨的特点及具体方法第四节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知识要点:校勘成果的各种处理形式四、实践要求学生阅读书目:程千帆、徐有富著《校雠广义·校勘编》,齐鲁书社1998版。
教师指导。
五、练习作业(一)为什么不应轻改古书?(二)从事校勘应具备哪些基础知识?第五章古典文献的辨伪(4学时)一、教学目标了解辨伪的概念及伪书产生的类型,掌握辨伪的方法及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辨伪的概念及辨伪的方法、要点三、主要内容第一节古文献中的伪书知识要点:伪书的概念、类型及产生的原因第二节古典文献的辨伪知识要点:辨伪的方法及要点第三节辨伪活动的历史知识要点:不同时期的辨伪工作第四节伪书存在的价值知识要点:伪书存在的重要意义四、实践要求学生阅读书目:梁启超著《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中华书局1955年版。
教师指导、五、练习作业(一)分析伪书出现的时代、原因。
(二)伪书的代表性著作及其各自的特征。
第六章古典文献的辑佚(4学时)一、教学目标了解古典文献亡佚的原因及类别,掌握文献辑佚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辑本文献的搜辑、整理三、主要内容第一节古典文献的亡佚知识要点:文献亡佚的类别及原因第二节辑佚的基本问题知识要点:文献辑佚的标准、程序及影响程序的因素第三节辑佚的基本方法知识要点:佚文献的认定、搜辑及辑本文献的整理第四节历代辑佚工作概述知识要点:不同时期的辑佚工作学生阅读书目:曹书杰著《中国古籍辑佚学论稿》,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五、练习作业(一)辑佚文献有哪些类型?(二)如何认识辑佚的起源问题?第七章古典文献的标点(1学时)一、教学目标了解古今标点的异同并掌握标点的运用二、教学重、难点古籍标点致误原因分析三、主要内容:第一节从句读到标点知识要点:古今标点比较第二节古籍标点致误的原因知识要点:古籍标点致误的原因分析第三节标点方法举要知识要点:标点符号的运用四、实践要求学生阅读书目:杨树达著《古书句读释例》,中华书局1954年版。
教师指导。
五、练习作业(一)我们在标点古籍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二)标点错误有哪些重要原因?第八章古典文献的注释(1学时)一、教学目标了解古典文献注释的内容及源流,学会筛选好的译本。
二、教学重、难点今译的标准、方法及要求三、主要内容第一节注释的内容及其源流知识要点:注释的内容、源流第二节注释的名类及其术语知识要点:注释的名类、术语第三节古文今译知识要点:今译的标准、方法及要求学生阅读书目:杨伯峻著《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教师指导。
五、练习作业(一)注释有哪些名称,他们的涵义各是什么?(二)古籍今译有哪些要求?第九章古典文献的检索(1学时)一、教学目标掌握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的检索方法二、教学重、难点纸质文献检索与电子文献检索的重要性三、主要内容第一节传统纸质文献的检索方法及途径知识要点:纸质文献的几种检索方法第二节电子文献的检索和利用知识要点:电子文献的检索方法及意义四、实践要求学生阅读书目:潘树广编著《古籍索引概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
教师指导。
五、练习作业(一)检索文献书目有哪些途径与方法?(二)检索人物有哪些途径与方法?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第十章出土文献的整理(1学时)一、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出土文献的类别及整理情况二、教学重、难点简帛文献及敦煌文献的整理三、主要内容:第一节出土文献的类别及整理知识要点:出土文献的类别、整理第二节简帛文献知识要点:简帛文献的整理成果及学术价值第三节敦煌文献知识要点:敦煌文献的种类及汇编、整理第四节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知识要点:出土文献与古典文献知识的相辅相成四、实践要求学生阅读书目:王明阁著《甲骨学初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教师指导。
五、练习作业(一)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献各有何特点?(二)敦煌遗书包括哪些类别?有何价值?四考核办法(一)考核方式:开卷考查(二)评分办法: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核占50%。
本课程考核形式为考查,成绩总体以百分制计,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学期期末考查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分为书面练习作业成绩与平时表现,其中书面练习作业成绩占20%,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讨论、提问等(占20%)、考勤(占10%)。
期末考核为课程论文。
平时成绩的50%,再加上期末成绩的50%,即为学期总成绩。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二)参考书:[1]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杜泽逊.文献学概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1.[3]张舜徽.中国文献学[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戴南海.版本学概论[M].成都:巴蜀书社,1989.[5]戴南海.校勘学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6]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1.[7]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执笔:杨素丽参与:审核:胡家荣批准:刘代霞制定日期: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