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氏并殖吸虫精品PPT课件

卫氏并殖吸虫精品PPT课件

成虫。
17
川卷螺
18
卫氏并殖吸虫 致病
主要由童虫、成虫在组织器官中移行,窜扰、 定居及代谢产物所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急性期:童虫移行引起。
肠壁:出血性或脓性窦道 腹腔:混性或血性积液 肝脏:肝表面“虫蚀样”,针点状小孔,局部出血坏死
19
卫氏并殖吸虫 致病
慢性期: 1)脓肿期:组织破坏、出血及继发感染;病变处呈洞穴
成虫 肺
卵 水 毛蚴
川卷螺
胞蚴
(4~5个月)
母、子雷蚴
胸腔
尾蚴
膈肌 腹腔
人体内(2~3个月)
童虫 小肠 口
囊蚴
淡水蟹, 蝲蛄
14
囊蚴脱囊
15
毛蚴的孵出
生 活 史
16
卫氏并殖吸虫 生活史要点
1. 成虫雌雄同体,在终宿主体内主要寄生于肺。 2. 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黑
螺或梅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或蝲蛄。 3. 感染期:囊蚴 4. 感染途径:经口 5. 童虫在体内有移行过程,最后到达肺脏发育为
23
致病
Dog infected with Paragonimus westermani shows multiple worm nodules.
24
卫氏并殖吸虫 临床
25
Human lung fluke disease
Chronic high worm burden can result in chronic bronchitis and dyspnea and increasing fibrosis -- very much lik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3)纤维疤痕期:囊肿内容物通过支气管排出或吸收,
囊内由肉芽组织充填,纤维化,最后形成疤 痕。 X线:硬结性或条索状阴影。
以上三期可同时存在于同一器官中
21
卫氏并殖吸虫 临床分型Ⅰ
急性并殖吸虫病:消化系统症状;重症患者: 消化系统和全身症状;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
慢性并殖吸虫病:按损害器官分为: 1. 胸肺型: 以咳嗽、胸痛,咳出果酱样或烂桃样
28
卫氏并殖吸虫 诊断
1. 病原诊断。粪便或痰中找到虫卵,摘除的皮下 包块中找到虫体或虫卵,均可确诊。
2. 免疫诊断: 皮内试验常用于普查初筛(阳性>95%,
假阳性和假阴性率较高) ELISA(阳性率达90%~100%)
3.X线及CT检查适用于胸肺型和脑脊髓型。
29
流行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国、韩国、日本、越南、 菲律宾、泰国、印度和俄罗斯(远东)。
▲ 及早发现感染者,积极治疗病人,消灭传染 源。
▲ 常用治疗药物:吡喹酮、阿苯达唑
34
病历
病人,男性,20岁,浙江山区农民。发热,咳嗽,痰中 带血14天,伴有胸痛,乏力,消瘦。在当地医院诊断为 细菌性肺炎,用抗生素治疗,上述表现没有减轻,痰呈 铁锈色而转入我院。经询问病史病人经常捕捉溪蟹生吃。
26
致病
A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hows multiple calcified density in the right frontal and temporal areas of chronic cerebral paragonimiasis patient.
27
卫氏并殖吸虫 临床
状或隧道状,病灶四周产生肉芽组织而形成薄膜状脓肿壁, 并逐渐形成脓肿。 X线:边缘模糊,界限不清的浸润阴影。
2)囊肿期:渗出性炎症,大量细胞浸润、聚集,最后细
胞死亡、崩解液化,内为赤褐色黏稠状内容物。囊壁因大 量肉芽组织增生而肥厚,包裹整个病灶,形成囊肿。 X线:界线清楚的结节状虫囊。
20
卫氏并殖吸虫 致病
卫氏并殖吸虫p134 Paragonimus westermani
肺吸虫,成虫主要寄生在人肺,引起肺型 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
1
卫氏并殖吸虫 成虫形态
1. 成虫
椭圆形,虫体肥厚,腹面扁平,背面隆 起,似半颗黄豆,约10×5×4mm。 ♀♂同体。 口吸盘=腹吸盘,腹吸盘位于虫体中横 线之前。 卵巢与子宫左右并列,两个睾丸左右并 列(主要形态特征) 。
30
卫氏并殖吸虫 流行病学Ⅰ
31
卫氏并殖吸虫 流行病学Ⅰ
卫氏并殖吸虫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23个 省、市、自治区均有报道。肺吸虫病是一种人 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传染源:能排出虫卵的人和肉食类哺乳动物 保虫宿主种类繁多,如虎、豹、狼、果子狸等。 转续宿主:野猪、猪、兔、蛙等多种动物已被
证实都可作为转续宿主。
5
卫氏并殖吸虫 成虫形态
6
卫氏并殖吸虫 成虫形态
7
卫氏并殖吸虫 成虫形态
8
9
卫氏并殖吸虫 虫卵形态
10
卫氏并殖吸虫 虫卵形态
11
卫氏并殖吸虫 虫卵形态
12
×400. Enlarged
×100. Enlarged
Paragonimus westermani egg
13
卫氏并殖吸虫 生活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心脏(-),两肺可闻及散 在的中小湿啰音。肝脾正常。右下背有一小包块1*2cm, 质中等,可活动,无压痛,表面皮肤正常。
2
卫氏并殖吸虫 虫卵形态
大 小 : 中 等 大 小 , 约 (80~118)
µm×(48~60)µm;
形状:椭圆形; 颜色:金黄色; 卵壳:卵盖大而倾斜(可缺盖),
卵胞,
10多个卵黄细胞。
3
4
A adult of Paragonimus westermani
32
卫氏并殖吸虫 流行病学Ⅱ
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川卷 螺(黑螺或梅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蟹、 蝲蛄、淡水虾也可作为中间宿主。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感染方式有食用未煮熟 的石蟹和蝲蛄,和饮用生水。
33
卫氏并殖吸虫 防治
▲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倡熟食,不饮用生水, 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血痰为主要症状。X线:肺部有明显改变,易 被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 2. 腹型: 出现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易被误 诊为急性阑尾炎。
22
卫氏并殖吸虫 临床分型Ⅱ
3. 肝型:儿童,肝大、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 4. 皮下包块型:结节1~3cm,表面皮肤正常,触之
可动,常单发。腹壁和胸壁 5. 脑脊髓型:头痛、癫痫、偏瘫等。 6. 其他型。人体的所有器官均可受到侵及 隐性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