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及腹泻的鉴别诊断讲解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临床医学院
二、原因
(二)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大出血,
大血肿,大面积烧伤等;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的内脏梗死或 肢体坏死;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等细胞破坏。 2.抗原-抗体反应 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等。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脱水等。 4.皮肤散热减少 如慢性心力衰竭,广泛性皮炎,鱼鳞癣等 。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也称为中枢性发热,如中暑,重 度安眠药中毒,脑震荡,脑出血,颅骨骨折,颅内压增高等。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如原发性低热,感染后低热,夏季低 热,生理性低热等。
(四)吸收不良性腹泻 由肠粘膜的吸收面积减少或 吸收障碍所引起,如小肠大部分切除、吸收不良综合 征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临床医学院
二、发生机制
(五)动力性腹泻 肠蠕动亢进致肠内食糜停留时间 少,未被充分吸收所致的腹泻,如肠炎、胃肠功能紊 乱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这一分类较简单明了,对理解腹泻的发生机制甚为 有用。不过,具体病例往往不是单一的机制致病,而 可能涉及一种以上的原因,只是其中之一占优势而已 。
染所引起的肠炎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Crohn病或溃 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急性肠道缺血等。 2.全身性感染 如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钩端螺旋体 病。 3.急性中毒 服食毒蕈、河豚、鱼胆及化学药物如砷、 磷等引起的腹泻。 4.其他 如变态反应性肠炎、过敏性紫癜、服用某些药 物,如5-氟尿嘧啶、利血平及新斯的明等引起腹泻。
息肉病、吸收不良综合征。 (4)肠道肿瘤:结肠癌、结肠其他恶性肿瘤、小肠淋巴瘤。 (5)胰腺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囊性纤维化、胰腺广泛
切除。 (6)肝胆疾病:肝硬化、胆汁淤滞性黄疸、慢性胆囊炎与胆石
症。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临床医学院
一、病因
2.全身性疾病 (1)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发热及腹泻的鉴别诊断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临床医学院
发热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 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 范围,称为发热。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临床医学院
一、发生机制
(一)致热源所致 分为外源性致热源和内源性致热源两大 类
(二)非致热源所致 如颅脑外伤,脑出血,癫痫持续 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广泛性皮炎,心力衰竭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临床医学院
二、原因
引起发热的原因甚多,临床上通常分为感染性发 热与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以前者多见。 (一)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立克次体、 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感染,无论是急 性还是慢性,局部性还是全身性,均可引起发热。
二、发生机制
腹泻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有些因素又互为因果,从病理生 理角度可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
(一)分泌性腹泻 由胃肠粘膜分泌过多的液体而引起。霍乱 弧菌外毒素引起的大量水样腹泻即属于典型的分泌性腹泻。霍 乱弧菌外毒素刺激肠粘膜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促使环磷酸 腺苷(cAMP)含量增加,使水与电解质分泌到肠腔而导致腹泻。 产毒素的大肠杆菌感染、某些胃肠道内分泌肿瘤,如促胃液素 瘤、血管活性肽瘤(VIP)所致的腹泻也属分泌性腹泻。
(二)渗透性腹泻 是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阻碍肠内水分与 电解质的吸收而引起,如乳糖酶缺乏,乳糖不能水解即形成肠 内高渗,或因服盐类泻药或甘露醇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临床医学院
二、发生机制
(三)渗出性腹泻 是因粘膜炎症、溃疡、浸润性病 变致血浆、粘液、脓血渗出,见于各种炎症。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临床医学院
三、临床表现
2.高温持续期 是体温达高峰并保持于一定水平的 时期。当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体温调节中枢 会自动加强对体温的调节作用,散热过程开始加强, 但由于体内仍受致热原的不断刺激,产热效应尚未降 低,故产热与散热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相对的平衡 ,使体温维持在一定的高水平上。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速加强,头痛,烦躁和口渴 等。此时可有小量出汗。此期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前者如疟疾,后者如肺炎、伤寒、流行性出血热、乙 型脑炎、败血症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临床医学院
三、临床表现
(三)腹泻与腹痛的关系 急性腹泻常有腹痛,尤以感染 性腹泻为明显。小肠疾病的腹泻疼痛常在脐周,便后腹 痛缓解不显,而结肠疾病则疼痛多在下腹,且便后疼痛 常可缓解或减轻。分泌性腹泻往往无明显腹痛。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临床医学院
三、临床表现
(三)热型 是指发热时的体温曲线类型,在临床病例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参考意义。
1.稽留热 是指体温明显升高达39~40%及以上 ,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大 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恙虫病等的症状明显 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临疾病 (1)胃部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萎缩及胃大部切除后胃酸
缺乏。 (2)肠道感染:如肠结核、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性肠
病、血吸虫病、梨形鞭毛虫病、钩虫病、绦虫病等。 (3)肠道非感染病变: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多发性
2.弛张热 是指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超过2℃ ,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的体温曲线类型,常见于伤 寒的缓解期、败血症、风湿热、细菌性肝脓肿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临床医学院
三、临床表现
3.间歇热 体温骤然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又迅 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l天至数天,如此高热 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临床医学院
一、发病机制
2.内源性致热源 又称白血病致热源,由中性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所释放又称为白细胞致 热源,如白介素-l、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其特点 为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 调定点上升,导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上升。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临床医学院
三、临床表现
了解临床表现,对明确病因和确定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一)起病及病程 急性腹泻起病多骤然,病程较短,多为
感染或食物中毒所致。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见于 慢性感染、炎症、吸收不良、肠道肿瘤或神经功能紊乱。 (二)腹泻次数及粪便性质 急性腹泻,每天排便次数可多达 10次以上,粪便量多而稀薄。如为细菌感染,则初为水样后为 粘液血便或脓血便。肠阿米巴病的粪便呈暗红色(或果酱样)。 慢性腹泻,多数每天排便数次,可为稀便,亦可带粘液、脓血 ,见于慢性细菌性或肠阿米巴性病,但亦可见于炎症性肠病及 结肠、直肠癌。粪便中带大量粘液而无病理成分者常见于肠易 激综合征。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临床医学院
三、临床表现
2.皮下出血点 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 血症等。严重时形成皮下瘀斑。
3.淋巴结肿大 多见于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白血病、 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局部化脓性 感染等。肿大的淋巴结可发生质地改变、压痛、粘连等。
4.回归热 是指急升型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骤降, 但数日后又再出现的体温曲线类型,可见于回归热、 霍奇金病等。
5.波状热 是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发热 数日后逐渐下降,数日后又再发热数日的热型,可见 于布鲁菌病等。
6.不规则热 是指发热病人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 热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流行性 感冒、败血症、癌性 发热等。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促胃液素瘤、类癌综合征及 糖尿病性肠病。 (2)药物副作用:如利血平、甲状腺素、洋地黄类 、消胆胺等。 (3)神经功能紊乱:如肠易激综合征、神经功能性腹 泻。 4)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硬皮病、糖尿 病、放射性肠炎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临床医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临床医学院
三、临床表现
(四)临床意义 发热病人常伴有其他的症状与体征,这对寻找 发热的病因很有帮助。较常见的症状与体征有:
1.皮疹 许多发热性疾病都伴有皮疹。皮疹可分为内疹和外 疹两大类。内疹是指粘膜疹,如麻疹的口腔粘膜疹。外疹可分 为斑疹、丘疹、斑丘疹、疱疹、荨麻疹和出血疹。斑疹呈红色 不凸出皮肤,可见于斑疹伤寒、猩红热等;丘疹呈红色凸出皮 肤,可见于麻疹、恙虫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斑丘疹 是指斑疹与丘疹同时存在,可见于麻疹、登革热等;疱疹可见 于水痘、带状疱疹等;荨麻疹可见于输血或输液反应、病毒性 肝炎等;出血疹可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玫瑰疹属于丘疹,呈粉红色,可见于伤寒、沙门菌感染等。焦 痂发生于昆虫传播媒介叮咬处,可见于恙虫病、北亚蜱媒立克 次体病等。有些疾病,如登革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可同 时出现斑丘疹和出血疹。
1.外源性致热源 包括:①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 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③抗原抗体复合物;④ 某些类固醇物质,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原胆 烷醇酮;⑤多糖体成分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其特点为外源性致热源多为大分子物质,特别是细菌 内毒素分子量非常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 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 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 而发挥作用,引起发热。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临床医学院
腹泻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带有 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腹泻可分为急性 与慢性腹泻两种,腹泻超过两个月者属慢性腹 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