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一概述;有明确的生物学病因或发病与某种生物学因素有关的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分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的精神障碍。

1.脑部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变性或退化性疾病,脑炎,脑肿瘤,脑血管病变,脑外伤等引起的精神障碍。

其特点是脑部存在肯定的病理性或损伤结核变化。

这种变化与精神异常之间因果关系,一般比较明显与肯定。

临床多见脑血管病变脑外引起的精神障碍,疗效欠佳。

2.躯体疾病所致的障碍:如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颅外感染性疾病等过程中所伴发的精神障碍。

其特点是颅内只有一些程度较轻的非特异性病变如水肿、充血等。

这种精神异常是原发躯体疾病的症状之一。

通过治疗原发病和对症治疗好转。

3.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与外源性物质中毒,成瘾或成瘾后戒断有关。

临床常见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吸毒),药物依赖。

二、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特点、临床特点。

不同的病因引起的精神症状可能相同,也可以相同的病因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引发不同的症状。

从精神症状学的角度来说其临场表现基本为:意识障碍,痴呆,遗忘,精神病症状,情感障碍、神经症样症状,人格改变,依赖综合症与戒断综合症等,精神科临床,意识障碍以谵妄多见。

谵妄以意识障碍,显著的兴奋躁动。

感知觉障碍为三联征;一组器质性精神障碍症状群,是急性脑器性反应中最常见的表现。

症状特点:起病大多急性突然发生,少数患者有1-2天的前驱期,表现为怠倦,焦虑,恐惧,失眠,多梦等。

谵妄患者特点是一天之内症状呈波动性表现为昼轻夜重式;落日效应以黄昏时病情为剧。

临床表现:意识障碍:主要是意识清晰度下降,还表现为对外界的感觉和注意减退。

知觉障碍:包括错觉、幻觉、定向障碍。

错觉中以错视最常见,其次为错听;幻觉以幻视最多见;定向障碍根据谵妄的严重程度从轻到重依次为时间→地点→人物→自我定向障碍。

思维障碍:注意力显得松散凌乱,推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受损。

记忆障碍:主要表现新信息的保存困难,对病中经过大多不能回忆。

情绪障碍:常见有焦虑,抑郁,情绪不稳等。

精神运动障碍;患者常有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如无目的的摸索,喊叫,扭动,翻滚或出现职业性的重复动作。

如打字员患者出现不断打字的动作.少数可出现精神运动性抑制。

不自主运动:如震颤扑翼样运动,多发性肌陈挛等。

自主精神功能障碍:如皮肤潮红,多汗或无汗,瞳孔扩大或缩小,血压升高或降低,心跳加快或减缓,体温过高或过低,恶心,呕吐腹泻等。

在多数谵妄患者中均可见到。

睡眠节律紊乱:典型表现为白天嗜睡,夜晚失眠(落日效应)治疗与预后谵妄是一种内科急症,必须尽快去除病理根源,以免造成脑组织永久性的损害。

治疗包括:病因的治疗与支持,对症治疗。

支持疗法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补充营养和足量的维生素;对症治疗包括对于兴奋躁动或幻觉妄想比较严重的谵妄,可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如氯哌啶醇或抗焦虑药安定类等治疗。

预后:一般良好,病程短暂,多数持续数小时,数天缓解极少数超过1个月。

常随原发病好转恢复。

也可以因脑部发生不可逆的病变,或较长时间兴奋躁动,不进饮食而引起躯体功能衰竭,可以死亡告终。

痴呆痴呆是在脑部广泛性病变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脑部慢性综合症。

通常是慢性,进行性,不可逆(15﹪左右可逆)的智能减退与人格衰退;记忆力,思考能力,理解,判断,计算及至言语能力都受到损伤,并由此严重影响患者的职业或社会功能。

患者无意识障碍。

痴呆最常见的病因是脑组织变性引起的疾病,其中以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最常,见占所有老人痴呆症的60-70﹪,女多于男,大部分发生在65岁以上。

其次是脑动脉硬化引起脑部的多发性梗死,男多于女。

其他的脑部病变如外伤,脑瘤,药物中毒等也可引起痴呆。

痴呆一般起病缓慢,患者和家属往往说不清何时起病。

有时在一次躯体疾病或精神应激后,患者智能个性的变化才引起家人的注意。

少数患者起病叫急(如脑外伤,脑缺氧后出现的痴呆)临床特点:早期表现:①最早的症状常为记忆力下降,如表现为记不住定好的约会与任务,记不住近期发生的事件。

患者常采取措施弥补,如记笔记,常力图掩饰,但远记忆力受损不明显,仍记得诸多往事。

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下降。

③有自知力患者对自己的状况变现出焦虑,苦恼,易激惹等情绪反应。

④个性变化。

(如对周围漫不经心,不注重仪表开一些不适宜的玩笑,变得多疑,固执等)中期表现:①记忆力明显下降,远记忆力也受损。

②理解判断计算定向力均受损,思维失去条理性,明晰性(如说话离题,缺少抽象思维)渐渐发展至电报式语言,缺少形容词,思维内容日渐贫乏。

③由于智能与个性缺损相当严重,患者对外界常做出错误判断,极易出现妄想(不系统,片断,不持久)。

④行为变笨,不守规矩,控制力下降,如出现性犯罪,偷窃行为等。

晚期表现:智能人格衰退严重。

①记忆力极差(事情刚过即忘,如刚吃完饭又说要吃饭,出门不知归家,甚至床铺,厕所都找不到)②个人生活料理能力丧失。

③言语理解与表现能力严重丧失(翻来覆去几句简单的话,可出现刻板语言,字句停顿不连贯,最终发展为失语。

④行为刻板或某些职业刻板动作。

⑤最后发展至大小便失禁,肢体瘫痪,终日缠绵棉褥,最终可死于感染,内脏疾病或衰竭。

常见的脑器质性神经障碍阿尔茨海默病概述: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

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脑变性疾病,常起病于老年或老年前期,缓慢起病,逐渐进展临床以痴呆综合征为主要表现。

病因:近年研究以为阿尔茨海默病可能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疾病,还可能与正常衰老过程加速,脑内蓄积中毒,感染,脑部外伤有关;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如丧偶,独居,经济窘迫,动荡不定,低教育水平等亦可成为发病诱因。

临床表现:大多隐匿起病,缓慢发展。

早期以记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如丢三落四,遗忘东西,言语啰嗦重复,以后随病情发展科渐出现进行加重的全面性痴呆症状,如外出找不到家门,叫不出亲人的名字,进食不知饥饱,甚至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多大年龄,是否结婚等。

在发病期间,一些病人还可以出现错构,虚构,片段被窃妄想,嫉妒妄想或兴奋冲动等。

病人的自知力丧失和人格改变发生就较早,如不知羞耻,不讲卫生,常收集破烂,至后期则可以变得终日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口齿不清,言语杂乱无章。

治疗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方法,首先应认真做好一般生活照料,并应根据不同病情给予相应的护理。

①一般营养支持治疗②若病人出现妄想观念或兴奋冲动等症状可对症使用小量抗精神病药物如奋乃静、维思通等。

③选用改善认知功能和促进代谢的药物,如脑复新,氯酯醒。

④当前国内广泛应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如他克林、石杉碱甲。

预防: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积极预防意识障碍和躯体合并症的发生,一旦出现亦应及时处理。

癫痫性精神障碍概述:癫痫性精神障碍是指原发性癫痫即一组原发性反复发作的脑异常放电所致的精神障碍。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大致分为发作性和持续性精神障碍两种。

发作性精神障碍多发于癫痫的发作前,发作时和发作后的一段时间内。

主要表现为一定时间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障碍;精神运动性发作,心境恶劣以及短暂的精神分裂症样发作。

发作前数小时至数日的前驱症状可出现全身不适,极度抑郁,易激惹,思维零乱,发作时可出现错觉,原姓性幻觉,视物变形,似曾相识或旧事如新症,思维中断,情绪恐惧紧张等,发作时则可以出现精神自动症或朦胧状态。

精神自动症主要表现为意识不清,目光呆滞,无目的咀嚼,舔舌,解系纽扣,动作笨拙,重复,刻板,或出现点头,奔跑,旋转以及神游症,夜游症,朦胧状态除意识不清外,常有严重的精神运动性迟滞和明显持续言语及动作,甚至出现癫痫性谵妄状态或癫痫性木僵状态等。

癫痫发作后可出现一定时间的朦胧状态。

脑电图检查可确诊可见弥漫性慢波后棘波,尖波发放。

持续性精神障碍主要指癫痫反复发作之后,病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幻听,联想障碍,强制性思维,被害妄想等类似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症状,或出现人格改变如自我为中心,思维粘滞,病理性赘述,挑剔,固执,凶狠,好争吵,刻板及冲动自伤伤人等。

另外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记忆,智能障碍甚至出现癫痫性痴呆等。

脑器质精神障碍的护理1.基础护理:多数病人因原发病或意识障碍而不能料理个人生活或需要人协助料理。

且容易并发压疮,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故做好基础护理十分重要。

⑴为病人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创造舒适的治疗休养环境。

⑵尊重病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与其交谈时态度和蔼,亲切用字简单,吐字清晰,语速缓慢,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保持有效的沟通。

⑶生活护理:①做好晨晚间护理。

②定期督促或协助病人洗澡,更衣,理发,剃胡须,剪指(趾)等。

③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

④保持床单元清洁整齐干燥。

⑤为病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具,教会病人使用。

⑥功能锻炼,鼓励病人尽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独立穿脱衣服,防止功能丧失。

⑷饮食护理:①提供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和液体。

②对协调障碍或者吞咽困难的病人提供易吞咽及易消化的食物,专人照顾以防噎食。

③避免同一时间吞食固体及液体食物。

因为同一时间把固体和液体食物放入口中,病人全倾向于不加以咀嚼,可能因此导致窒息。

④进食异常的护理,对于不知进食或拣食秽物,或不知饥饱,不断索食的痴呆病人,护理人员不可对其过分指责或对其要求置之不理,应对症护理。

⑸睡眠护理: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常常出现睡眠障碍。

同时可伴有焦虑情绪和躯体不适。

措施:①评估导致病人睡眠形态紊乱的具体原因和病人的睡眠形态并尽量减少或祛除影响病人睡眠的相关因素。

②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病房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周围环境安静,除必要的观察和操作外,不易的干扰病人睡眠,光线适宜。

③为病人建立规律的生活,日间为其安排适当的活动,如适时的做操,看电视,读报,散步等,减少白天卧床睡眠的时间。

④避免睡前兴奋,如不宜看刺激,紧张的电视,不宜长久谈话,不宜喝浓茶,咖啡等。

协助病人入睡。

⑤晚饭不宜吃得过饱不宜多饮水。

⑥做好睡前心理护理,对于紧张,焦虑的病人,护理人员可以在其视线内活动,让病人安全感。

⑦如病人在半夜醒来,应给与轻声安慰,有助于病人再次入睡。

⑧温水泡脚,自身放松,依次计数等。

⑨必要时遵医嘱药物辅助入眠,尽量减少约束。

⑩不定时巡视病房,防止发生意外。

(6)大小便的护理:对于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迟钝,智障的病人间断出现便秘,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弄污衣裤,被褥等现象。

病人感到焦虑或尴尬,护士应观察大小便情况祛除相关因素。

便秘:多运动多喝水,丰富维生素食物,定时排便,夜间定时督促大小便。

2.安全护理:(1)对有受伤危险的病人,评估可能受伤的因素并尽量减少或防止危险因素的发生专人护理,提供安全保障及时清理危险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