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信息的校园安全保卫系统随着教育的发展、经济的进步,高校校园存在的诸多安全问题正逐步浮出水面。
传统简单的校园安全保卫系统在纷杂的社会环境下已力不从心。
基于学生信息的校园安全保卫系统是在传统的校园保卫系统中加入与每个学生相关的安全信息,并且通过人性化设计进一步细化完善系统功能,做成一套完整的将重心放在学生身上的安全保卫系统,高效细致的做好在校学生的安全保障。
标签:校园安全安全保卫系统人性化设计心理学人身安全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迅猛发展,目前高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已居世界前列,截止到2007年4月底中国高校数量为2268所,在校生人数2500万人左右,占我国人口总数的2%。
但是高等教育过热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校园安全问题。
近几年有关校园的踩踏事件、中毒事件、交通安全事件、暴力事件,屡见报端,而且事件发生率逐年递增。
高校校园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优质的教育如果没有安全的保障,只是一句空话。
为了更好的营造高校教学及研究氛围,保证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校园安全保卫系统是一所高校信息系统必须的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校园安保系统的建立意义深远,正如前文所说,每年发生在高校中和安全相关的问题都达万起,建立一个高效可行的校园安全保卫系统势在必行。
本文提出基于学生信息的安全保卫系统是结合了传统安保系统稳定可靠的优点,更为人性化的一套系统,系统管理员能够更有效的对全校学生的安全问题和潜在的威胁做出防范和及时的应对。
1 “以学生为本”的校园保卫本文提出的安保系统更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更好的丰富了整个安保系统功能,使传统系统更有活力,更有效率使学生更安心的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去,使家长对学生在高校的生活更放心。
将校园安保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把握每名学生和安全相关的信息,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
这样,我们的安全系统就是在保证传统安保系统正常运行保卫学校基本安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对学生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学校的传统安保仍然很重要,比如说防火、防灾、食品安全问题、硬件设备损毁问题、用水用电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等仍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在做好以上这些的前提下更进一步的对学生自身相关的安全问题进行防范和保障,做到每一個细节、每一处安全隐患都有所防范。
校园安全直接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家长对学校的信任。
校园安全保卫系统包括大大小小许多和校园安全相关的领域,传统的保卫系统包括防火安全、防盗安全、学校硬件设施的维护及检修、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及出警情况、保安人员巡查、摄像头监控等诸多一系列问题,我们的系统要包括传统安保系统的所有功能,在此基础上开发我们基于学生信息的安保系统,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在校安全为首任的综合的校园安保系统。
和传统的安保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设计的系统中融入了学生信息,这些学生信息除了姓名、班级、学号等必要的资源外,其余的都是与学生在校安全相关的信息。
比如说以学生医疗安全这部分为例,学生表中医疗安全相关栏中记录着每名学生各自不同的信息,诸如过往病史、过敏史、药物禁忌等信息。
当出现紧急情况学校医院的医生想要了解生病学生的相关信息的时候,只要通过自己的权限登录安保系统就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到患者的信息,对于重症患者更是能有效解决无法与医生沟通等问题。
结合了学生信息的安保系统比传统的安保系统更加细致,更加人性化。
不但能够做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还能对危险的发生做到预测和防范。
可以说将学生信息融入安保系统,可以极大改善传统的安保系统在这方面的缺陷。
学生在校安全包括方方面面的环节,通过融入学生信息能够做到将一些本该没有互动的环节有机的联系到一起,从而对于学生安全做到细致入微的掌握。
2 系统设计方案及架构2.1 需求分析我们设计的基于学生信息的安全保卫系统是一个面向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系统,校园内任何一个与学生安全问题相关的部门都可以从中得到自己有用的信息,从学生的角度做到学生在校园内外的安全保障。
系统管理人员通过本系统完成相关的日常工作,负责对学生整个公共信息(如院、系、部信息,专业、班级、宿舍、校园环境信息等)的维护与管理(包括对这些信息的增、修、改等操作);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处理在校园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管理人员通过客户端可以完成情况录入、打印班级、宿舍名单、打印学生留驻情况等日常学工管理工作;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根据权限,可以通过浏览器和相关设备完成人员情况查询、宿舍情况查询、环境查询等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学生权限添加自身信息或者更改有变动的信息,有关重要信息则由系统管理人员添加;校医院的医生可以根据权限访问系统得到学生的医疗安全相关信息,如图1所示:2.2 设计原理基于学生信息的安保系统比传统的安保系统更加复杂,要视学校的具体情况设计系统,要充分利用学校原有的局域网设施,在全面采集学生数据和管理工作数据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逻辑架构,设计成能够客观、真实反映学校安全保卫情况的有效系统。
在学生安全信息及校园保卫相关信息的标准化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合理布局,主要措施是把各类安全保卫数据处理为规范的数据库数据;利用软件系统来规范安全保卫管理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信息的多样化设计学生安全信息数据库,把“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融入到软件系统之中。
以软件的形式来约束和规范人为管理,以管理的思想来促进软件的健全和完善。
2.3 结合实例的具体设计方案及实现基于学生信息的安保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包括了学生校内及校外所有的安全相关事宜,本小节我们结合几个具体的实例给出其相关系统模块的具体设计方案及实现。
当在校学生发生意外急需治疗时,如果学生无法清除的表达自身信息时,校医往往无法做到有效地处理。
采用基于学生信息的安保系统能有效的应对这一问题。
首先安保处和校医院不再是两个独立的机构了,两者通过我们提出的这一基于学生信息的安保系统有机的联系起来。
如图2所示:当出现紧急问题时,安保处将通过系统通知校医院目前有医疗紧急事务及伤者姓名等信息,这时校医院就可以在病人送到前得知信息并做好准备工作,同时校医院的医生可以登录该系统查询学生在之前填入的医疗安全相关信息,了解病人的详细情况诸如禁忌药物、过敏史等信息,这些消息的输入要学生自己以学生身份登录系统填写,除了医疗安全信息外还要填写其它安全相关信息。
该基于学生信息的安保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数据库可以实时更新相关信息使得有关人员能够及时把握学生安全相关的各项事宜。
采用该系统之前或者同时学校要推行校园一卡通服务,可以有效方便学生的在校生活,也可以和我们提出的系统进行动态的互动。
对于学生在校情况的把握对学生的校内外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学生信息的安保系统将校园一卡通和该系统整合,动态的对学生的在校情况进行跟踪。
给出具体的方案和实行:学生出入校门都要在门卫处刷卡登记,刷卡后动态更新系统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存储了学生所有安全相关信息及学生基本信息,刷卡后仅触发修改“学生在校”字段信息的事务,将是修改为否,或者相反。
班主任、学生干部及安保处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各自的权限有效的跟踪学生是否在校的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预防危险事件发生。
基于学生信息的安保系统力求考虑到学生安全的方方面面,以上示例给出了两个环节的具体设计方案和实施计划,新的安保系统是智能的动态的,是构建学校信息化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基于学生信息的安保系统是在传统安保系统的基础上的完善,其包括传统安保系统的所有功能,并且其主要框架仍采用之前的构建,辅以我们特有的功能,即系统由计算机骨干网络、综合数据库、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等各子系统,辅以我们设计的医疗安全相关、机动车管理、学生在校情况动态监控、个人安全信息等诸多子系統而组成。
在对上述系统进行高度集成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信息接收和处理平台,这个平台形成运营模式和相关运行规则。
系统主要有五大类功能:①传统的视频监控:视频监控系统是学校安防中使用最多、最普遍的系统之一,分为实时监控、全方位监控、联网监控等。
②预防犯罪及时出警:防盗防灾一直以来都是校园安全保卫任务的重中之重,我们设计的系统基于大量学生安全相关信息,能够做到及时有效的预测危险。
同时安装在校园各处的报警设备还能保证安保部门的出警速度。
③校门安全控制:校门安全的控制对于校园的安全十分重要,我们在上一章节着重介绍了校门安全的具体实施方案。
④相关服务部门的综合保障:学生的在校安全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校内各部门的协调和互动。
本系统将校医院、原保卫处、各学院、食堂、心理诊所等部门通过学生安全信息统一到一起,每个部门各司其职,通过系统得知学生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应对,给予学生全面综合的安全保障。
⑤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在校学生定期参加系统内由专家给出的心理问卷调查,班主任可以及时得知哪些学生存在心理问题,那么该同学就需要心理咨询,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一大安全隐患,我们设计的系统以学生为本,防患于未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4结束语校园安全已成为制约各高校和谐发展的一大因素,传统的校园安保系统不够完善,功能单一,不能适应当今的复杂环境。
本文提出的基于学生信息的安保系统,以学生为本,综合学生在校安全相关的所有信息,对学生在校安全的方方面面进行保护及预测,使得各相关部门在学生需要帮助或出现危险的时候能够及时反映,防止意外的发生。
基于学生信息的安全保卫系统能够高校全面的保障校园安全,但是社会环境的复杂使得我们的安全系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1]Sorensen,John.(2000).Hazard Warning Systems:Review of 20 Years of Progress.Natural Hazards Review (May),119-125.[2]Florida State.(2007,July 6).University Campus Emergency Notification Systems Report. State Working Group on Domestic Preparedness.[3]Bernstein,Gary.(2007,July 10). A Planned Multimedia Emergency Communications Strategy.Montreal: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s Services,McGill University.[4]张国华.高校管理信息化问题和对策[M].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7).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