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以万州为例内容摘要:介绍了重庆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并以万州为例,从万州水资源实际情况和开发利用现状出发,针对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其中涵盖了万州及重庆的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为重庆市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对策;万州一、绪论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意义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不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重庆市人均占有当地水资源量约为1600m3,仅为全国平均数的2/3/,不足世界平均数的1/6,随着重庆经济的发展,缺水将更加突出。

近年来,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破坏性利用,水危机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对万州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的研究分析,目的在于让人们正确的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以更好的解决水资源不足和水资源严重污染的问题,力求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2、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宏观政策上研究较多,节约用水主要从采用节水技术、倡导人们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入手。

而且国家已经出台了实行阶梯水价的政策,但目前具体研究阶梯水价实施办法的不多,真正实施阶梯水价的城市也较少。

二、正文1、重庆市水资源现状及利用重庆市地跨105°17′—107°14′E、28°22′—30°26′N,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口处,东西长约470km,南北宽约450km,幅员面积8.24km2.市境内河流纵横,均属长江流域,形成不对称的、向心的网状分布体系(图1.1)。

流域面积大于50km2的河流374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河流36条,流域面积大于3000km2的河流18条。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208.3mm,多年平均径流深620.7mm,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511.4亿m3,水能资源比较丰富,理论蕴藏量1338万KW,可开发量为760万KW。

过境水资源丰富,但当地水资源短缺,地域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匹配,高山地区降水丰富,丘陵地区相对较。

少。

由于该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水资源有着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一是年内降雨量分布不均,夏秋多于冬春,降雨多集中在4—10月份,占全年的84.5℅;二是地域分布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渝东北、渝东南。

西部地区降雨量偏少,全市降水呈现由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

全市已建各类供水工程18.9万处,年供水量55.41亿m3,全市共建农田水利工程18.3416万处,有效灌溉面积945万亩,解决了59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

全市水利系统共建供水站951个,日供能力107.78m3,解决了大部分人口的用水问题。

图1.1 重庆水系图2、万州水资源状况2.1 万州简介万州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的低山地带,107°55′—108°53E,30°24′-31°14′,东与云阳县相连,南邻石柱、利川县,西与忠县、梁平县接壤,北依开县、开江县。

万州处于三峡库区腹心,水资源丰富,发展水经济有良好的基础。

国家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为万州发展水经济提供了重要条件。

重庆提出努力把渝东北地区建成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

因此,充分保护、综合开发、高效利用水资源,既是国家和重庆市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建设的迫切要求,又是实现库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支撑。

2.2万州水资源分布情况万州区年总降雨量1179mm,集中分布在4至7月,为一般枯水年。

水资源总量为40.76亿m³,为多年平均数的98.2%。

丰水期为4至10月份,水资源总量为34.38亿m3,占全年的84.3%;枯水期为11月至3月,水资源总量为6.38亿m3,占全年的15.7%。

万州水系发达,区内主要河流有长江及其支流组成,长江穿万州城区而过,河川径流量为22.80亿m³,为多年平均数的98.2%。

丰水期河川径流量为19.25亿m3,占全年的84.4%。

枯水期河川径流量为3.55亿m3,占全年的15.6%。

水资源门类多,品种全,地表水和地下水总量极大,有庞大的长江过境水,星罗棋布于城区、场镇附近的大小水库。

长江过境83公里,区域内有河流46条。

万州丰富的淡水资源为发展滨水经济提供了可能和资源保障。

水面资源。

全区现有水域水面22万亩,宜渔水面11.5万亩,稻田养鱼面积10万亩和可用于发展海产品的2800亿吨卤水资源。

区境内登丰水库、新田水库、甘宁水库、鱼背山水库等骨干水库年初蓄水总量为0.4477亿m3,年末蓄水总量0.5726亿m3。

三峡成库后,新增10万亩库区水面,在三峡库区及环三峡库区堪称第一。

独特的水面资源和良好的外部开发条件,为发展水产渔业、航运业、水景观旅游业提供了资源保障。

水能资源。

全区水能资源蕴藏量达32.32万千瓦,现己开发11.9万千瓦,地质优、蓄量大、调峰好、离负荷中心近、与国家大网联接近等建设条件,在国家重点支持清洁能源政策的强力支持下,进一步大力开发水能资源极具市场前景。

2.3水资源的质量废水排放量:万州废水排放,2011年全区废水排放总量5038.57万吨,其中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量1609.0万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3429.57万吨。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为: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25264吨,比2010年下降1.50%。

氨氮(NH3-N)排放量为3213吨,比2010年(3267吨)下降1.66%。

江河水质量:万州境内主要河流为长江,主要是评价长江的水质状况,长江流域水资源量的地域变化较大,所以,水质的地域变化也较大。

2011年11月,“三江”水质按9项指标评价结果为优;长江15个断面中,水质属于Ⅰ类和Ⅱ类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6.7%和73.3%,其中万州区的晒网坝断面的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状况为优等。

下图为长江重庆段15个断面的水质评价结果: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在时空变化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枯、丰水期的水质状况也有很大的区别,按水质级别相应河长占评价总河长的百分比见下表:1994年与1993年度相比长江流域水质变化趋势是:枯水期全流域1~2级水质由1993年73.8%降至69.5%,降4.3%,3级水质由15.6%增至21.4%,增5.8%,4~5级水质由10.6%降至9.13%,降1.5%。

丰水期全流域1~2级水质由47.2%上升至64.4%,增17.2%,3级水质由36.8%降至24.8%,4~5级水质由16.0%降至10.8%,降5.2%。

上述比较表明,1994年全流域枯水期质与1993年相比基本持平,丰水期水质总体比1993年有所好转。

长江流域水质状况总体而言:干流水质枯水期优于丰水期;支流水质枯水期却劣于丰水期;岸边水质劣于中弘水质;城镇江段水质普遍劣于非城镇江段水质。

3、万州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3.1水质污染严重从区域内水体污染源来看,主要有重金属、酸雨、化肥及农药污染。

一是重金属污染严重,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5、原子量大于55的金属,重金属在动物和人体内都有富集效应,很难自然排出或彻底去除,它一旦通过饮水、饮食、呼吸或是直接接触的路径进入人体,就会极大地损坏身体的正常功能。

因为重金属不像其他的毒素可以在肝脏分解代谢,然后排出体外,相反,它们极易积存在大脑、肾脏等器官,一旦超标,易引起基因突变,影响细胞遗传,严重时会产生畸胎或诱发癌症。

二是水脏成害。

城市污水和垃圾排放量日益增加,水土流失形成的“水浑”,加重了长江及支流的水质污染。

环保部门监测结果显示,长江水质己上升到V类,经城区入江的3条次级河流苎溪河、龙宝河、五桥河属劣V类。

3.2水体流失加剧由于长期过度垦殖,导致深林遭到破坏、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使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河床抬高,易造成洪水灾害。

据第二次遥感调查,重庆市水土流失面积为52039.53km2占全市幅员面积的63.15℅,为全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

据《重庆市20世纪90年代末水土流失面积统计表》数据显示,其中万州有轻度水土流失面积386.40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14.65%,中度水土流失面积1466.34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55.60%,强度水土流失面积662.46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25.12%,有极强度水土流失的面积121.32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60℅,剧烈流失的面积0.92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0.03℅,万州水土流失总面积为2637.44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76.29℅。

上述数据表明,万州水土流失严重,应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

3.3固体废弃物日趋严重长期以来,长江沿岸城镇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沿江随意堆放,这些垃圾及废弃物被暴雨、洪水冲刷带入进江中形成了“白色”污染。

据调查,目前长江上游地区“白色”污染物年堆积量达1.61万m3,其中大部分来自沿江城镇。

长江“白色”污染物不仅污染水质,还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下游的水电站造成严重威胁,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3.4 水旱灾害频繁万州洪涝灾害频繁、干旱缺水严重、水环境恶化,水问题已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是水多成患。

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五至九月集中了全年70%的降水,加上山高坡陡,河川密布,防洪设施量少质差,致使洪涝灾害频繁,并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二是水少成旱。

万州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开发利用率低。

万州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59%、全市的80%,由于缺水,造成农村饮水困难,作物受灾面积大,粮食减产,经济作物损失严重。

3.5制度不完善,不能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水资源开发目前存在三大突出问题。

一是认识不够。

人们对水无节制索取,不重视与自然、与水和谐相处。

重开发利用,而轻节约保护,以致水资源闲置浪费与“水荒”、“水灾”两大矛盾并存。

二是体制不顺。

万州水资源管理状况为“群龙管水,政出多门”,水源地不管供水,供水的不管排水,排水的不管治污,治污的不管回用。

这种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环境改善,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瓶颈”。

三是开发不力。

长期以来,水资源开发实行的是“国家投资、农民投劳、社会无偿使用”的模式,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重建设,轻管理;重当前,轻长远。

相关主题